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本哈根面积97km2,人口67.2万,平均海拔30m,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据统计,哥本哈根市区有自行车65万辆,自行车道429km,自行车停放点4.8万个,55%的市民骑车上班,63%的国会议员骑车上班,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之都”。

材料二 太平洋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水温-3-32℃范围内均能生存,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生蚝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口感嫩滑,有“海洋牛奶”之美称。目前丹麦被太平洋生蚝这一新物种入侵,肆意疯长,对当地生态造成极大破坏。2017年4月24日,丹麦驻华大使馆的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来丹麦海岸吃生蚝,约吗?”很快这条徽博成为了当日热门,中国网友们纷纷对此表示:“生蚝天敌在中国”,“愿漂洋过海去救灾”。 

材料三 下图世界某区域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哥本哈根成为“自行车之都”的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面对丹麦生蚝危机,广大网友建议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表明观点并阐述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12-11 12:1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地带,人迹罕至。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生活着大量当地俗称为“戈壁红驼”的红骆驼。戈壁红驼属于双峰驼,体型十分高大,胃内能储水,可三周不喝水,背上的驼峰能储存脂肪,可整月不进食。红驼性情温和,习惯远距离游走,食性广而杂,尤其爱啃食荒漠中梭梭林、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枝叶。左图是戈壁红驼图 右图是红驼分布区示意图。


材料二 梭梭林是强旱生植物,生命力强。作为骆驼的主要食物,梭梭林和骆驼相互依存,但“草原之灾”老鼠最喜欢在梭梭林下打洞做沙窝,严重威胁了梭梭林根系的生长。

材料三 过去,牧民以红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现在驼缄、驼奶和驼肉都可以卖钱,一峰成年红驼能卖到13000元左右。据专家介绍,1982年建旗10年之后戈壁红驼数量増至3万峰。至2002年,受市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红驼数量一度下降到4130峰,濒临灭绝。眼看着一峰峰壁红驼倒下,传承了几千年的驼文化(驼球、赛驼等)一天天泯灭,乌拉特后旗人民从2003年开始为保护戈壁红驼而战。为保护戈壁红驼,乌拉特后旗于2004年成立了“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事业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得这里成为“中国驼球之乡”,红驼产业日益壮大。

材料四  “沙地是个宝”,沙地并不等同于沙漠,沙地不仅不是不毛之地,而且植物生长量比草原更高,长有许多灌木。沙地没有白灾(草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而引起的一种灾害。白灾时地面往往结成冰壳,牲畜不仅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壳刮伤),也没有黑灾(冬季草原牧区因积雪少或没有积雪,使牲畜缺乏饮用水而引起的灾害),由此成为牧民眼中的香饽饽。

(1)简述图中红驼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当地收民说红驼是“草原五畜”(骆驼、马、牛、绵羊和山羊)中最能涵养生态的一种,在这里,红驼不是环境的破坏者,而是守护者,结合材分析牧民这样说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乌拉特后旗人为壮大红驼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4)内蒙古冬季漫长而寒冷,为保证人畜安全过冬,有条件的牧民往往把过冬的牧场选择在沙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沙地为何是理想的过冬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