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游凌云图记
刘大櫆
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②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③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于是为之记。
[注释]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小题1】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理想中的士大夫应该既施泽于民,又寄情于山水。
B.苏轼作为“古之杰魁之士”,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
C.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櫆写此文专记其事。
D.知者仁者的快乐,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
【小题3】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小题4】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3 09:58: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幼颖悟,丞相完泽见之曰:“是儿貌秀伟,异日必器也。” 辟江浙行省照磨,擢检校。徽州民汪俊上变诬富人反,省臣遣克敬往验之。克敬察其言不实,中道为开陈福祸,俊后悔,将对簿,竟仰药以死。延祐四年,监四明倭人互市。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他变,克敬曰:“岂有军士还乡,而不纳邪?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 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以官仓米减价粜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官。郡中计口受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为舶货,拗蕃者例之。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后至直沽者,不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罪督运者,勒其还直沽。克敬谓:“督运者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出于不得已,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 元统中,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奏免之。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万一有重于此者,亦将拘法坐视耶?”乃调兵往捕之。 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克敬历官所至,俱有声绩,明称名卿。著诗文、奏议,传于世。三年卒,年六十一。追封梁郡公,谥文肃。   
(选自《新元史》,有删改)
(注)①拗蕃:违背货运规定。②天历之变:元代宫廷政变,泰定帝崩,燕帖木儿起兵于大都,复立文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日必器也   令:美好的B.有衅,吾当坐 脱:如果
C.行省欲罪其擅 发:打开D.不输,复漕而南还  果:结果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
B.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
C.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
D.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克敬目光敏锐。任检校一职时,行省指派他去调查徽州人汪俊告发谋反一事,他很快察觉汪俊的状词不实,汪俊后悔,后来在要对簿公堂前服毒自杀。
B.王克敬心系百姓。担任绍兴路总官时,郡中计算人口强制征收盐,百姓们深受其苦,于是王克敬就上奏章,减免了百姓们要缴纳的盐额五千引。
C.王克敬体恤海商。行省要求他对货物收税和没收违背规定的货物,他认为商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于是据实向朝廷上报,商人们对他非常感激。
D.王克敬遇事果断。当岭海爆发叛乱时,朝廷调戍兵征讨,恰逢行省缺少军事官员,他无暇顾及汉人不得参与军政的旧例,调动士兵前去平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