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金陵九冬,悲歌击筑。一声声呼唤,一阵阵悲泣,划破这个寂静的冬晨。来自世界各地的吕门弟子和东南大学师生代表等千余人,齐聚南京市殡仪馆,为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的吕志涛送行。

②在通往殡仪馆的路上,自发前来送行的人们排成一条长龙。2017年1月11日,常年疾病缠身的吕志涛永远合上了双眼,走完了80年的人生路。临走前,他的手里仍紧紧攥着一支钢笔,枕边几张散落的稿纸上,凌乱地记录着对学生论文的修改意见和对学科建设的一些随想。

③1965年,吕志涛研究生毕业,因品学兼优,当时系主任兼研究生导师徐百川建议他留校任教。

④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⑤从最初的助教到讲师,再到教授,他把自己的半生光阴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将教书育人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⑥“人生得此恩师,足矣!”孟少平跟随吕志涛35年,恩师诚朴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他的一生。孟少平说,读研时他的某项课题国内外研究很少,参考资料难寻,花了很长时间只查找到一位俄罗斯学者的文章,通篇俄文,他实在看不懂,只能前去请教恩师。“当时先生还在北京参加学术研讨会,本以为他只会告诉我文章的核心内容,没想到他却熬了两个通宵把论文翻译出来。”回忆起当时拿到翻译的论文的情景,孟少平双目濡湿。如今,已身为博导的孟少平遇到难题时,还是会忍不住求助恩师,只是,那间熟悉的办公室里再无那道熟悉的身影。

⑦在吕志涛心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1989年意外骨折后,他因为放心不下学生,便把课堂搬到了家里。一米宽的过道里摆放着数十张小马扎,无法站立的吕志涛瘫坐在椅子上给学生上课,60厘米的小黑板总是写了再擦、擦了再写……

⑧数十年后,羽翼已丰的学生们回来探望恩师,还是会坐在小马扎上,静静凝视那块小黑板,细心地聆听恩师的教诲,一如当年。

⑨“先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书育人上了。”宋业坛说,他投入恩师门下时,先生已年近80高龄。那段时间,吕志涛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行动日益艰难,但是为了及时指导学生,他仍然坚持每天去一次学院了解情况。从家到学院,常人10分钟的路程,吕志涛要拄着拐杖走30多分钟,中间至少停歇3次。

⑩“每次听到石板路上的‘笃、笃’声,我们就知道先生来了。”想起昔日恩师的悉心指导,宋业坛泣不成声。

⑩躬耕于教,育万千桃李。如今,郑文忠、戴雅萍、冯健、曾滨等百余名吕门弟子分布世界各地,成为国内外建筑学界的顶梁柱。

(摘编自郑晋鸣、李薇《科研工作也要“文以载道”》)

材料二:

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吕志涛院士指出,目前中国高楼越建越多,超高层建筑正大量在建,应当降温。

超高层建筑为什么应当降温?吕志涛院士说,一是结构问题,上百层的超高层建筑目前在结构上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二是建设成本太高。如上海第一高楼金茂大厦,建设成本超过了50亿元,仅一天的营运成本就要100万元。三是没有节约用地。城市建筑需要节约用地,但超高层建筑必须考虑停车场、绿地等配套设施用地,实际上未起到节约用地的作用。四是难以应对消防等突发事件。因此,吕志涛院士说,百层以上、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要尽量少建。但他同时认为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还是要多多建设。为什么?因为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能节约用地,解决我国人多、住房用地紧张的矛盾,从技术上说,也已比较成熟。

吕志涛院士还对不顾实际、不计成本、片面追求建筑美观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说,搞大工程、大建筑要以实用、安全、经济、美观为原则,现在很多地方不适当地把美观放到了首位,不仅提高了建设成本,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亟须引起社会重视。

(摘编自《吕志涛院士呼吁:“超高层建筑热”应当降温》)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九冬,悲歌击筑”“一声声呼唤,一阵阵悲泣”,用整句,用叠音词,写景写声,渲染了悲痛哀悼的气氛。
B.记叙吕志涛留校任教经历,用“从最初的助教到讲师,再到教授”一笔带过,主要是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C.第④段是过渡段,第⑦段“在吕志涛心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是过渡句,它们使文段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D.第⑧段和第⑩段,分别在前面记叙吕志涛事迹的基础上,进行虚写,虚实结合,寄寓了深沉的情感。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志涛是著名的结构工程专家,他去世后,他的世界各地的弟子,以及东南大学师生代表前来哀悼,还有许多人自发为他送行。
B.吕志涛把学生放在心中,对学生的求助无私地尽力帮助;他曾瘫坐着坚持给学生上课;他年老病重时,还及时指导学生。
C.吕志涛认为,超高层建筑在结构上存在诸多问题,建设成本太高,没有节约用地以及消防问题突出,因此要尽量少建。
D.吕志涛不赞同追求建筑美观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建设成本,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
【小题3】以上两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和基本倾向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0:20: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1930年至1949年期间,是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來,建立自己史学思想体系的时期。
1931年夏天,钱穆应聘执教北京大学。他讲课史料充分,并能彼此相关,上下相顾,遵从客观,不发空论。对制度经济、文治武功等,选择历代的精华,阐述其发展流变与相承,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历代人的有关意见,来陈述有关的各项得失。
在北大期间,钱穆不仅教学,还从事学术研究,把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他先后出版了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大有贡献。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错误,并非绝对可靠。《竹书纪年》可以补此缺陷,但此书出而复佚。今传世本错误百出,如不加整理很难作为考辨的依据。加上一般人都信史籍而不信诸子之书,以致诸子年次难以成其条贯。如上所述,钱穆研究《竹书纪年》厘订今传世本的错误,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注释的矛盾。同时又考诸子群书,参证诸子的行事,政治上的事故,六国的年代顺序,与山川地理参伍以求,错综以验,辨伪订伪,定世排年,立一说必推之子书、史书而皆须准确无误,证一伪必考其时间、地点而确皆无误,真是丝丝入扣。至于其辨析之精,引证之博、则是世所罕见的。然而,钱穆初衷不想单纯为考据而考据,而是想使研究战国史的人对这一段纷乱的史事有比较清晰明朗的年代顺序为信据。
钱先生《先秦诸子系年》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据杨树达日记,陈寅恪先生对钱著评价很高。杨先生在日记中写道:“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1937年5月,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用类文本阅读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实用类文本阅读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这是他在北大上课的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钱穆不同意近代学者那种把汉学和宋学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了解宋学,也就不可能知道汉学,更无法评论汉学宋学之是非。钱穆在此独出心裁地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这种卓然不群的见解,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近代学者言清代学术诸书,如章炳麟、梁启超等的著作,均未尝提及清代学术与宋学的联系,遂使人迷失其渊源。如今钱穆特为指出,才真正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钱穆写成《国史大纲》。钱穆在书中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演进上是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化,与其他民族是不同的。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再看钱穆书中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皆耗费了不少心血。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国而略于外族?在取材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因为辽、金、元、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如果治乱不分,内外不辨,日本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根据辽、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我广土众民吗?《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
①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镬(【jǔyuē】规矩法度),时切其响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自序)
②钱先生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必须应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上海大学陈勇《固守传统与融会中西》)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先秦诸子系年》辨析之精,引证之博,世所罕见,陈寅恪对钱著评价很高,认为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B.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他在北大上课用的讲义,该书是在近代学者研究汉学与宋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崭新观点。
C.本文引用杨树达的日记,既内容丰富真实,又体现了钱穆《诸子年系》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D.为弘扬传统文化,钱穆笔耕不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温情,不为名利动心,不因毁誉气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堪称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E. 钱先生虽然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的同时又认为必须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小题2】请简要概括钱穆在国学上获得了哪些成就?
【小题3】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其“民族忧患意识”何以见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暗哨
徐凤林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党的最新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皮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未,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的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节选自小说《张皮匠抗战》)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暗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东日文信布下暗哨想找到抗联的人,没想到给抗联报信的暗哨就在他眼皮底下。
B.小说开头“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C.小说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中多次写到东日文信的心理活动,读者的心情随着东日文信的揣测疑虑而变化,直至释怀。
D.细节描写增强了内容的神秘感。张皮匠“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写出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
【小题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用较长的篇幅介绍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1.6亿辆。如果按照每辆车匹配1.4个泊位的国际通行标准来计算,那么目前国内汽车停车位总需要量约2.16亿个。而截至到2015年,我国传统停车位有6935万个,我国停车场供给缺口巨大。
中国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停车位需求量

(单位:万辆,万个)
(图片来自《中国智慧城市》)
材料二
大白天,小区里车位空着,附近办公区停车却“一位难求”。张斌在四川成都一处20多层的写字楼上班,楼下配建车位远远不够,为了抢车位,每天得提前1个多小时到公司。如果选商业停车场,停一天要60多元,一个月下来停车费要花销1000多元。
最近,公司附近的小区满庭芳园出现了共享车位,“丁丁停车”就是一个共享平台,给居民车位安装智能车位锁,将车位的空闲时间发到网上,供周围上班族租用。
打开“丁丁停车”APP上面的车场地图,张斌就可以获取空闲车位信息,并且在地图导航下准确找到车位,提前预订适合自己的车位,停车花费大大减少了。
搭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快车,共享车位也成了一些创业公司的“金矿”。目前,一线城市车位的平均价格在20万元左右,假设白天空闲8个小时,就意味着损失了20万元的1/3。如果能把这些车位分享给别人使用,不仅能减少稀缺资源的浪费,也会给车位所有人带来收益。
(摘编自常钦《分担停车费划算了》)
材料三
近来,一些互联网平台在成都推广“车位共享”来缓解停车难的压力。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六个小区,调查发现“共享车位”虽然听上去很美好,但推行中却面临着四大难题。其中一款较为成熟的共享APP上线一年半以来,认证的共享车位却仅有3000个。共享车位推行一年半,遇四大难题:
①理念接受难。据相关APP平台负责人透露,特别是成都一些品牌楼盘,出于楼盘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方式的考虑,不会轻易打开车位“共享之门”。
②安全风险高。虽然停车APP平台表示,愿意对营运过程中发生的车辆擦挂,给出最高1000元的补偿,以及车辆失窃最高10000元的补偿,但因为怕担责,很多物业方仍然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③物管服务压力大。共享车位,就意味着物业要承担更多的事情。
④利益分配不理想。有相关平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车位共享需要处理好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三方面的关系,目前的利益分配不够理想。
(摘编自涂文全《共享车位推行一年半,遇四大难题》)
材料四
共享停车,具体怎么操作?
①个人或商业物业提前将车位闲置时间挂上平台。
②在手机微信公众号上找到“共享停车”的板块,点击预定车位,系统就会按近远顺序给出可供选择的停车位。
③即到即停,即时计费。离场时停车场系统会自动起杆,费用从手机自动扣除。
(摘编自闫枫《又一个行业要变天,共享停车真的来了!》)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一可知2007—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停车位需求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B.“丁丁停车”共享平台,将居民车位的空闲时间发到网上,供周围上班族租用。
C.有些品牌楼盘,出于楼盘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方式考虑,不愿接受共享停车理念。
D.有些人不愿将空闲车位分享给别人使用,是因为没有搭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快车。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根据材料一中国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停车位需求量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停车场的供给缺口很大。
B.材料二中张斌如果用“丁丁停车”,提前预订适合自己的车位,一个月就比选商业停车场节省1800多元。
C.目前一线城市车位平均价格不菲,假设只是晚上使用,白天却闲置8小时,就意味着损失了车位价格的1/3。
D.若个人或商业物业未能将车位闲置时间挂上平台,客户需在手机微信公众号上预定车位方能找到停车位。
E. 共享停车即到即停,即时计费,离场时停车场系统会自动起杆,这就给某些不想掏停车费的人以可乘之机。
【小题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解决共享停车四大难题的基本途径。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原始社会尚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为主,包括谏鼓、谤木等在内的监督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周朝代商后监察制度逐步发展,通过朝覲、大计等多种方式监督诸侯与官员。为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与监督,周天子除派驻官员外,继续通过巡狩实施对诸侯国的监督,“八骏日行三万里”巡察诸侯国。汉朝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中央监察制度仍以御史体系为主,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监察又设置司隶校尉与丞相司直。为加强地方监察,汉武帝推出刺史监察地方制度,以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以上官员,“以卑临尊”也成为延续至清末的重要监察原则。唐代监察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唐玄宗时期正式确立一台三院。言谏制度进一步发展,唐代直谏名臣辈出。巡视制度进一步成熟,派黜陟使以察四方。
宋代监察制度为维护皇权发挥了重要作用。谏官从以进谏皇帝为主转变为以监督相权为主,有效限制了宰相权力,宰相被弹劾一般均要辞职。御史台作用得到发挥的同时,言谏系统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台谏合一趋势。元初极为重视监察制度,大幅提升监察官员职级。中央御史台主要长官基本均为蒙古人,唯一汉人长官还改为蒙古名姓。监察思想进一步发展,张养浩所著《风宪忠告》集中论述了监察官员应具备的修养以及监察应奉行的原则。明初设御史台,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不断扩大监察职能,设立六科给事中有效加强中央监察,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努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监察。监察官员对维护封建制度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斗争中也充当了打手的角色。清代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主要机关,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监察官员共同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中均有其身影。雍正时期六科给事中正式并入都察院,言谏系统正式消失。
总体而言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虽然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但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整纲饬纪、纠慝绳诡的作用,监察制度对维护封建制度的运行不可或缺。而监察制度的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皇权的强弱,以及君主主观加强监察的努力,包括监察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等,同时监察官员自身的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也是影响监察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节选自刘社建《整纲饬纪纠慝绳诡——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概略》,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社会还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也没有具体有效的监督措施。
B.周天子不仅派驻负责监察的官员,还亲自参与巡视,以加强对各诸侯国的监督。
C.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较为完备,其监察机构的设置原则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D.言谏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监察制度的发展逐步加强。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由分到总,分说各朝代监察制度的具体情况,总说监察制度的效果。
B.文章历数各朝代监察机构的设置,论述了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
C.文章用大篇幅举例说明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过程,线索分明,条理清楚。
D.文章列举张养浩的《风宪忠告》是为了论证元朝有完备的监察制度和奉行的原则。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监察制度能积极发挥作用,才能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监察制度对整纲饬纪、纠慝绳诡有积极的作用,这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C.监察机构设置好,朝代就兴盛,可见监察制度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D.如果监察官员职业操守不高或专业能力不强,那么监察制度的效果难以保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材料一
中国日报3月1日电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集团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对全年出境游情况和游客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
中国旅游资源研究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游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国人出境旅游花了多少钱?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17年我国国际旅游支出达1152.9亿美元,相比2016年1098亿美元增长5%。
材料二
截至2018年初,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入境便利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66方都中书3个可签让国、3个半方画许中国公民光基入地,3个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助推旅游业,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国际航线旅客量达到55442万人次,增长7.4%。港澳台航线的旅客量达到1027万人次,增长4.3%;合计乘坐飞机的出境旅游总人次达到6571.2万,从旅客周转量看,国际航线同比增长14.6%,高出国内航线1.4个百分点,近五年来,我国国际航线由381条增至784条,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由52个增至61个,通航城市由121个增至167个;国际航空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18.8%。
201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也推动了出境旅游热。报告根据截至2018年1月31日的一年内人民币汇率对各国货币汇率涨跌幅度,发布了年度“汇率涨幅十大目的地”:菲律宾、斯里兰卡、中国香港、越南、美国、日本、中国澳门、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台湾,人民币对菲律宾比索、斯里兰卡卢比、港元以12.5%、11.4%、9.6%的升值幅度,排名前三,人民币对美元以%%的升值幅度位居第五。预计汇率的利好还将影响2018年全年的出境旅游市场。
材料三
2017年出境游十大新玩法
TOP1
去香港打HIV疫苗
TOP2
芬兰极光之旅
TOP3
南非狂野狩猎
TOP4
唐顿庄园里的欧洲贵族游
TOP5
新西兰举行中土世界浪漫婚礼
TOP6
冰岛感受冰与火之歌
TOP7
俄罗斯开坦克
TOP8
美国一号公路骑行
TOP9
澳洲乌鲁鲁徒步观星看日出
Top10
纳帕谷品地道葡萄酒
 
中国旅游者海外求助有4大类型最为常见

链接一:知名博主旅行日志
对于日本,抛开历史问题,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一些向往的存在,从小时候的动画片开始,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蜡笔小新,到长大后的电影头文字D,东京漂移,还有上学时鲁迅先生笔下《藤野先生》所描绘那“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的美景,无一不在伴随我成长。终于有机会成行,特此将霓虹国留下美好的回忆分享给大家。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之一,其工业产品、电于产品、医药化妆品等在会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我最想探访的是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最中意日本的美食,最想去观赏樱花,还有女人最爱的买买买。
此外日本的旅游资源丰富、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好到令人钦佩,更重要的是日本与我国有着相近的文化渊源,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差异不大,但还是有一些异国风情的。
东京是亚洲最大的一座城市,是一个可以满足你吃喝玩乐所有享受的地方,很多中国人来日本的第一站就是选择东京,日本很干净、景色很美,景区又几乎没有坑人的现象发生,在这旅行当然心情好好的.并且日本是亚洲较为安全的国家,日本治安即使放眼世界也肯定是名列前茅的,虽然没有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但是恐怖袭击,暴力抢劫、甚至偷盗在日本也是几乎没有的,而且这一点也是很多游客选择日本的理由。
总的来说,此次去日本旅行,感受了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购买到高品质的东西,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日本服务,这些,也许是吸引中国人的因素吧,怪不得日本调查机构说中国人最想去的国家是日本,也许是有一定道理。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显示,国人出境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B.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游13051万人次,我国国际旅游支出比2016年增长54.9亿美元。
C.截至2018年初,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免签入境便利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66个。
D.近五年来,我国国际航线由381条增至784条,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已增加了61个。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三看出,中国旅游者海外常见四大求助中,意外受伤高居榜首。因此我们海外出游应增强安全意识。
B.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都将增加国人出境旅游热情和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C.日本的旅游资源丰富、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好到令人钦佩,其景区没有坑人的现象发生。
D.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一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都可能成为国人去旅游的原因。
【小题3】2017年,中国人去日本旅行有735.6万人次,中国成为了日本第一大客源国,但国内旅游却陷入尴尬雪乡宰客,青岛大虾事件等令人忧虑。请根据材料,参照日本旅游业的优势,对国内旅游提出四条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