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并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故患有所不也 ⑵人之所欲莫于生
【小题2】用“/”为乙文画线句断句。
争 一 言 以 相 杀 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 故 曰 万 事 莫 贵 于 义 也。
【小题3】下面对甲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先把“生命”和“义”类比为“鱼”和“熊掌”,引出自己的主张。
B.其次运用假设推理,指出“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者”。
C.随后进一步明确,贤者与愚者的差别即在于是否能保有“义”而勿丧。
D.从整体思路看,孟子的论证采用了“归纳”的方式,逐层推导出结论。
【小题4】乙文的论证层层推进,首先论证了 ,其次论证了 ,最后由比较而直指论点。其所提倡的与甲文如出一辙,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1 11:3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