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①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荆,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③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④未几,成归,闻妻言,如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小题1】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其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人名)。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字:
香于鼎    ②无毫发    ③如冰雪 ④虫翘然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起扶杖    少年固B.睹促织    相对默
C.非前物 足失色D.循陵走   掩口胡卢
【小题4】指出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力叮不释B.日与子弟角C.笼归,举家庆贺D.取儿藁葬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小题6】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6 11:0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促织》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    )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②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 )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    ),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    )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小题1】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  
【小题2】依次填入上文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宛然 默然 俨然 猝然 渺然 惙然
B.俨然 默然 猝然 渺然 宛然 惙然
C.俨然 猝然 渺然 默然 惙然 宛然
D.宛然 惙然 猝然 默然 渺然 俨然
【小题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扑之,入石穴中( )  (2)日将暮,取儿葬( )
【小题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强起扶杖 赏成,献诸抚军
B.以筒水灌,始出 文人画士祸之烈至此哉(《病梅馆记》)
C.儿涕去 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D.成其小,劣之    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小题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②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小题6】结合第③段画曲线的文字,赏析作者在刻画人物上的方法及效果。

同类题2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最敦。晟狎一妓,名波斯,有割臂之盟,以其母取直奢,所约不遂。适其母欲从良,愿先遣波斯。有庄公子者,素善波斯,请赎为妾。波斯谓母曰:“既愿同离水火,是欲出地狱而登天堂也。若妾媵之,相去几何矣!肯从奴志,向生其可。”母诺之,以意达晨。时展丧偶未婚,喜,竭资聘波斯以归。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答之,毙乃去。

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久之, 机渐泄。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杲无计可施,然犹日伺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越日,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家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之,喜相慰问。杲但卧,蹇涩不能语。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杲乃自言:“虎即我也。”遂述其异,由此传播。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毙乃去( ) (2)此千古所悼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晟为娶波斯不惜倾其所有,是因为对波斯一往情深;庄公子怒夺所好,便致人于死地,实在是恶霸行径。
B.向杲听说哥哥被活活打死,悲痛万分,先告官府,官府不能伸张正义,向杲这才铤而走险,一心要刺杀仇人。
C.道士感激乐善好施的向杲,拿出布袍让浑身湿透的向杲换上,不料竟把向杲变成猛虎,使向杲得以完成复仇的心愿。
D.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愿望。

同类题3

阅读课文3、4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拂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1)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2)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齐。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扑之,入石穴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壁不啻也。(4)于盆而养之,蟹,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官贵。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诣: ②祝: ③爽:
④逼: ⑤循: ⑥趁:
⑦遽: ⑧掭: ⑨土:
⑩白: ⑪黄: ⑫塞: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B.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使小说情节一步步向高潮推进。
C.小说语言精练,如“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
D.小说通过“逐”“蹑”“扑”“掭”“灌”“视”等字,突出动作性,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毫毕现,如在眼前,语言生动形象。
【小题4】求神问卜,成名终得促织,如何看待小说的这个情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沈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心恚愤无如何  何前是今非也
B.会王生者,故至山 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苦 其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狐 始知其兆已寓意画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跃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故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那?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撅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仵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⑴淄之西人(____________)    ⑵以一日之名(_________)
⑶然以其文弱故,之(____________)    ⑷偶历下(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相授 独是成氏友蠹贫,促织富
B.师能者,我已尽能之 径造庐访成,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 每闻琴瑟声,则应节而舞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超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小题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相顾,迄无应者。
(2)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