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注)①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 ②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③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道歉。
B.而臣衰,窃爱之 怜:可怜。
C.君之所使之    恣:任凭。
D.为长安君车百乘 约:备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氏求救齐 对曰:甚妇人
B.臣衰,窃爱怜之 位尊无功
C.老妇必唾面     此近者祸及身
D.恐太后玉体有所郄也 不若长安君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C.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帝王的祖母的尊号。而“后”是帝王之妻的尊号。
B.填沟壑,指死。古代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故称。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列国国君的统称。其封地为“国”。
D.山陵崩,比喻帝王的死。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龙善于化解对立。触龙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与太后谈论养生之道,使充满怒气与戒备心理的太后笑逐颜开。
B.触龙善于心理诱导。触龙为自己的幼子请托,是为让太后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她的爱子之情,诱导她袒露心迹。
C.触龙善用激将之法。说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这一招引发了太后的反驳,但这终于让触龙赢得阐述爱子观的机遇。
D.触龙善于委婉劝谏。触龙始终未有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是太后自己提出“态君之所使之”,双方没有丝毫馗尬。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2)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9 11: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同“嘱”,请托
B.揭其剑  揭:高举
C.愦于忧  愦:竭尽、缺乏
D.矫命,以责赐诸民 矫:假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左右以君贱之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C.驱而之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衣冠而见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通过他对收债于薛这一具体事件的见解和处理,来表现他的足智多谋和对复杂政治关系的洞察力。
B.收债于薛这一事件,由冯谖签署受命、矫命焚券、买义复命以及由此所显示的政治效果几个环节组接贯穿起来,环环相扣,曲折缜密。
C.冯谖敢于矫命焚券,正由于他看到了收买民心对于巩固孟尝君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可贵品质。
D.作者表现冯谖的才能识见,并不是单刀直入,而是采取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曲折的手段,不到事件临头,不显其真本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可以纾祸。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轲既取图奉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殿下,非有诏不上。急时,不及召下兵,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B.自而起,绝袖 引:伸、挣
C.操其 室:剑鞘
D.诸郎中执兵,皆殿下 陈:陈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持尺兵
非有诏不
B. 故荆轲逐秦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 急时,不及召下兵
秦王还柱走
D.左右曰:“王负剑!王负剑!”
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顷之未发,太子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节选自《战国策》)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心
C.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遇:遇到
D.顷之未发,太子之    迟:迟到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変徴:古代音乐的七音之一。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凄凉悲壮。
C.中庶子:官名。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D.《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对回报太子之事早有谋划,知道秦王最需要什么。
B.太子丹在国家危难之时,急欲让荆轲为国效命却又对他不忍心、有不舍之意。
C.樊於期为解燕国之患,又报自己之仇,深明大义,勇敢献头。
D.从文段可以看出荆轲不仅仅是一个武夫义士,还颇有智慧谋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在这里指临行时在易水边祭祀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谿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

苏代伪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苏子:即苏代,苏秦的弟弟。②处女:古时指未出嫁的女子。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欲之(_________) (2)何余明之照四壁者(_________)
(3)苏代谓齐王曰(_________) (4)茂王之赐(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甘茂亡秦且齐 儿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B.厚其禄迎之  思试之斗觇之(《促织》)
C.弃逐秦而出关 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D.甘茂,贤人,非恒士  师道之不传久矣(《师说》)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2)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
【小题4】甘茂为什么对苏代讲“江上处女”的故事?
【小题5】依据全文,概述苏代是如何帮助甘茂“重于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