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罴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ao):改嫁。②烝烝(zhe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蜀后主刘禅亡国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侍从官。
B.上疏,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与“上书”意思一样。上封事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C.齐桓即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曾任用管仲改革,强军富民;对外实行“尊王攘夷”。
D.太守即郡守,是古代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年少而孤,出仕颇有才干。他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少的他思念双亲成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
B.李密奉养祖母,孝心感动武帝。朝廷征诏他任太子洗马,他以祖母无人奉养不应命;上疏陈述奉养祖母之情,受到晋武帝赞扬。
C.李密颇有见地,强调用人重要。他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成败相似,都因任用贤才而使国家兴盛,后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D.李密心有怨愤,触怒皇帝被免。他在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写诗表明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使晋武帝很生气,后被免去了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9 10:31: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阮修宣子。好《》、《老》,善清言。尝有论鬼神有无者,皆以人死者有鬼,修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着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有鬼邪?”论者服焉。后遂伐社树,或止之,修曰:“若社而为树,伐树则社移;树而为社,伐树则社亡矣”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裹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檐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矛污族子孰谓矛污曰:“阮宣子可与言。”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亹之处定何如耳!’,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伟后为黄门郎、陈留内史,果以世事受累。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王孰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修所著述甚寡,尝作《大鹏赞》曰:“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王孰时为鸿胪卿,谓修曰:“卿常无食,鸿胪丞差有,能作不?”修曰:“亦复可尔耳!”遂为之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至西阳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晋书·阮修传》)

(注)①亹亹:读weiwei,谓诗又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②鸴鸠:读xuejiu,鸟名,即斑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檐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B.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檐/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C.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檐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D.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檐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遗。
B.《易》,指《易经》,现传世的有《周易》,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
C.室,本指房屋,后可指妻子儿女,文中“未有室”即说阮修四十岁还没有妻子儿女。
D.禄,指傣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是土地、实物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修属无神论者,不相信有鬼神。他说没有鬼,还告诉制止他砍社树的人,若土神变为树,砍树后神位就会移走,若树就是土神,那砍树后土神就消失了。
B.阮修性情简约,做事见人随性。不喜欢见俗人,遇到就舍弃而去;心中有思念的人,立刻就去见,不管是早还是晚,到达后不说话,相对而坐一也很高兴。
C.阮修深入研究,释《易》言少意畅。王衍研究《易》有未领悟之处,经族子王敦推荐,与阮修交谈,发现阮修言语不多却旨意畅达,王衍十分叹服他。
D.阮修一生清贫,却得时人相助。他因贫穷,到四十多岁还未娶妻成家,王敦动员一批名士为他筹钱娶妻;当时仰慕他的人,一也来慷慨解囊,都被他谢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见鬼者云着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有鬼邪?”论者服焉。
(2)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之子也。十岁而,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B.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父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B.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C.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D.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颇有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晋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武帝的高度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小题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上古时代,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
B.《家》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此后,巴金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有文名,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
A.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 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而吾与子之所共   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C.渐愁煎迫 君既若
D.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世之雄也
【小题6】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
C.客亦知其水与月乎?D.而又何羡乎?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妤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徳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形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
C.“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