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诗词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音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
B.歌行体诗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的,富于变化,《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歌行体诗。
C.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酌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6 05:4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素芭》《在桥边》的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德国小说家伯尔,他们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娜塔莎》节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除此书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C.保罗戈埃罗,古巴作家,被认为是继《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拉美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炼金术士》。
D.《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林冲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同类题2
下列有关《论语》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B.《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C.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同类题3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A.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与他一道来到成皋,夜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于是和陈宫一起连杀吕家八人。路遇吕伯奢,也将吕伯奢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
B.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来。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又绝自己部队的后路,曹军士兵置死地而后生,勇猛作战,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袁绍再次退回冀州。袁绍两次兵败,不由气病交加而亡。
C.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备。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悟。
D.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瑜。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E.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大家推荐参军马谡前往防守,于是马谡立下军令状,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再派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后。
同类题4
下列对文学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杰出代表作家雨果在创作上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其作品《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以及动与静……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B.《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都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名著,前者堪称技术百科全书,后者堪称地学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是一部游记散文的佳作集,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C.《<论语>十则》内容上介绍了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仁政和理智”等观点。“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强调学习要谨慎,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
D.小说的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牲畜林》在情节上多次设置危机,多次使用“延迟”,舒缓了紧张的节奏,呈现出对“战争”的独特写法。
同类题5
课内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文。
《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辛弃疾的号是___________,杜甫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变形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