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狂人日记》第八则日记中塑造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形象,这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绝大多数青年人的象征,请结合“我”在梦中与他争论的具体情节,概括这种人的突出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08:0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从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小题1】“然而,现在我懂得了”要表达的意思是( )
A.能够读懂《思旧赋》。
B.吟罢低眉无写处。
C.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
D.指下文内容。
【小题2】“夜正长,路也正长”的含意是…( )
A.暗示黑暗的反动势力还很强大,革命者斗争的道路还很漫长。
B.路漫漫,夜漫漫,革命几乎没有希望。
C.反动统治暗无天日。
D.鼓励人们为赶走黑夜而斗争,因为黎明就要到来。
【小题3】对“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的末尾应是问号,用句号是误用。
B.这是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纷乱的社会发出的疑问。
C.这应是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对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憎恶愤恨。
D.说明当时的世界不成其世界。
【小题4】对第一段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排比句,兼写了自己的处境和烈士的遭遇。
B.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深切缅怀。
C.强调了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作者的悲愤之情并未随光阴流逝而减弱。
D.表明作者对烈士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了,所以要写一篇文章以便牢记。

同类题3

读下边的文章,完成小题。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小题1】开头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加点句子中的“悲愤”能否改为“悲哀”,为什么?在《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悲愤心情的是哪一联?
【小题3】第二节引用向秀的《思旧赋》,目的是什么?作者说“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作者懂得了什么?
【小题4】“夜正长,路也正长”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5】节选部分是全文的结尾部分,这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