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或6日,我国古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下列古诗词句与此三候
最接近
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1 10:1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朔,指一年的时间变化。晦是阴历每月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B.簪笏,可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时用来固定帽子,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C.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D.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后可指20岁左右的男子。
同类题2
文学常识填空。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
”之一,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同领唐代古文运动,著有《何东先生集》。
,为“永州八记”之首。
同类题3
下列各句中,对相关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韩愈《师说》一文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有着鲜明的针砭时弊的作用。
B.苏轼《前赤壁赋》中缅怀了曹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实在是一个盖世英雄。诗人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是为了表明自己虽然被贬黄州,但是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渴望为朝廷效力的心迹。
C.从整体结构来看,杜牧《阿房宫赋》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如第三段对秦皇奢华生活的描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并没有像汉大赋一样堆砌华丽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D.魏徵《谏太宗十思疏》,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先设置这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它塑造了“守财奴”老葛朗台这一经典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D.创作于三十年代的《边城》、《竹林的故事》均是我国“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其作者分别是沈从文、废名。
同类题5
下列对莎士比亚相关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亨利四世》采用了平行结构,剧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描写了宫廷的政治斗争,另一条反映了平民的生活。
B.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创造的最光辉的喜剧人物,被称为“一支狂欢之夜的长明烛”。
C.莎士比亚在历史剧《理查德三世》中塑造了理查德三世狡诈、毒辣,但又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暴君形象。
D.《李尔王》这部作品中存在两条重要情节线索:一是李尔王和三个女儿的故事,二是葛罗斯特一家人的遭遇。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