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朔,指一年的时间变化。晦是阴历每月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B.簪笏,可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时用来固定帽子,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C.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D.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后可指20岁左右的男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1 03:2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D.“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同类题2
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B.“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书信的一种。
C.戏剧的三要素是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语言。
D.“记”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抒发感情或见解。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其间他先后两次游览了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B.郁达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多年。《故都的秋》中描绘了北平独特的秋景。
C.巴金的《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的主要线索,讲述了高家三兄弟觉慧、觉新、觉民的不同遭遇。
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雨果的作品,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同类题4
对以下几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是作者为了悼念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写的。
B.《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的成名作。后来,曹禺又创作了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这两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C.《我与地坛》旨在用自己于逆境中以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体验传达给读者。文章两节分别写了地坛和命运,而文题《我与地坛》没有提及命运,原因是在作者心目中,地坛正是自己命运的象征。
D.《泪珠与珍珠》选自《琦君散文》,这篇文章探讨了“忧患和苦痛的价值,以及亲情和人性的真谛”。
同类题5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B.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C.《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 “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实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略写、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