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    方:当
B.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者如斯 逝:往
D.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表判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侣鱼虾友麋鹿   非利足也,致千里
B.郁苍苍 其闻道也固先
C.举匏尊相属     作《师说》贻之
D.羡长江无穷     水为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苏子的话针对“客”的感触而发,辩证地认识万物,由自然说到人生哲理,令人信服。
C.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借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11:20: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 轼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3)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释)

①文与可,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梓州永泰人,与苏轼为中表兄弟。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筼筜谷,山谷名,在洋州西北,以盛产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得名。偃竹,仰斜的竹子。

②蜩腹蛇蚹:蝉后腹一条一条的横纹,蛇所蜕的皮。这里是用来形容春笋的,因为笋外面包着一层层的箨,跟蝉腹、蛇蚹的形状有些相像。

③鹅溪绢:盐亭县鹅溪出产的绢,细匀,宜于作画。

④桥公:指桥玄。曹操年轻时,不为人所器重,而桥玄却很赏识他。曹操有次行军经桥玄故乡,曾派人祭桥玄,并做《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死去)之后,路有经由(经过),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以酒沃地为祭),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B.扫取寒梢万尺长  扫取:画出
C.卷而哭失声    废:废弃
D.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畴昔:从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叶叶累之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
B.以见与可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
D.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筼筜谷》其一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站不善,弊在赂秦
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知公倦于笔砚   大块假我以文章
D.吾将以为枺材   是故燕虽小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小题4】下列有关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的诗文有苏轼的《墨竹赋》、文同的“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辙的和诗,以及苏轼《洋州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操祭桥公文。本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渭川千亩竹”。
B.本文一开始不是直接写悼念之情或者两人的交往,二是从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憩,突兀不凡,生面别开,起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叙述文与可的画论以及子由和作者自己对此画轮的反应,不仅写出了文与可画技的高妙和见解的卓越,而且也道出了自己对文与可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
C.本文信笔挥洒,舒卷自如,虽然写得随便洒脱,从横变化,但并不杂乱无章,散漫失纪,始终紧扣题目,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颇多诙谐之语,第一段重议论,第二段重叙述,第三段简短,但更富有绵长的抒情意味。
D.本文为悼亡之作,可第二段尽是戏笑,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是以乐写哀,与下文的“哀哭”映照。前面尽情地写往昔两人从真挚的友情中得到快乐,正是为了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乐”得醉人,“悲”的痛心,“乐”与“悲”形成了感情反差更强化了,收到了倍增其哀的效果。
【小题5】把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3)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操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E.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如“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两句,也是以声写声。
【小题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