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小题1】这是一首____________(诗体)。
【小题2】诗人是怎样表现“春寒”的?
【小题3】你怎样理解尾联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1 11:3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硫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②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②武陵源:指桃花源。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绵连,写出了乡野秀美而淡远的特点。
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
D.诗歌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农事的喜爱之情。
【小题2】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硅《金陵怀古》)
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
【小题3】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洪炎《野步》诗的首句运用叠词“矗矗”和“田田”,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也运用叠词“寻寻觅觅,①  ②   ”,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④  ,不绝如缕”,也使用叠词来渲染箫声的悲凉幽怨、婉转悠长。
洪炎诗第二句“近是人烟远是村”一句,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描写“村与烟”的诗句“⑤  ”。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谏垣存稿序

宋·韩琦

夫善谏者,无讽也,无显也,主于理胜而己矣。故主于讽者,必优柔微婉,广引譬喻,冀吾说可行,而不知事不明辨,忽而不听也。主于显者,必暴扬激讦,恐以危亡,谓吾言之能动,而不知论或过当,则怒而不信也。夫欲说而必听,言而必信,苟不以理胜之为主,难矣哉!琦景祐中任三司度支判官,以族贫,求外补,得舒州。将行,而上以谏官缺,擢授右司谏而留之。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夫得通明端朴、高识博学之士,则动必中理,日益君听,而使愚不肖者而处之,固不胜其任矣。遂两上章辞,不喟然自谓曰:“上之知汝任汝之意,厚矣!汝之所言,当顾体酌宜,主于理胜,而以至诚将之。兹所以报陛下而知任之意。若知时之不可行,而徒为高论,以卖直取名,汝罪不容诛矣!”在职越三载,凡明得失、正纪纲、辨忠良、击权幸,时人所不敢言,必昧死论列之。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实前日为诫之力也。其所存稿,欲敛而焚之,以效古人谨密之义。然念《诗》、《书》所载,从谏而圣君之德也,衮阙而补臣之忠也。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于是存而录之,为上、中、下三卷,命曰《谏垣存稿》,以藏于家。窃志夫上之聪仁大度,自三代汉唐以来虚怀纳谏、甚盛德之主,皆不及。复子孙传而阅之,知直道之无咎,忠教之有迹云。时庆历二年三月十五日,秦亭西斋序。

(注)①掖垣:中央部门。②谠议:公正的议论。③燔:烧。④秦亭西斋:作者自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两上章辞,不 报:报告
B.为上、中、下三卷 厘:整理
C.而使愚不肖者而处之     冒:不顾
D.复子孙传而阅之 俾: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忽而不听也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喟然自谓曰    使人复葺南阁子
C.皆不及 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D.冀吾说可行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善于进谏的,既不能太委婉,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露,而要旁征博引,以理服人。
B.作者本想当个地方官,多挣点钱,可朝廷因为谏官缺员,所以不顾他的意愿而提拔他任谏官。
C.作者不满意谏官这个职位,因为担任这个官职,说话要得体,不能沽名钓誉,有时还要冒死进谏。
D.作者本想把自己的奏章都烧了,后来又觉得把他们编辑成书,像《诗经》一样留传后世更有价值。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
(2)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实前日为诫之力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B.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C.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D.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
B.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此处指隐居。
C.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故借指陶潜,后世也用来指隐士。
D.谥号: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功绩作的概括性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