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辽中南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和浙江温州工业区一样,都属于新工业区
B.它和德国鲁尔区一样,都是靠当地丰富的煤鉄资源发展起来的
C.它和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一样,都是廉价的劳动力发展起来的
D.它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一样,都具有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的发展条件
【小题2】为了促进辽中南工业区的长期稳定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加大煤、铁资源的开采力度,提高钢铁产量
B.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C.关闭所有的重工业企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D.实行工业分散布局,优化、美化环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7-01 12: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欧洲部分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该区( )。
A. 资本集中程度高 B. 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C. 生产过程较分散 D. 以高技术工业为主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乙地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其原因有( )。
①产钢国增多 ②钢出口国增多 ③钢产品的替代品广泛应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同类题2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 A、B两区域是世界著名的新工业区,下列关于其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本高度集中
B.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
C.发展的历史悠久
D.形成于小城镇甚至农村
【小题2】钢铁工业由C区域到D区域的布局变化体现了( )
A.原料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变大
B.市场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变小
C.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布局的变化
D.燃料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变大
同类题3
下图甲、乙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和中国辽中南工业区,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体现在
A.甲、乙两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甲地区人口密度比乙地区高,所以城市化水平比乙地高
C.甲地区内河航运发达,乙地区铁路海运便利
D.甲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区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2】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B.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绿化环境
C.改造传统产业
D.加大煤、铁等资源的开采力度
同类题4
在德国工业化期间,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了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下图为鲁尔区及周边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来鲁尔区工业化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A.水运条件便利
B.煤炭资源丰富
C.市场广阔
D.铁矿资源丰富
【小题2】治理后的鲁尔区( )
A.原料和能源地位上升
B.工业生产成本降低
C.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
D.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小题3】鲁尔区治理后,莱茵河( )
A.水运地位下降
B.泥沙含量增加
C.流速逐渐降低
D.水生生物减少
同类题5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