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生“怎么可能”的五体投地之感。

在各类综艺霸屏的现在,知识类综艺总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对于知识的渴求依然旺盛,我们抛开那些比赛类综艺,其他的类似介绍某一工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样引起很多人极大的兴趣,这些综艺或者纪录片都蕴含极大的知识量,在看节目中学习,不也是老百姓一个小小的消遣吗?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

材料二

近年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下发了多项被业内称之为“限娱令”的相关政策。每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政策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方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不少卫视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陷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如果说,曾经业内担心的是真人秀的泛滥因而质疑文化类节目到底“有没有”,那么当文化类节目兴起,同样需要提出到底“好不好”的疑问。毋庸置疑,文化类节目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效果。

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曾表示:“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别让“限”成综艺回归文化的动因》)

材料三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就是因为它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而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我们一起学艺术》、英国数字频道CBBC的《Horrible History》能够在本土火热,也是因为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色列Armoza的益智答题类文化节目《Who’s asking》,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节目里选手需要作答的问题全部来自环形大屏上的场外观众。而德国的《Time Travel Show》则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客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

《朗读者》在播出期间设立了朗读亭,借此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见字如面》将节目切割成短视频,并推出“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国家宝藏》则将B站作为自己的“热度发酵地”,以此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一本好书>,文化类综艺的爆款方法论》)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知识类综艺走红的心理原因,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知识的天然渴求未曾改变。
B.虽然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但与其它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的电视娱乐节目相比,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方式相对保守、“安全”。
C.由文化类综艺核心选题所占比例可知,观众对于古诗词怀有极大热情,节目制作者应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D.《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说明文化和娱乐并不是对立的,对于高冷的文化知识,比起一板一眼的说教灌输,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今天显然更受欢迎。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比赛类综艺、《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蕴含了极大的知识量,老百姓可以边看边学习,所以才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B.“限娱令”客观上促成了综艺回归文化,每次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调整为文化类节目。
C.电视人思考不足,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和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D.现有的文化类节目多限于文学类文化类型,内容开掘上较为单一,有待于对更宽的文化类型范畴进行开掘。
【小题3】结合材料,请简要概括如何才能实现文化类节目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5 10:4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香山看叶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握着你的手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肯定如织,红叶也应当灿烂如花。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和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惟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你我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当然此时此刻,也好奇地望着一个女人躲开人群,静静地伫立在它们面前。以树的年轮和沧桑,它们也一定能感知人心的柔软和脆弱。

很古的时候,秋风乍起时,它们可曾有幸听过人在树下奏琴?最古的曲子当然是《甲》了。高山有乔木,流水无知音时,伯牙一砸琴,会有无数红叶飘落成泥吗?那琴,那被古人用木雕成的琴,年轻时便是一棵当然的树啊。当人的十指弹拨如雨,琴音流淌似水时,那是树的另一种生命形式呢!人和树,怎么就能如此相通呢?

今天再无人焚香净身,林中奏琴了。只有如潮的人群,在山外涌来涌去的观赏红叶。

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百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然而它们不是观音,是树,所以我才能听见它们善意的调侃和嘲笑:人类是如何经受不住疼痛啊,这么年轻就失去了感动和生命的能力,只会跻身于热闹以求麻木和消解生命的疼痛,是多么愚不可及的一群!

心惊于树的嘲弄,却不得不承认骂得好!

其实,叶红叶绿,关卿何事?

明眸皓齿的我们,心已粗糙苍老;而历经沧桑的香山之枫,该是经历了多少次生命的大恸,却依然维护住青翠年轻热烈的心。岁岁之秋,红叶染山,那份生命的高贵,无法与人言说。

回回看见外貌已惨不忍睹的老树,在春天里依然我行我素地绽放出青翠绿芽,内心便感动不已。惟有树了,惟有扎根于深土的大树,才能有这般的英雄气。

而在深秋的风中缓慢旋落的红叶呢?

我想起京戏舞台上那出美艳惨烈的《乙》。身着红裳的虞姬决断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地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红叶,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但求以一己的美丽消亡,换取爱者的生之路。那一片红裳,濡湿了古今多少英雄泪!真正是天地为之动容的永恒一幕。

接下来便是乌江自刎。至此,树们又该嗟叹人类的脆弱了。“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如此便有颜见虞姬之魂?李易安自可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项羽的赴死击掌赞叹,但虞姬呢,那一片红裳,算不算白白飘落在地?

我们为什么竟不如树?

山谷中,枫叶还绿着。走出山谷,不见枫,却见高坡上红艳艳的一棵树。鲜红的叶,像一条条红鱼在风中游动;鲜红的果,大如握拳,如晚秋的艳阳天里一颗一颗倒挂的金钟。蓝天下,风吹钟响,山谷口,我惊异地站立。

那是什么树?!

柿树。北方的柿树。你说。

你还说,看见树的根部了吗?一圈黑乌乌的伤痕。那是与野酸枣树嫁接时留下的伤痕。野柿树的果其实又小又硬如枣核般,北方所有的柿树,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嫁接才能结出你所见到的艳如金钟般的果。

我默然。心想也只有树了,只有树才能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被腰斩的大恸,柿树可还记得分明?它以晚秋中超凡脱俗的美艳,试图向我证明什么?

我望树,树亦望我。蓝天若水,红叶如鱼。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小题1】根据文意,文中“甲”、“乙”两处空格内应填的内容是:
(1)甲《__________》;  (2)乙《__________》
【小题2】作者“香山看叶”,感悟到的是:面对生命的疼痛,人表现出的是_________的,而树则是________的
【小题3】文中说“人群中的红男绿女,有几人能读懂枫叶之美?”根据文意,你认为“伯牙”与“项羽”读懂了“枫叶之美”吗?请简要回答。
【小题4】文中把虞姬比喻为“红叶”,两者之间应该有以下三点是相似的:
【小题5】文末最后一句“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理解,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以拟人手法写树,“树”如同一个长者,引领“我”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B.设问和反问相间运用,设问在文中总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长句和短句错落有致,短句在文中表达了深沉和悲愤的情感。
D.文中写高坡上挂着鲜红的果的柿树,意在揭示人为什么不如树的根本原因。
【小题7】你读柿树(倒数第三段中关于描绘柿树的句子)感悟到怎样的哲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38年的鱼

颜士富

二奶奶嫁到堆上组的那天,是黄河最后一次改道,浩浩荡荡的洪水从花园口一泻千里,拐了九九八十一道弯后,在新袁的一个村又拐了一个弯,把一路携带的泥沙冲在了岸上,形成了自然泄洪的土堆,后来就有人陆续住到堆上。现在叫堆上组。

二奶奶那天是趴在一副门板上漂到堆上的,是二柱爹把她救上了岸。二奶奶长得漂亮,两眼水灵灵的,一双小脚似初三四的月亮……

二柱爹一下就喜欢上了二奶奶。

后来,二奶奶就嫁给了二柱爹,他俩和堆上组的其他人家一样,以打鱼为生。

二柱爹在黄河滩搭了个草棚,在通往成子湖的河道上布了一道扳罾。扳罾是河罾的一种,要根据罾网的宽窄在河的两岸立四根竹竿,竹竿上拉上地锚,把罾网四角系在竹竿上,起放罾网的这两角系上长绳,通过竹竿上的两只滑轮,两根长绳连到岸边绞车上,转动绞车,绳子收紧,罾网就渐渐从水底被拉出水面,鱼就在网里了。

二柱爹和二奶奶昼夜守候着罾,自二奶奶有了身孕,她晚上就不住在棚子里了,但一日三餐都是二奶奶送过去的。

是夜,一轮明月高挂树梢,把一抹银辉洒向河面。水缓缓地向南流淌,忽然河面泛起一个水花,接着哗的一声响,一只鱼鳍露出水面,把银色的水面犁出一道白花花的沟。二柱爹眼都看直了,这条鱼足足有扁担长。二柱爹的脸上掠过一丝喜悦。忽然,鱼掉转方向,向罾的反方向游去。

过去的罾网都是用麻绳结成的,还要用猪血浸煮,漫煮过猪血的罾网离水快,不腐烂。猪血浸煮加上八卦网底,无形中就让这种渔具增添了神秘感。二柱爹看着渐渐游远的鱼,心里不禁暗暗嘀咕:难道真的是鱼过千层网,不过一道罾吗?但二柱爹坚信,只要想去成子湖,这里是必经之地。二柱爹决定,让二奶奶不再回家,轮流值夜,和这条鱼较上了劲。

其实要过这条河的是一群鱼,它们要去成子湖产卵。那条鱼是打前锋的。

又是一个夜晚,二柱爹在外面守候两个时辰了,回到草棚想歇会儿。二柱爹在二奶奶的身旁躺下,身体向下弓着,耳朵紧贴着二奶奶的腹部。啊,这小东西动了。

你说这娃将来做什么啊?

要是儿子,就跟你一样,打鱼呗。

要是丫头片子呢?

那就随我,织网。

哗,外面传来水声,二柱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冲向河边,只见河面漾开很大一片波,看是不是一条鱼。二柱爹凝视着罾,和鱼慢慢耗着。

河面回归平静,二柱爹又返回草棚。

哎,你说奇怪吧,二奶奶说,刚刚有一条大鱼托梦给我呢,让我们网开一面,让它们去成子湖繁衍后代,如果不的话,将鱼死网破。

鱼哪能托梦呢,不要信这个。二柱爹说。

二奶奶接着说,好大好大的一条鱼啊,张着碗口那么大的嘴,还说,它们跟我一样,都是怀着孩子的母亲呢。

二柱爹把二奶奶拥进怀里,说,应该是发财的机会来了,哪能考虑得那么多。

你说鱼现在怀着崽,二奶奶向二柱爹的怀里钻了钻,又说,就像我现在怀着孩子一个样吗?想想真可怜。

我们渔民没有土地,也没有其他收入,就是靠捕鱼为生,有鱼群过,这是多年不遇的机会,二柱爹说到这里有些得意。

时令已是暮春。二柱爹整整守了一个春上。鱼群一直在罾的不远处徘徊。又是一个夜晚,愈静,各种昆虫鸣得愈欢。

哗——水声又起。看来鱼要闯罾了。二柱爹披衣走出草棚,手握绞柄,等待鱼进网。

一尾、两尾、三尾……终于进网了,二柱爹扳起绞柄,网渐收缩,越扳越有些吃力,在网欲露出水面时,简直乐坏了二柱爹,那么多鱼呀,活蹦乱跳的,再往上收网二柱爹有点力不从心了。

老婆子,快来搭把手。

哎,好的。二奶奶听到二柱爹的求援,从草棚里岀来,使劲地帮着摁扳柄。

鱼在网里跳,其实是在绝望中挣扎,就在这时,一条巨鱼冲出水面,直奔罾网而来,这股劲如旋风,只听咔咔脆响,罾网断裂,鱼全部落入水底,继而向成子湖方向游去。

二奶奶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失重,人向后猛摔过去,顿时昏迷不醒。二柱爹顾不了鱼事了,忙将二奶奶抱进草棚,约一个时辰,二奶奶醒了过来,直喊腰疼,接着裤脚有鲜血洇出……

后来,二柱爹求了几位郎中,终于保住了二奶奶的胎。再后来,二奶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小柱子,应了二奶奶的话,长大后随了他爹,也以捕鱼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洪水不再泛滥,废黄河成了堆上人家的钱袋子,有日出斗金的说法。

二奶奶今年九十有六,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她还说,后来啊,我们意识到,不能赶尽杀绝,咱子孙还得靠逮鱼生活呢,堆上组就定下了一个规矩,仲春至夏至为禁捕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倒数第二段写到“洪水不再泛滥”,前后照应,写出了人类活动对宏伟自然力的积极影响。
B.“一轮明月高悬树梢,把一抹银辉洒向河面”写出了安静清亮的环境特点,为二柱爹夜里看清大鱼的情节展开提供了合理依据。
C.面对二奶奶对鱼群“网开一面”的建议,二柱爹不以为然,反认为是发财的机会。这一情节表现了二柱爹铁石心肠、唯利是图的性格。
D.“二奶奶今年九十有六,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一句话既给人以强烈的沧桑感,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小题2】小说详细描写了“扳罾”和“罾网”,请分析两处描写的作用。
【小题3】结合文本,谈谈“生产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同类题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秋光里的黄金树

(1)这里就正是秋天。
(2)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3)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4)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5)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6)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7)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8)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9)但是树有过忧伤么?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10)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11)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12)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的回忆和依恋。荒野是那么寥廓;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13)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14)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15)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16)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17)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18)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19)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小题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答: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第8段加以赏析。
答:
           
【小题3】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①童话  
答: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答:     
【小题4】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共享出行的日活跃用户已超过1000万。共享出行的出现对公共交通起到了补充作用,同时提供了多元选择并创造了新型就业。网约车作为最为普及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在纽约的同类调研对比:中国一线城市的网约车比公共交通更具交通时间短的优势,这体现出中国一线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及便利性仍有改善空间; 其次,中国消费者对网约车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美国消费者,因此,未来推动网约车消费可以在高性价比、便利和强化安全保障三个方面继续提升。此外,跟美国相比,中国的网约车司机多数为兼职,占到四分之三左右。
(摘编自《中国共享经济消费者调研》)
材料二:在如今的全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万众创新的新的方向。从滴滴打车到摩拜单车,“共享经济”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也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网约车平台到现在的共享单车,他们都是在调动社会资源来为用户带来优惠便利。在以前没有这些平台的时候,我们出远门是靠拦出租车,甚至雨天还多加钱等等,离得近我们会选择买个新自行车,骑车出门。在共享经济的今天,这些出行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我们带一个手机这些问题就已经全部解决了。不但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
从共享经济的特点来看,重要的是使用,而不是拥有。所以才会出现了类似于滴滴出行、小猪短租、春雨医生等一系列具有这种特质的产品。我们期待在这样共享经济的新环境下, 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发舒适、方便快捷。
(摘编自搜狐新闻《出行万象》2017.4.12)
材料三:

中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所占GDP比
重将达到10%以上。以小猪短租、滴滴出行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正在全面推动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材料四:中国的传统出租车企业面临互联网时代的窘境。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平告诉记者,滴滴和uber这些打车软件盛行后,给传统的公共交通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正规出租车驾驶员的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降幅达15%左右。“原先每天的调度量为3 万车次,现在大概 1万车次都不到,下降了60%左右”。“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杨国平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是要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增加现在年轻人喜欢用的软件叫车模式。公司正在筹划“大众出行”的APP 等平台,预计下个月就会正式推出。
“正规车就是所有的出租车都是有顶灯,有租赁牌照和保险的正规车辆,正规人是指所有的司机都有营运资质并经过培训,并提供规范的服务。凡是接到投诉,就会线上线下结合,在当天就给出回复。”与此同时,据传,滴滴快车公司也在探索与传统出租车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摘编自新浪财经《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出租车公司窘境如何破?》)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经济”浪潮的出现,给广大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方向。
B.滴滴出行、ofo共享单车等产品更强调对产品的使用,而不是拥有。
C.公共交通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出行需求,而网约车的出现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D.传统出租车企业在滴滴和uber这些打车软件盛行后,面临极大的窘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更好地节约了社会资源,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B.共享出行必将改变我国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困扰人们的雾霾等环保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C.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相结合的方式才是其打破困局的解决之道。
D.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对网约车安全性的信任度低,跟网约车司机多数为兼职有一定关系。
E. 与国外相比,我国共享经济起步晚,参与人数和比重也明显少于发达国家。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共享出行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