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小题1】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其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人名)。
【小题2】解释加点字:
香于鼎 ②无毫发扑之 ④家庆贺  
⑤如冰雪 ⑥呼欲绝 ⑦见小虫跃起 ⑧虫翘然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起扶杖 少年固
B.睹促织 相对默
C.非前物 足失色
D.循陵走 掩口胡卢
【小题4】指出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力叮不释B.日与子弟角C.笼归,举家庆贺D.取儿藁葬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5 01:4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少年强之   (2)虫翘然
(3)细其能     (4)又嘱学使入邑庠
【小题3】与“民贴妇卖儿”的“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固当
B.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
C.成述其
D.征民间
【小题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问者爇香于鼎
B.掭以尖草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焚拜如前人
【小题5】选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评论,请你对他这段话的思想意义进行评价。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1

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戏,岁征民间。……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③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⑤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踯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

⑥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收之。……

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因合纳斗盆。……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

⑧抚军大悦,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入邑庠。……

⑨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语段2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成妻具资问(__________)    (2)嘱学使入邑庠(__________)
(3)惟楼一座(__________) (4)如星点(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宫中尚促织戏/逐而得  ②金笼进上/亿万计  ③遂猾胥报充里正役/而奉行者即定例  ④逐得之/喜收之
A.①相同,②③④不相同B.②相同,①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同
【小题3】《促织》一文情节曲折离奇,请根据语段1提供的每段内容,并结合课文,为空缺处拟补上小标题:
征虫——觅虫——________——得虫——失虫——化虫——________——献虫——议虫
【小题4】请找出语段1中六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语段2填写下面内容。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潮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阅读语段2,使人联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银,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
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忽一夜梦父曰:“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问:“何在?”曰:“明日畀汝。”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
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数年来,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闻。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抑何其神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生哀之  固:坚决、执意
B.翁大渐,卒 寻:不久
C.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益甚   聊:依靠
D.余偶其居里 过:拜访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兄老病卒/斧今时入山林
B.徐性刚烈/冰,水为之,寒于水
C.今可矣/皆出于此乎
D.月生之苦况/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小题3】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A.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
B.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
C.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
D.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讲述父亲为儿子未来的生活做周密安排的故事,塑造了李八缸这一具有远见卓识、智慧、慈爱并有些传奇色彩的父亲形象。
B.李八缸病重给儿子分钱财时,不搞平均主义,对这种明显偏向哥哥的做法,李月生很失望。
C.李八缸分财不依常规的原因,是他有一双慧眼,他看准了儿子的现在与将来,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D.小说最后写李八缸用托梦的方式告诉儿子钱在哪里,这一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化了主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劬(qù):劳苦。夏:亦作“榎”,木名。欻(xū):忽然。劙(lí):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诚    饵:给……吃
B.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能多樵 恶:不
D.汗交不少休    颐:脸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 乃实告
B.将复尔
C.不辞还 裂其衣束之
D.群扶归 欲劙颈塞责耶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②“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小题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虎 负 人 行 缓 为 讷 追 及 讷 力 斧 之 中 胯 虎 痛 狂 奔 莫 可 寻 逐 痛 哭 而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酒于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
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常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遂别。明日,许货鱼益利,沾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足悲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  数日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日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应之。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B.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C.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D.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郭,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也指城外的北郊
B.字,古代文人一般既有名又有字。自称用名,表谦虚;称人用字,表尊敬
C.亭午,正午,中午。文中的“鸡唱,今夕,抵暮”都用来表示时间。
D.授,接受官职。古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拜,擢,迁,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天傍晚,许某与少年对饮,一条鱼页=也没捕到,少年自告奋勇到下游为许某捕鱼。
B.许某为表达对少年的感谢,要送鱼给他,少年不要,表示以后会常来找许某。
C.王六郎说自己是因生前饮酒过量溺水而死,第二天要投生人间,特来告别。
D.少年见女子怀抱婴儿渡河而坠,于是产生仁爱之心,不忍女子代替自己,故相救。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知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