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劬(qù):劳苦。夏:亦作“榎”,木名。欻(xū):忽然。劙(lí):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诚    饵:给……吃
B.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能多樵 恶:不
D.汗交不少休    颐:脸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 乃实告
B.将复尔
C.不辞还 裂其衣束之
D.群扶归 欲劙颈塞责耶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②“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小题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虎 负 人 行 缓 为 讷 追 及 讷 力 斧 之 中 胯 虎 痛 狂 奔 莫 可 寻 逐 痛 哭 而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5 07:02: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没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之,谓其意在得。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其家 止:让……停留B.谓其意在得 直:通“值”,偿值
C.丁益之 异:奇特D.不言赠别   殊:完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3)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
【小题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愧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小题1】本语段节选自清代文学家______的短篇小说《______》。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欲之以为利(____________) (2)径庐访成(____________)
(3)虫翘然鸣(____________)   (4)见鸡伸颈摆扑(___________)
(5)念蓄劣物终无所用(___________)
【小题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  
A.高直 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B.少年强之    名我
C.径进啄 覆之
D.出己虫 合纳斗盆
【小题4】找出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取儿藁葬”中“藁”相同的一项:
A.叮不释B.辄数家之产C.驼种树D.大喜,
【小题5】选段中生动描绘了少年的三次“笑”,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下列小题
陈生弼教,字明允,燕人也。家贫,从副将军贾绾作记室。泊舟洞庭。猪婆龙浮水面,贾射之中背,获之。锁置桅间,奄存气息,而龙吻张翕,似求援拯。生恻然心动,请于贾而释之。携有金创药,戏敷患处,纵之水中,浮沉逾刻而没。
后年余,生北归,复经洞庭,大风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絓木而止。援岸方升,有浮尸继至,则其僮仆。力引出之,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扪之。无何,呕水数斗,豁然顿苏。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有二女郎乘骏马来,生不敢前。有男子步驰,似是驭卒,因就问之。答曰:“此西湖主猎首山也。”生述所来,且告之。驭卒解裹粮授之,嘱云:“宜即远避,犯驾当死!”生惧,疾趋下山。
茂林中隐有殿阁近临之又疑是贵家园亭穿过小亭杳无人迹因疑地近闺阁恇怯未敢深入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生与僮潜伏丛花中。忽闻人语纷挐,少间来,曰:“王妃请陈郎入。”……生伏地稽首,妃急起拽之,曰:“我非君子,无以有今日。婢辈无知,致佳客,罪何可赎!”即设华筵,酌以镂杯。生茫然不解其故。妃曰:“再造之恩,恨无所报。今夕即遣息女奉侍。”
日方暮,妃命生就帐。数十妖姬扶公主交拜。生曰:“羁旅之臣,反赐姻好,实非所望。”公主曰:“妾母,湖君妃子,乃扬江王女。旧岁归宁,偶游湖上,为流矢所中。蒙君脱免,又赐刀圭之药,一门戴佩,常不去心。郎勿以非类见疑。妾从龙君得长生诀,愿与郎共之。”生乃悟为神人。生叹曰:“馈食者谁?”曰:“阿念,亦妾腹心。”生曰:“何以报德?”笑曰:“侍君有日,徐图塞责未晚耳。”
居数日,生虑家中无耗,悬念綦切,乃先以平安书遣仆归。家中闻洞庭舟覆,妻子缞绖已年余矣。仆归,始知不死,而音问梗塞,终恐漂泊难返。又半载,生忽至,裘马甚都,囊中宝玉充盈。由此富有巨万,声色豪奢,世家所不能及。
(选自《聊斋志异·西湖主》,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猪婆龙浮水面 适:恰好,正好
B.生述所来,且告之馁 馁:害怕
C.婢辈无知,致忤佳客 忤:违逆,冒犯
D.妃命引生就帐   引:领,带
【小题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林中隐有殿阁/近临之又疑/是贵家园亭/穿过小亭/杳无人迹/因疑地近闺阁/恇怯未敢深入/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
B.茂林中隐有殿阁/近临之又疑/是贵家园亭穿过/小亭杳无人迹/因疑地近闺阁/恇怯未敢深入/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
C.茂林中隐有殿阁/近临之/又疑是贵家园亭/穿过小亭/杳无人迹/因疑地近闺阁/恇怯未敢深入/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
D.茂林中隐有殿阁/近临之/又疑是贵家园亭穿过/小亭杳无人迹/因疑地近闺阁/恇怯未敢深入/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生家里贫穷,跟着副将军贾绾做记室,一次,贾将军射中洞庭湖中的一条猪婆龙,陈生看到猪婆龙的样子很可怜,心生怜悯,请求贾绾放了它。
B.陈生再次经过洞庭湖时遇大风翻船,幸而抓住竹箱得以保命。饥饿难耐之时,得到马夫的帮助,马夫打开包裹,送给陈生食物。
C.陈生被王妃请入。原来,陈生当年救过的猪婆龙是洞庭湖的王妃,陈生因而得到王妃的盛情款待。王妃把侍女赐予陈生。
D.里陈生惦念家人,于是写书信委派仆人送信,以免家人牵挂。他的家人听说陈生在洞庭湖翻船后,一直以为他已经死了,直到仆人回来,家人才知道他还活着。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引出之,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扪之。无何,呕水数斗,豁然顿苏。
(2)旧岁归宁,偶游湖上,为流矢所中。蒙君脱免,又赐刀圭之药,一门戴佩,常不去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种 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木,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镵(chán):古代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人之亦不去   咄:呵斥
B.我需此核作种   特:只是,不过
C.向市人索沃灌   汤:热水
D.见乡中称素封者 每:每次
【小题2】下面全都属于道士作法的一项是(   )
①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 ②见有勾萌出,渐大
③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④丁丁良久,乃断
⑤则梨已空矣 ⑥车上一靶亡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小题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卖梨者因梨所剩不多就没有施舍给他,旁人同情道士就买了一个给他。
B.卖梨者待道人走后发现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才恍然大悟道士所施之梨就是自己车上的梨。
C.《种梨》所叙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但其后的评议却是沉重与愤慨的。
D.蒲松龄一生贫苦,遭遇坎坷,历尽世道辛酸,从本文可见其对吝啬者之恨。
【小题4】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②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