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玉之言有讽焉 (2)将何往而非
(3)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 (4)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C.快哉,此风!
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小题4】翻译: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5 05:20: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②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③褰裳:撩起下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B.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C.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D.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改官。在之前后加字以区别,如“转迁”指调职;“左迁”指降职。本文中指贬职。
B.幅巾,本指条形帛巾,这里戴着帛巾。古代男子以帛巾裹头束发,以示儒雅风流,超凡脱俗。
C.陵阜,文中指冈陵土丘。陵,大土山;后引申为“坟墓”。秦以后专称帝王的坟墓。阜,指凸起的土山。
D.移日,日影移动,文中的意思是指时间过得很快,与“移时”“移晷”的意思基本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妙。文章既描写苏轼游山建亭的行动,又极力赞美苏轼适意为悦的情怀,二者相辅相承。
B.文章内容有“三乐”。一是游山玩水,建亭赏景,赏心悦目之乐;二是寄情山水,怡然自适之乐;三是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超然洒脱之乐。
C.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技巧,熔比喻、排比、反问于一炉;句式整散结合,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
D.本文情感深沉而丰富。与《前赤壁赋》一样,两篇文章都在伤时忧国的同时,在景物的描写中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苏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袱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B.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C.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D.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庚寅,是汉族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7个。
C.天伦,原指自然的伦常关系,泛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D.敕,帝王的诏书、命令。如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D.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③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④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加点词与“亦足以称快世俗”中的“称快”用法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_)
A.长桥卧波,未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C. 栗深林兮层巅
D.青海长云雪山
A.渔夫樵父之舍,皆可
2.下列加点词与“以览观江流之胜”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
A.忽魂悸魄动
B.娘指扣门扉曰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拒秦
D.成其小,劣之
 
3.下列句子中与文中“将何往而非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B.秦人不暇自哀
C.戍卒叫,函谷举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引入张梦得的事例,其目的是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