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小题1】文中提及的“白乐天”,是指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
【小题2】文中举“芦菔、地黄”与“紫草”为例,在写法上有何作用?
【小题3】第二段写采药须考虑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6 12: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文肃察人

沈括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诗。” 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秀,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①。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②,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召试:应召赴考。 ②寝夺:停止任命,免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盛文肃为尚书右丞,扬州
⑵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⑶公得诗不
⑷遂尔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肃骤称才雅∕始见气韵清秀 
②今不读其诗∕今封诗自称“新圃田从事”
A.①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不同。
B.①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也不同。
C.①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相同。
D.①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也相同。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⑵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小题4】“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表现出盛文肃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盛文肃对夏有章先后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文肃察人

沈括

盛文肃尚书右丞,扬州,简重少所许可①。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诗。”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气韵清秀,谓必远器②。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③。

明年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④,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许可:赞许。②谓必远器:意思是,认为他一定是前途远大的人才。③召试:应召赴考。 ④寝夺:停止任命,免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扬州(_________)    ⑵文肃称其才雅(_________)
⑶盛公未尝过客 (__________)  ⑷明年馆阁校勘 (___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盛文肃尚书右丞  别日一诗谢之
B.文肃骤称才雅    始见气韵清秀
C.今不读其诗 荐为馆职
D.先使人持诗入    具言所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
【小题4】“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表现出盛文肃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盛文肃对夏有章先后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或云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元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从官长上殿,乃越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上之。异日复进讞,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官对:“任满,已出外官。”上遽指挥中书与在京差遣,除三司检法官,俄擢三司判官,庆历中,遂入相。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上:指宋仁宗。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绎亦不其由 谕: 告诉,告知
B.明年馆阁校勘 除:任命授职
C.乃越对日等次职位    次:等次,职位
D.上之 颔:点头,指同意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可知 孰能讥之乎
B.乃为一简答之,去 甚器重者召一饭
C.或云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今不读其诗
D.乃往见文肃问之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为之延誉
于是为他传扬声誉
B.简重少所许可
简静持重,(对人)少有称许、肯定
C.诗中得无激触否
诗中恐怕没有什么地方激发、触动他吧
D.盖以“霸”次“王”也
大概是因为把严苛的执法放在宽仁的王道之后了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②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回答蒋堂和宋仁宗是如何察人的。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盛文肃对夏有章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并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喻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或云乃天章阁待制社杞也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オ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刁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日:“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僚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仪官,从官长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次公,盖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上颔之。异日复进献,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对:“任满,已出外官。”上遽指挥中书与在京差谴,除三司检法官,俄擢三司判官,庆历中,遂入相。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盛文肃:姓盛,名度,字公量,宋仁宗时人。卒谥文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
B.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
C.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
D.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A.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北方民间,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古代官场的惯例,下属在此日要送上祝贺。
B.扬州,宋代的一个州,与《禹贡》中所描述的“扬州”不同。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一般认为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C.字,指“表字”。古人的“字”不是随便起的,是有年龄、性别、含义规范的。只有男子才能有字,必须在加冠之后,而且和“名”要互为表里,所以叫“表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因为“祷于尼丘而生孔子”。
D.庆历,年号。由汉武帝首创,至民国废止。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年号,今年是令和元年。皇帝在位期间,是可以根据实际更换年号的。武则天在位期间就用了18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盛文肃善于察人。原本称赞夏有章才情高雅,并摆酒招待他,后来却因看了夏有章写的诗封而断定他没有前途。
B.夏有章受到盛文肃的款待后,以诗答谢,不料突遭冷遇,大惑不解。几年后死于国子监主簿兼郑州推官之任上。
C.刁绎与夏有章交情深厚,亲自到盛文肃处询问“退诗”原因,得到的答复出乎意料。
D.蒋堂眼光独到,勇于推荐人才。能从皂隶的野狠中推测出县令是一个能吏,并为他传扬声誉。这是蒋堂成为名臣的重要原因。
【小题4】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喻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
(2)得一幕僚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小题5】宋仁宗认为庞庄敏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对他大力提拔。那他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