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壶先生

(清)戴名世

①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壶自随,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②知之者,以酒,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行酒来,余与生痛饮。”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外自放于酒。尝从容之,不答。

③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花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先生踪迹既无定,或久留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恍。问其所自来,不答。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④赞曰:“一壶先生,其补锅匠、雪庵和尚之流亚欤!吾闻其虽行道,而酒酣大呼,俯仰天地,其气犹壮也。忽悲愤死,一瞑而万世不视,其故何哉?”李生曰:“先生卒时,年垂七十。”

(注释)①一壶先生:明末人,明亡后避世。   ②补锅匠、雪庵和尚:两人皆明末清初隐士。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佯狂自放
以酒
③尝从容
④其补锅匠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姓名  一壶先生乎
B.每行酒壶自随 方其系燕父子组,函梁君臣之首
C.或久留之,去 今其智反不能及
D.醉别去    吾闻其虽行道,酒酣大呼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
(2)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小题4】给第③段画浪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注。
其 素 所 与 往 来 者 视 之 见 其 容 貌 憔 悴 神 气 惝 恍。
【小题5】概括“一壶先生”的主要形象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0:10: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苞禁酒之议

①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行而情不能已、法所必当禁而势不能除者,此类是也。

②酒之为物,有益有损,自古已然,烧酒则兴于近代,其始因边疆士卒借以御寒,北五省烧造尤甚,靡费五谷,历奉明禁,本重谷裕食之美意。望溪欲悉行严禁,民间不得复烧涓滴。窃恐小民无知,好饮者比户皆然,售买极易,逐末之徒,趋利忘害,甘犯禁网,将愈启富民之私造,而滋吏胥之为奸,而终不能绝也。即使严刑峻法,连坐乡邻,而小民之日饮者,不能因此俱行戒止,势必群饮黄酒,其为数必十倍于烧酒。日费十文者,将费百文不止,于百姓日用生计大有所损。且用黄酒者日增,价值亦腾,制造益众,耗费谷米亦十数倍于高粱、柿、枣,其耗五谷也更甚于烧酒。然则欲禁烧酒,必先禁民饮乃可行,能乎否乎?语云:兴一利必有一害。予谓除一害必增数害,积重难返之势,惟有因任自然,去其太甚而已。他如私盐私参,禁之何尝不严,而究不能止,矧日用常行之酒也耶?

③噫!治国治民之道,固难与一二书生言也。昔韦处厚议盐法: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望溪殆未之晓耶。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

(注)①方苞,字望溪,清代文学家。②韦处厚,唐文宗时宰相。

【小题1】根据文意,禁止烧酒的原本意图是_____。
【小题2】作者认为严禁烧酒会带来以下后果:
【小题3】文章认为,要想禁止烧酒必须具备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___(用原文词句回答)。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道理、法律上说,烧酒是应该禁止的。
B.烧酒古已有之,因为“有益有损”,所以是否应该严禁,历来都存在争议。
C.“严禁烧酒”的措施不可行的原因是黄酒没有同时被禁止。
D.前人对私盐的禁止措施是成功的,禁止烧酒应该借鉴禁止私盐的经验。
【小题5】关于是否禁止烧酒的问题,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请分别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少饮博无赖,以演卜游粤、湘间。有朱九畴者,倡上帝会,秀全师事之。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秀全尝患病,诡云病死七日而苏,能知未来事。辄卧一室,禁人窥伺,不进饮食,历数日而后出。出则谓与上帝议事。众皆骇服。复宝诰、真言诸伪书,密为传布。潜蓄发,藏山菁间。族人分赴武宣、象州各邑,诱众入会。

初,粤西岁饥多盗。粤盗张家福等各率党数千,四出俘劫。秀全乘之,与杨秀清创立保良攻匪会,练兵筹饷,归附者益众。桂平知县诱而执之,搜获入教名册十七本;巡抚郑祖琛不能决,遂释之。秀全既出狱,秀清率众迎归,招集亡命,有众万人。以岁值丁未,应“红羊”之谶,遂乘势倡乱于金田。褫郑祖琛职,起前云贵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督师。则徐于途,以两广总督李星沅代之,赴广西剿寇。

咸丰元年,秀全僭号伪天王,纵火焚其墟,尽驱众分扰桂平、平南等县,入象州。闰八月,寇分二路东走藤,北犯永安,陷之,遂僭号太平天国。秀全自为天王,妻赖氏为后,建元天德。

三年,两广总督陆建瀛率兵二万余、船千五百艘上溯,遇寇不战而走,前军尽覆,建瀛狼狈还金陵。寇九江而下,收官军委弃炮仗,破安庆,巡抚蒋文庆死之。寇夺银米无算,水陆并进,抵金陵,昼夜环攻,掘地道坏城,守兵溃乱。建瀛易服走,为寇所。将军祥厚偕副都统霍隆武等守满城,二日城陷,皆死之。城中男女死者四万余,阉童子三千余人,洩守城之忿。

秀全既破金陵,遂建伪都,拥精兵六十余万。群上颂称明代后嗣,首谒明太祖陵,举行祀典。

既都金陵,秀全深居不出,军事皆决于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后秀清以为功莫与京,阴谋自立,胁秀全过其宅,令其下呼万岁。秀全不能堪,阴授韦昌辉计,于席间拔佩刀刺秀清,洞胸而死。

同治三年四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其子年十六,袭伪位。

九月,各路官军截剿余寇殆尽,于是洪氏遂灭。

(洗自《清史稿·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B.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C.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D.九畴死/众以秀全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稣教藉/抗官/旋传教至广西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宝话、真言诸伪书  造:编造B.寇九江而下  薄:紧迫
C.为寇所 戕:残杀D.谋自立 阴:暗中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文中指死。古代对不同人的死称法有别,诸侯或大官为“薨”,帝王或太后为“崩”。
B.伪:文中指非正统的,非法的。本文以清朝立场看待洪秀全起义,故多用“伪”称之。
C.丁未:天干地支相配组成六十甲子。本用以纪日,后用以纪年纪月。文中用以纪月。
D.僭号:超越自己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为“僭”。文中指冒用帝王称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事皆决于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