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崔休,字惠盛,清河人。休少孤贫,矫然自立。秀才,入京师,与中书郎宋弁、通直郎邢峦雅相知友。尚书王嶷钦其人望,为长子娉休姊,赡以货财,由是振。休好学,涉历书史,公事军旅之隙,手不释卷。崇尚先达,爱接后来,常参高祖侍席,礼遇次于宋、郭之辈。

②高祖南伐,北海王为尚书仆射,统留台事,以休为尚书左丞。高祖诏休曰:“北海年少,未闲政绩,百揆之务,便以相委。”

③世祖初,休弟亡,祖父未葬,求渤海,于是除之。性严明,雅长治体。下车先戮豪猾数人,广布耳目,所在奸盗,莫不擒剪,百姓畏之,寇盗止息,清身率下,渤海大治。时大儒张吾贵有盛名,四方学士成相宗慕,弟子自远而至者恒千余人。生徒既众,所在多不见容。休乃为设俎豆①,招延礼接,使肄业而还,儒者称为口实。

④休爱才好士,多所拔擢。广平王怀数谈宴,世宗责其与诸王交游,免官。后除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在州数年,母老辞州,许之。复除吏部郎中,寻除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迁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刘通等一千人,上书颂休德政,灵太后善之。休在幽青州五六年,皆清白爱民,甚著声绩,二州怀其德泽,百姓追思之。

⑤休久在台阁,明习典礼,每朝廷疑议,咸取正焉。诸公咸相谓曰:“崔尚书下意处,我不能异也。”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

(选自《魏书·崔休传》有删节)

注释:(1)古代祭祀、宴飧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秀才(2)由是振(3)求渤海 (4)广平王怀数谈宴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休以弟亡(《魏书·崔休传》)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C.以母老辞州(《魏书·崔休传》)
D.以北海王为尚书仆射(《魏书·崔休传》)
【小题3】第⑤段中,引用诸公的话有何作用?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时大儒张吾贵有盛名,四方学士成相宗慕,弟子自远而至者恒千余。
【小题5】阅读全文,请简洁的语言概括崔休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1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其原因是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与一男子私定终身。
B.此诗作为叙事诗,诗中赋、比、兴交替使用。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既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更是两人的爱情由盛到衰的象征。
C.《氓》这首诗同大多数的《诗经》中的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注重重章叠句。
D.从“氓之蚩蚩”到私欲得到满足的“至于暴矣”,乃至朝三暮四后的“士贰其行”,氓的变心是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E.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女主人公深挚而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从而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形象。
【小题2】诗中多次提到淇水,其作用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三游洞序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①“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③祗(zhī)命:奉命。之:往。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⑥矧(shěn):况且。⑦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小题1】文章第二段,作者从□□和□□的角度详细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
【小题2】以下语句中,全都表现“斯境胜绝”的一组是
①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②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③寂寥委置,罕有到者④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⑤怜奇惜别,且叹且言⑥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
B.文章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可用险、惊、幻来概括。
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
D.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叙事简洁,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
【小题4】简析第二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本文“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作者借游“三游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在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结句发出了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愈来愈深厚。
E.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小题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