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技术,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分条件
D.地形条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7-30 06:43: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中左图甲地区有些农民将农田开发成圆形,右图为在空中拍摄的甲地区圆形农田。
甲地农田设计成圆形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管理
B.便于机械化
C.便于灌溉
D.便于运输
同类题2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
【小题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小题3】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某农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减轻病虫危害
B.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C.有利于土壤储水,防止春旱
D.冬灌时间应在土壤封冻之后效果最好
【小题2】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A.河北
B.青海
C.吉林
D.湖北
同类题4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1957年,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现有茶目50多万亩(1亩—666.7平方米),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蔡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四大茶区中,古茶树保存最多的茶区是 ( )
A.华南茶区
B.江南茶区
C.西南茶区
D.江北茶区
【小题2】“南茶北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小题3】近年来,我国的茶叶产量重心逐渐西移,与之关联性最小的原因是 ( )
A.气候适宜性
B.交通通达度
C.劳动力成本
D.市场重心的分布
同类题5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小题2】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小题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小题4】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
A.a
B.b
C.c
D.d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