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C.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
D.,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B.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
C.吕原十分孝顺,依礼守丧。归葬父兄时,他在船中睡在草垫上,因为过度哀伤身体受到损害,回到家中刚办完丧事就去世了。
D.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
(4)把女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诔成现代汉语。
①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②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2:3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夭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具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奷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宫,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要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删改)

(注)①梃:棍棒。②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且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亦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改换年号称“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千户廖铠非法牟利,因张士隆的弹劾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土隆调查薛风鸣案件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关进监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对百姓有利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2)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绩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B.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C.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D.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升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文中“累进资德大夫”的累进就是多次升迁的意思。
B.“洪武”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D.“致仕”指踏上仕途,即开始做官,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修致等名称,盖指官员飞黄腾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年少之时即好书剑,文武双全。喜欢儒术,善于作战。元末时,曾聚集民众对抗盗贼保护乡里,并赶走黄常、熊天瑞,杀掉王仲刚等。
B.何真为官颇有声望,深受朝廷恩遇,何真一生多次升迁,担任很多官职。太祖称其为“识时务者”。
C.何真识时务,顾大局,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收复广东,何真就派都事刘克佐献上印章,并且把所属地的户口军队粮食等登记好,以示归顺。
D.何真忠于朝廷,致力于平定叛乱,王成、陈仲玉作乱,元帅受贿,却把前去报告的何真抓捕,他被迫逃亡;何真后曾多次攻打王成,陈仲玉,终于这两人一起被何真杀掉。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2)若窦融、李绩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明清时期,举人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农历每月的十五为“望”,农历每月的十六为“既望”,《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即为此意。“晦”则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是正常退休则称为“致仕”,在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才华和风度,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也是天资聪敏,在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纵京兵冒犯,他又宽厚仁慈,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逾月,熹宗即位。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夺俸二年。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近同知卢观象垦田三千余亩,其沟洫庐舍之制,种植疏浚之方,犁然具备,可仿而行。”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宜招集津门,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便。”诏从之。

尝疏劾冯铨,铨属曹钦程论劾,诬盗曹县库银三千,遂下抚按征脏,编戍肃州。崇祯元年起故官。会当京察,请先治媚珰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报可。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国用不支,廷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上中兴十议,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命甡陛见,三俊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慎言疏辨,因乞休。史可法奏:“慎言疏荐无不当。诸臣痛哭喧呼,灭绝法纪,恐骄弁悍卒益轻朝廷。”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亡后,疽发于背,卒,年六十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注)珰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B.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C.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D.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始于隋朝。由低到高可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士”属于会试考中者。
B.古代常见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年号纪年法,如“泰昌”;干支纪年法,如“丁卯三月之望”。
C.屯田,是中国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D.我国封建时代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称为“考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慎言屯垦有方,注重实践经验。他监督屯田,提出将天津等地的沃野开垦为田,主张学习卢观象的开垦方法,并分条呈上五种种植之法。
B.张慎言提升为刑部右侍郎,审判耿如杞案件,不合皇帝意旨,与尚书韩继思一并被下交狱吏处置,不久撤职回家。
C.张慎言关心朝政,多次上疏献策。他任工部右侍郎时,就朝议开采、鼓铸等事及杨嗣昌建议事,多次上疏陈奏,都是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
D.张慎言举荐废官,引发朝臣争议。他举荐吴甡、郑三俊两名废弃之官,导致误解,引来刘孔昭等人的非议乃至谩骂,也得到了史可法的支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调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
(2)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B.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C.《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D.“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C.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