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C.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
D.,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B.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
C.吕原十分孝顺,依礼守丧。归葬父兄时,他在船中睡在草垫上,因为过度哀伤身体受到损害,回到家中刚办完丧事就去世了。
D.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
(4)把女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诔成现代汉语。
①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②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2:3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
D.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
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
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
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
(2)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好学,工举子业,名倾一时。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退具疏言:“臣书生素矢忠义,遭遇圣明,日夜为陛下忧念天下事。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臣所知申甫有将才。臣愿仗圣天子威灵,与练敢战士,为国家捍强敌,惟陛下立赐裁许。”

甫阵亡,声耻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之效,不许。俄以清核军需告竣,奏缴关防,请按律定罪,再疏请罢斥,皆不许。东江自毛文龙被杀,兵力弱,势孤。声因东宫册立,自请颁诏朝鲜,俾联络东江,张海外形势。帝虽嘉其意,亦不果用。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臣愿自今间日文华,令京卿、翰林、台谏及中行、评博等官,轮番入直,博咨广询。岁月既久,品量毕呈。”帝未及报,声再疏恳言之,终不用,遂屡疏乞归。

福王立于南京,超擢声左佥都御史,声坚不起。大清兵破南京,列郡望风迎降。声纠集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宁国丘祖德、徽州温璜、贵池吴应箕等多应之。乃遣使通表唐王,授声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诸道军。拔旌德、宁国诸县。九月下旬,徽故御史黄澍降于大清,王师间道袭破之。

声被执至江宁,语门人江天一曰:“子有老母,不可死。”对曰:“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遂偕死。唐王声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金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B.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C.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D.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其词源于东汉,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世一般指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B.御,会意字,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本义是驾驶车马,后指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
C.台谏,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谏议大夫等为谏官,明初两者开始合流。
D.赠,古代朝廷给功臣的先人或本人加封爵位官职称为“赠”,文中金声被唐王加封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声好学多才,心忧国政。他精通科举学问,名倾一时;慷慨激昂,向皇帝进言请破格录用人才。
B.金声屡次进谏,疏陈时政。他请求皇帝收练军队,按律定罪,罢免受斥,扩张海外,均不被采纳。
C.金声组织抗清,大义凛然。南京被破,多都投降,他以左佥都御史身份纠集士民保绩溪,扼六岭。
D.金声不屁而死,气节高尚。他兵败被押至江宁,不愿降清,与门人天一一同殉节而死,谥号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书生素矢忠义,遭遇圣明,日夜为陛下忧念天下事。
(2)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浚县知县。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俄以皇陵震惊,疏责辅臣不宜作秦越之视,帝不问。出按福建,数以平寇功受赉。还朝,言:“监司营竞纷纭,意所欲就,则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则易地借才。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月。加一番更移,辄加一番扰害。”帝是其言。十二年十月,杨嗣昌出督师。肯堂奏,帝以偏执臆见责之。
十四年四月言:“流寇隳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此督师嗣昌受事前所未有。目前大计,在先释嗣昌之权。”疏入而嗣昌已死。十二月复言:“今讨贼不可谓无人,巡抚之外更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位号虽殊,事权无别。中枢冥冥而决,诸臣瞆瞆而任。至失地丧师,中枢纠督抚以自解,督抚又互相委以谢愆,而疆事不可问矣。”帝纳其言,下所司详议。十五年请召还建言谴谪诸臣,乃复给事中阴润、李清、刘昌,御史周一敬官。肯堂迁大理丞,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总兵郑鸿逵拥唐王聿键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曾樱至,言官请令樱掌吏部,乃令肯堂掌都察院。肯堂请出募舟师,由海道抵江南,倡义旅,而王由仙霞趋浙东,与相声援。乃加少保,给敕印,便宜从事。芝龙怀异心,阴沮之,不成行。
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城中兵六千,居民万余,坚守十余日。城破,肯堂衣蟒玉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妇、一女孙先死,乃从容赋诗自经。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B.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C.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D.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是军事长官或者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为“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者州郡刺史。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吏部”居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在唐宋明清时期负责科举考试和授官。
D.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肯堂读书仕进,受到重用。他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历任知县、御史和巡抚等官职,受到了重用。
B.张肯堂忠于职守,敢于谏言。他多次就军事等问题向皇帝上书进言,即使受到皇帝的追责惩处,也不气馁。
C.张肯堂投身战事,坚持不懈。他请求招募水军;从海路到江南以和唐王呼应,在唐王死后仍坚持作战。
D.张肯堂气节刚烈,最终殉国。他率军守城十多天,在清军破城后,穿着官服让家人先死,然后写诗自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
(2)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举于乡,署盐城教谕,坐事罢归。起陕西苑马寺万安监录事,量移黄州照磨,摄黄安县事。甫三日,群贼奄至,坚守八日夜,始解去。崇祯十一年,擢知房县。罗汝才①率九营之众请降于熊文灿②,文灿受之。汝才犹豫,景春单骑入其营,偕汝才及其党白贵、黑云祥歃血盟。汝才诣军门降,分诸营于竹貉、保康、上津,而自与贵、云祥居房县之野。当是时,郧阳诸属邑,城郭为墟,独房赖景眷拊循,粗可守。及大众杂处,居民日惴惴。景春乃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修守具,辑诸营。明年五月,张献忠反谷城,约汝才同反。景眷子呜銮,诸生也,力敌万夫,谓父曰:“吾城当贼冲,而赢卒止二百,城何以守?”乃擐甲诣汝才曰:“若不念香火盟乎?慎毋从乱。”汝才佯诺。呜銮觉其伪,归与道选授兵登陴,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击斩其将上天龙。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献忠又以张大经谕降,景春大骂碎之。鸣銮且守且战,阅五日,贼多死。乃 负 板 穴 城 城 将 崩 鸣銮 热 油 灌 之 又 击 伤 献 忠 左 足 杀 其 所 爱 善 马 乃 用 间 入 垒 阴 识 献 忠 所 卧 帐 将袭 擒 之 指挥张三锡启北门揖汝才入,道选巷战死。大经使汝才说景眷降,怒不答。问库藏储蓄安在,叱曰:“库藏若有物,城岂为汝陷!”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呜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邦闻及其家人并不屈死。事闻,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道选等亦赠恤。已,帝召见辅臣贺逢圣,备述其死事状,改赠太仆少卿。三锡后为官军所获,磔死。

(选自《明史·郝景春传》,有删改)

(注)①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②熊文灿: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崇祯十一年五月,文灿招抚张献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B.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C.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D.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歃血,是古代盟会中的一种仪式,盟约宣读后,参加者微饮牲畜的血或将血涂于口旁,表示诚意。
B.主簿,是官名,汉以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大都设置,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
C.诸生,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亦指学生。
D.檄,指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征税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景春履职多地,贼至能守。他是江都人,被乡里举荐,代理盐城教谕;历任万安监录事、黄州照磨,在黄安县任职时遭受群贼攻城,坚守八日夜,方才解围。
B.郝景春颇为勇武,防备有方。他任职房县期间,单骑入营,与罗汝才等盟誓,以打消其顾虑;郧阳的城郭都已成为废墟,只有房县靠郝景春安抚而勉强可以守备。
C.郝鸣銮识势有谋,明辨真伪。他认为守城有困难,劝说汝才,亦察知汝才品性为人,归后与杨道选作准备,后来守兵出击杀死了张献忠部将上天龙。
D.郝景春父子有节,不屈被杀。张献忠与罗汝才合攻县城,郝景春大骂,拒降;郝鸣銮守战,伤张献忠;张三锡叛变,放罗汝才入城,郝景春不惧贼人恐吓,父子一同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城当贼冲,而赢卒止二百,城何以守?
(2)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徐石麒,字宝摩,嘉兴人。天启二年进士。授工部营缮主事,管节慎库。御史黄尊素坐忤忠贤下诏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执新城侯王鼻子下狱,令诬贿石麒,捕系其家人,勒完赃而削其籍。

崇祯三年起南京礼部主事。八年佐尚书郑三俊京察,澄汰至公。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当是时,帝以威刑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附会。石麒奉命清狱,推明律意,校正今断狱之不合于律者十余章,先以白同官。以次审理十三司囚,多宽减。然廉公,一时大法赫然,无敢倖免者。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朝士多营救。石麒持之曰:“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帝曰:“未中,可覆拟。”乃论新甲陷边城四,陷腹城七十二,陷亲藩七,从来未有之奇祸。当临敌缺乏,不依期进兵策应,因而失误军机者斩。奏上,新甲弃市,新甲党皆大恨。

石麒寻擢本部尚书。中官王裕民坐刘元斌党,元斌纵军淫掠,伏诛,裕民以欺隐不举下狱。帝欲杀之初令三法司同鞫,后专付刑部,石麒议戍烟瘴。奏成,署院寺名以进。帝怒其失出,召诘都御史刘宗周,对曰:“此狱非臣谳。”徐曰“臣虽不与闻,然阅谳词,已曲尽情事。刑官所执者法耳,法如是止,石麒非私裕民也。”帝曰:“此奴欺罔实甚,卿等焉知?”令石麒改谳词,弃之市。无何,宗周以救姜垛、熊开元获严谴,佥都御史金光辰救之,夺职。石麒再疏留,不纳。

福王监国,召拜右都御史,未任,改吏部尚书。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时方考选,与都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以年例出御史黄耳鼎、给事中陆朗于外。朗贿奄人得留用,石麒发其罪。朗恚,诋石麒,石麒称疾乞休。耳鼎亦两云辩,求去益力。疏劾石麒,并言其枉杀陈新甲。石麒疏辩马士英拟严旨,福王不许,命驰驿归。

石麒刚方清介。扼于权奸,悒悒不得志。士英挟定策功,将图封,石麒议格之。中官田成辈纳贿请嘱,石麒悉拒不应。由是中外皆怨。

明年,南都亡。石麒时居郡城外,城将破,石麒曰:“吾大臣也,城亡与亡!”复入居城中,以同月二十六日朝服自缢死,年六十有八。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深文附会: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B.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C.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D.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十一年春入贺/三俊时为刑部尚书/议侯恂狱不中/得罪/石麒疏/救释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君父,天子、君主的特称。臣下对君主的称呼还有主公、人主、主上等。
C.吏部,古代官署,掌管天下文官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与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及工部合称“六部”。
D.三法司,明代时,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个审判机关合称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并公正地对官吏进行考选。
B.徐石麒奉命查案,廉明公正。他认为陈新甲擅自行事,未上报朝廷便私自议和,有辱国格,应斩首。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宦官田成等人收受贿赂,为他人求情,徐石麒不答应,因此朝廷内外都有人怨恨他。
D.徐石麒明晓典律,公正严明,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做官时郁郁不得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黄尊素坐忤忠贤下诏狱,石麒为尽力。
(2)刑官所执者法耳,法如是止,石麒非私裕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