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使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国传统医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在传统中医文献里面找到了新的灵感和想法。传统中医在过去很多个世纪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学的继续探索和发扬,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国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它们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节选自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药奖后感言)
材料二
| 指标1 | 指标2 | 指标3 |
中医药现状调查的样本 | 调查范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调查机构: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计73.96万个。 | 工作人员: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超过80万名。 |
中医机构及相关资源 | 全国医疗机构中,中医医疗机构占8%左右。 | 每万人,中医执业医师数量约3人。未来五年,中医人才缺口将达51万。 | 全国每万人中,中医院床位数不到4张。 |
中医就诊人数和方式 | 中医门诊服务总量6.7亿多人次,占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总量的19.2%。 | 选择中医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医治率分别达到90.1%、86.2%以及74.3%。 | 约有50%的受访者相信中医,但这些受访者中有6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就医会首选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
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中医药管理机构设置、相关政策落实在不同省(区、市)有较大差异。 | 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在不同省(区、市)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 农村中医医疗服务网点不够健全,村卫生室具有中医执业资质的人员不足。 |
(节选自《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中医药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因此,要从理念层面、思维层面和行为层面,真正将中医药文化渗透、植入到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和健康教育当中,单纯依靠一些形式上的、短时期的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是行不通的。只有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系统地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才能真正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
(节选自《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四
中医药在欧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以医带药”,即以针灸医疗为主带动中药产品的销售。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则是“以教带药”,就是说,以中医药的教育培训来带动中药产品销售。值得关注的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日本推广国际中医师考试,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日本不同阶层人士踊跃参加培训和考试,使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更深入的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药“以教带药”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
(节选自《中国中医药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传统医学”和“以教带药”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屠呦呦认为,加强传统医学研究可以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她说的“传统医学”即给她发明青蒿素带来灵感的传统中医文献。 |
B.“以教带药”指的是以中医药的教育培训来带动中药产品销售,并促进更深层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发展模式。 |
C.日本采用“以教带药”的发展模式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日本推广国际中医师考试的结果。 |
D.“以教带药”在日本取得成功,得益于不同阶层人士的广泛参与和他们在中小学校推广中医药教育培训。 |
A.《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医机构和资源的建设亟待加强,民众对中医的疗效信任度不高,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
B.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具有全球视野,她站在世界的高度,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探索从传统医学中研究、发现良药,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
C.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是全民理解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渠道,中医药知识应该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单靠一些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是行不通的。 |
D.中医既有传统哲学基因,如把元气论、阴阳说等作为理论基础,又有切实的诊疗手段,如重视汤药针灸等施治方法,所以说中医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