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国际舞台上,过去20多年来,我们不断见到有政治家为本国政府的罪行公开道歉。政治学家格拉汉姆·多兹整理了囊括数百年的“一个相当全面的重要政治道歉编年目录”。他的目录始于1077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就政教纠纷道歉,皇帝本人赤脚在雪地里站立三天”。此后,历史等待了600多年才见到另一次政治道歉,1711年,马萨诸塞向萨勒姆驱巫审判的受害者家庭道歉。20世纪的第一个道歉来自德国,德国在1911年的《凡尔赛合约》中承认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这个道歉也许不能作为鼓吹道歉的合适案例。但最近20年的一连串道歉的确标志着各国自我展示的新时代。有史以来,各国领导人第一次将历史事实与国际和解置于国家一贯正确的面子之上。在这一时期,德国为纳粹集中营道歉,美国为拘押美国日裔道歉,苏联对“二战”期间杀害波兰俘虏道歉,英国人向爱尔兰人、印度人和毛利人道歉。

②人类社交节目单上的道歉和其他和解姿态真的能够打破复仇的循环?政治学家威廉·朗和彼得·布莱克在他们2003年的著作《战争与和解:冲突解决的理性和情感》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选择了114对在1888年至1991年间有过国家间战争的国家,外加430场内战,结论是:对国际纠纷而言,情感姿态没有任何作用。显然,成功不取决于象征性的姿态,而是依赖发出代价更高昂的信号。

③朗和布莱克说,有些时候,那些厮杀了几个世纪的宿敌可以成为好朋友——英国和法国,英国和美国,德国和波兰,德国和法国——但是,这样的和好是几十年和平共存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和解姿态的直接产物。然而在国际冲突中没有意义的和解姿态,在结束内战方面却有自己的作用。毕竟,内战的双方同处一道国境之内,国旗和足球队给了他们某种想象上的联盟。

④朗和布莱克研究了1957年以来发生的11个象征性结束了内战的和解活动,其中有7个(64%)没有复发暴力。而在没有经历任何和解活动的冲突事件中,只有9%看到了暴力的终结。他们发现,成功的共同条件既不是完美的公正,也不是完全没有公正,而是在一套和解仪式之下实现象征性的和不完全的公正。

⑤南非的和解过程是内部冲突和解的典范。援用科萨人的兄弟概念,尼尔森·曼德拉和德斯蒙德·图图确立了修复性司法,而不是报复性司法,用以愈合种族隔离统治下数十年的暴力压迫和反抗给南非造成的创伤。正如权利革命的各种策略,曼德拉和图图的修复性正义既得自于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思想库,又是对此思想库的新贡献。朗和布莱克发现,莫桑比克、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和萨尔瓦多的国内和平都得益于类似的项目。

⑥在很多人看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是最可怕的冤冤相报。即使最最天真乐观的人也不敢说知道如何解决巴以问题。但是,以色列小说家阿默斯·奥兹对解决纷争的想象得到了“和解应用心理学”的支持:

⑦悲剧只有两种终结方式:一是莎士比亚式,一是契诃夫式。莎士比亚悲剧结束时,尽管天空上也许盘旋着某种正义,舞台上却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与之相反的是契诃夫的悲剧,结尾时每一个人都感到幻灭、苦涩、心碎、失望、精疲力竭,但是都还活着。对于巴以悲剧,我想要一个契诃夫式的结局,而不是莎士比亚式的。

(选自《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有删改)

【小题1】与第①段中“鼓吹”一词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宣传B.鼓动C.鼓励D.吹嘘
【小题2】根据上下文和图示,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句子应是。(   )
A.图一显示我们这个时代是更有感情的时代。
B.图一显示政治道歉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
C.图一显示最近20年各国领导人的政治进步。
D.图一显示了长久困扰人类的战争有了转机。
【小题3】第④段作者列举了多个数字的作用是。
【小题4】第⑤段中,作者在南非之后列举了莫桑比克、阿根廷等一系列国家的用意是。
【小题5】概括第⑦段中“契诃夫式”结局的内涵。
【小题6】根据全文,概括打破复仇循环的要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3:0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悲伤
杨轻抒
取出刚买回的这把二胡时,他的手分明抖了一下。
二胡太漂亮了,褐色发亮的琴杆,洁白如水的弓。相比之下,那把二胡像一个得肺结核的病人,斑斑驳驳,马尾也脱得可怜。可是一想起那把二胡,耳边就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
065643丨2-2·3112丨3·565……
旋律凄凉、悲怆而优美,这是瞎子阿炳的那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拉这支曲子的是和阿炳一样命运悲凉的他的父亲。
“好悲伤噢!”五岁那年他第一次听父亲拉这支曲子时说。
“你说什么?”父亲吃了一惊。
“我说好悲伤,让人想哭!”
父亲呆了一下,猛地搂过他。“孩子,你真了不起!”父亲说着,眼中噙满了泪水。
其实那年父亲的眼已经看不见东西了。父亲是右派——他那时并不知道右派是个什么东西,但他知道父亲常常在胸前挂了大牌子被那么多的人打骂,家里好多东西都被抬走了,那架比他还高、亮得能照人的钢琴被人抬走时父亲不让抬,结果父亲被人踢了一脚,撞在门框的钉上,眼睛受了伤,一直又没法治,就渐渐看不见了。
搬到乡下的时候父亲偷偷藏下了一把二胡,一把很旧的二胡。
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拉二胡,因为是在野外的草棚里,没人能听见,他托着腮静静地听。
他问父亲,为什么这叫二胡的东西能发出这么让人悲伤的声音呢?父亲说是人的心悲伤。他不明白。那为什么您能让它发出声音别人不能呢?父亲说父亲当右派之前是教大哥哥大姐姐们唱歌的。
“ 我也要拉二胡!”他说。
父亲没有回答,又接着拉这支曲子,但拉了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
看见月光了吗?父亲说,很美丽很干净的月光,照着水,照着落花。
他想了想,说,我咋没看见呢?
你会看见的,会的!父亲喃喃地说,云散了,月亮就出来了。
他似懂非懂地听着。
以后父亲就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这支曲子,但是他觉得自己拉这支曲子时没有父亲拉的那样悲伤。
为什么呢?他问父亲。
为什么呢?父亲说,为什么你非要拉得那么悲伤呢?
他把《二泉映月》拉得很熟练的时候已经是许多年后了。许多年后也是静夜,只是地点换成了大学的校园,父亲已经永不可能陪他了。
一抹月光很美丽地落在水上。
他依旧找不到那种悲伤的感觉。
好漂亮的二胡噢!小女儿说,爸,拉一段听听!
他没有出声,但他还是自觉地操起了弓。操起弓的时候,他又听见了那段熟悉的旋律从心底升起。
0·65643丨2-2·3112丨3·565……
好难听噢!小女儿不耐烦地说,爸,您拉《我们永远幸福》嘛!
他似乎并没有听见小女儿的话,继续往下拉。
五岁的小女儿见没理她,赌气扭头就进了屋。
他还是没动。但小女儿不知道就在她转身的那一瞬,他眼中突然盈满了泪。
我找到悲伤了!他的心在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父亲用二胡奏出了凄凉、悲怆而优美的旋律,因为他的父亲的命运和阿炳一样悲凉;他因为聪明,所以听出了旋律中的悲伤。
B.他的父亲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拉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但是他拉此曲时总是觉得没有父亲拉得那样悲伤。
C.小说构思巧妙,总体结构是“现实—回忆—现实”。这样构思使小说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完整。
D.小说结尾一句“我找到悲伤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照应标题“寻找悲伤”,又引人深思,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题2】小说中两处引用阿炳的《二泉映月》中的曲调,有什么作用?
【小题3】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解读。请从代际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父亲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自己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的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 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
B.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C.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D.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
【小题2】小说中的孙少安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表现了当时农民的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并谈谈给你哪些启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材料二:
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1%增加到94.6%,网吧上网比例从37.6%下降到17.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63.0%上升至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左右提高到了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69.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1%增加到了43.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
(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
材料三:
“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 单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
73.9
84.7
82.3
84.1
80.5
81.6
86.6
网络新闻
72.0
70.1
61.8
-
-
73.8
74.5
交流沟通
博客
68.6
74.1
71.9
65.0
76.7
44.4
37.6
即时通信
77.0
82.6
86.0
85.1
91.1
93.0
92.4
社交网站
50.9
62.0
57.7
55.6
45.7
-
-
电子邮件
56.2
55.0
47.2
46.3
37.6
37.8
34.5
论坛
31.7
34.9
25.8
30.7
21.4
21.1
18.0
网络娱乐
网络音乐
88.1
85.1
81.2
82.8
83.7
77.5
80.2
网络视频
67.0
66.6
66.8
66.4
72.9
69.4
75.4
网络文学
47.1
48.1
44.4
46.9
45.0
46.9
44.6
网络游戏
77.2
74.8
72.9
68.4
65.7
64.3
66.5
商务交易
网络购物
26.5
32.9
36.5
45.2
50.0
56.9
61.3
网上支付
22.9
27.8
31.9
41.6
39.0
48.8
62.0
 
(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注)“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钱。
【小题1】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要高于网络新闻使用率,这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动机“娱乐、沟通”有关。
B.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很多家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
C.网络视频使用率整体呈增长势头,是由于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
D.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和上网行为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
B.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
C.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PC工具更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因此,PC时代或许将要没落。
D.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
【小题3】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浮来一棵树

①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②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粗壮的树干,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坐在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上。黔南的天气说变就变,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向树中央靠拢,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秋风秋雨至,吹落一地黄金叶,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也没人认领它。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

③这棵树默默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当我回忆起童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④牢牢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消息树。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其他银杏树都不如它老,它以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了我。

⑤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树身老气横秋,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我承认,眼前这棵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穿过历史的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衰往事……

⑥它也是一棵野树。它从一粒果实开始,也许是随着一阵风飘浮而来,也许是顺着一场雨漂浮而下,还也许是一只鸟,不知从哪儿衔了一粒银杏果,一松口,让它落了下去……当然,想象还可以有另外一些。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千年前的一天,一粒银杏果落到了浮来山的山坳间,生根发芽,渐渐枝繁叶茂,根系像一只铁拳,紧紧攫住山石,任由狂风暴雨、地震海啸也撼动不了。浮来山——山也可以浮来吗?像这棵树一样,飘浮或漂浮而来。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名字,动感十足,禅意也浓,浮来一座山,又浮来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是多么不容易呀,它要忍受和承担一棵树与生俱来的宿命,比如风摧、雨打、雷劈、霜冻、鸟啄、虫咬、火烧、斧砍……这个过程漫长而危险,它不会拔起自己躲避,只能站在原地逆来顺受,一声不吭地往下扎根,朝上和四周扩张。它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直到它足够健壮和强大,一些宿命对它没了威胁,另一些宿命仍然如影随形。

⑦它在与身边的同伴赛跑,在年轮的跑道里跑,跑着跑着它成了浮来山上最老的树。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居然有这么一棵树,活过了许多代人。他们开始意识到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是它将纵横驰骋的根系扎入包容他们生死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共同托起了他们。他们无比信赖它,虔诚地膜拜它,因为他们在它身上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笼统地归之于生命力。他们生病时取一片它的叶子入药煎服,逢灾时对它祭拜祈祷,没病没灾时系上一条红色福带,朝它说出自己的心事,借助它四千年的寿命,搭起与天地对话的阶梯,也听到了雄浑苍凉的回声。

⑧它是一棵长满故事的树。《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鲁莒两国曾在此树下会盟。它见证了两国国君笙歌弦舞、化剑为犁的情景。莒国虽小,“毋忘在莒”之典故,自春秋至西汉,犹如这棵树繁密的根系,在《管子》《吕氏春秋》《新序》等典籍中鲜活地延续,逐渐由臣子规劝君王居安思危、不可忘本,演变为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告诫。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则有揪出罪魁祸首,不杀不足以求安宁、平民愤的意味……这些都发生在它眼皮底下,四千年不过它的四季,由绿转黄,从繁华到凋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它扎根于历史腹地,矗立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历二十朝代,铭记多少成败是非,洞悉多少善恶兴亡。

⑨公元495年,一个叫刘勰的莒地读书人,先后经历了丧父丧母的打击,又以一介清贫白衣,在寺院中孤苦伶仃地苦读十年。而立之年的一个夜晚,他梦见自己手捧祭器,追随孔子南行。他认为这是孔子在暗示他要有所担当,遂决心著书立说,树德建言。此后历经四个寒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之中,终生未娶的他终于有了一生最得意的孩子——《文心雕龙》。人因文显,自此刘勰名噪一时,他也终于从寺院中走出来,做了一系列小官。正当他渴盼施展政治抱负之际,梁武帝下诏解除他的职务,敕令他重回寺院编纂经藏。两年后,完成任务的他“燔发出家”,改名慧地。从此,俗世少了一个官,寺院青灯下多了一个孤傲的身影。通往这棵银杏树的黄泥古道上,常常能够看见他鹑衣百结,飘然而过。校经楼中,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楼外银杏树绿了黄了,经年不辍……

⑩一千五百年后,我站在这棵银杏树下,才意识到《文心雕龙》也是一棵结满累累成语、格言和警句的银杏树。这棵树氤氲着千载充沛文气,雕版着千年工笔乡愁。

我绕着这棵树走了一圈又一圈。我想能够生长如此长寿树的地方,必得吸纳天地之精华。我要围绕着它,呼吸它的气息,啜饮它的甘露。临走我还要拾一片它的落叶,我将重温我曾被它荫庇的童年和少年。归来我仍是中年,但从此,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

(取材于简默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累果实摩肩接踵 摩肩接踵:形容果实密集
B.树身老气横秋  老气横秋:形容年老体衰、缺乏朝气
C.化剑为犁的情景 化剑为犁:与“化干戈为玉帛”意思相近
D.自此刘勰名噪一时 名噪一时:与“声名鹊起”意思相近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追忆了夏、春、秋三个季节银杏树带给作者的不同乐趣,富有童趣与诗意。
B.第⑥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浮来一棵树”中“浮来”的含义。
C.在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的启迪下,刘勰决心著书立说,创作了《文心雕龙》。
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使银杏树更加可亲可敬,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小题3】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这句话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遭受破坏的程度,包括建筑物损毁、自然景观变化等。我国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等级越高破坏越重。其中6度及以上,建筑物将有被破坏现象。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烈度值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值越小。
地震烈度调查与评定是地震事件应对与处置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一是为抗震救灾工作部署提供依据;二是为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奠定基础;三是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摘编自《四川新闻网》)   
材料二: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
涉及地区
涉及面积
9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
139平方千米
8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大录乡、黑河乡、陵江乡、马家乡
778平方千米
7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绵阳市平武县
3372平方千米
6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红原县,绵阳市平武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迭部县
14006平方千米
 
材料三:
根据大量现场调查数据、仪器观测,以及对本地区历次地震灾害相关研究的归纳,本次九寨沟地震灾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此次地震震级大,达到了7.0级;震源偏深,有20千米;地震影响范围除四川外,还包括甘肃部分地区。但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加之当地防震减灾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因而本次地震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毁程度远低于青海玉树7.1级地震。
二是九寨沟县及附近区域设防烈度为8度,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抗震性能总体较好,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加强了农村居民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重建后的景区及城镇建筑物多采用了框架结构,乡村传统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强,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三是本次地震对九寨沟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旅游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造成较严重破坏,对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当地政府正在科学审慎地制定自然遗产保护和恢复重建方案。
四是震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导致人员伤亡和部分道路交通中断,增加了救援和人员转移安置难度。
   (摘编自《经济观察网》)
  材料四:
地震不仁,九寨沟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都是“造化钟神秀”,孕育不止几千年(诺日朗瀑布形成时间至少数万年),而今却近乎被毁于一旦。去过这两个景点的人或许会“痛其失”,而没去过的人则普遍遗憾还没去过,毕竟今后这两个景点能否恢复如初,还很难说。网上很多人讨论该不该对震后受损景点进行人工修复。就目前看,学界专家倾向于以自然修复为主;九寨沟景色形成于自然地理演化过程中,有些决口或漏点固然可以进行人工修补,道路系统、旅游接待系统等也可适度修复,但生态恢复则要看“天”,景区修复也应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无论是当地政府、景区管理者还是社会大众,都要给其自然修复的时间。九寨沟是旅游胜地,当地财政收入也形成了“旅游依赖”。景区进入恢复期,意味着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被切断,有些民众生活也面临“断炊”风险。即是如此,当地政府、景区管理方也得抑制住“靠景吃景”的冲动,有些该“慢慢来”的急不得,对于什么时候能恢复开放,要眼光长远、作长远打算,其规划也要和重建及生态恢复的进度统筹考虑。
(摘编自《新京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震烈度能够反映地震发生地建筑物的损毁、自然景观变化的严重程度,地震烈度值越大,破坏越严重。
B.虽然四川九寨沟地震为7.0级地震,但并不是受灾地区都遭受了同样程度的破坏,九寨沟县漳扎镇受破坏最为严重。
C.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迭部县因为离震中相对较远,所以地震烈度值相对较低。
D.对九寨沟地震烈度的调查与评定能为其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并且能为四川省的地震防范 提供帮助。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此次地震虽然影响范围较大,但因所处区域村寨稀疏,人口密度较低,所以造成的破坏与之前的同级地震相比并不大。
B.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加强了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九寨沟景区及周围城镇建筑物全部采用框架结构,所以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
C.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近期九寨沟景区很难对外开放,当地财政应该会受到影响。
D.此次地震,诺日朗瀑布、火花海景点几乎完全被毁,令人痛惜,之前没有去过九寨沟的人将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美景。
E. 九寨沟所处地区属于高山峡谷区,所以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这给灾后救助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做好景区的灾后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