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图”,图中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1995年的三大产业构成。据此回答下列题。
【小题1】从该国三大产业构成和变化分析,该国可能是( )
A.伊拉克
B.俄罗斯
C.泰国
D.新加坡
【小题2】使该国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的产业可能是( )
A.金融业
B.旅游业
C.加工业
D.农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12-23 07:1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长
B.甲地位于平原地区,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乙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满足蔬菜生长
D.乙地纬度低,降水多,利于蔬菜生长
【小题2】丙、丁两地均发展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丙:原料 丁:技术
B.丙:原料 丁:市场
C.丙:劳动力 丁:市场
D.丙:政策 丁:交通
同类题2
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下图为鲁尔工业区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发展得益于其拥有丰富的
A.煤炭资源
B.铁矿资源
C.水资源
D.石油资源
【小题2】20世纪60年代该区域兴起的工业部门有
①电子工业 ②石油加工 ③化学工业 ④服务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3】综合整治后,甲地钢铁工业搬迁至乙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水资源
B.燃料
C.水运
D.地价
同类题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4)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有洪涝、干旱及_______________等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
同类题4
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殊的高寒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小题2】拉萨引种西瓜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势欠佳,只有将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同类题5
读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宝钢区位选择的主导条件是
①接近原料、燃料地
②廉价劳动力多
③靠近消费市场
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鞍钢和宝钢的布局变化说明
A.原料地和燃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增强
B.交通不再是工业区位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C.劳动力的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仍然很强
D.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