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园林内涵上来讲中国传统园林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集大成者,它体现了造园之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造园艺术水平体现于当时在文化上占支配地位的人们的理想和他们的审美上。而中国古代造园主体往往又是文人这一特殊阶层,因为他们既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也具有完善的审美能力,他们或多或少的参与到造园活动之中来,在历朝历代的私人园林营造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皇家园林也从宋代开始在审美取向和思想上向文人化转变。传统园林设计作为一个艺术门类与文人的绘画、书法、诗文有着共同的渊源,它们是一个艺术融合的共同体,都是源自中国式乌托邦的理想。因此,中国文人在书画诗文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和情感有助于人们领会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

一方面,中国山水绘画和传统园林自古以来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以园入画还是以画入园,这其中都承载着文人试图将自然景观带回现实居住环境中的理念。绘画中将三维的现实山水带入二维平面靠的是“虛”“实”关系的恰当经营。古代文人将这种“虛”“实”关系用之于园林,打破原有空间边界制造出通往新空间的可能。例如,假山植物的设置似乎阻挡了下一个空间,但其透、漏的特质却又在暗示通往下一个空间的可能,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不仅仅是点线的集合,而是通过连续、曲折的线条关系表现汉字的线性之美。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几何式的园林有所区別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这种曲折的线性美,园路曲折蜿蜒自然断续,沿途设立亭桥楼阁等景观节点以园路的流动指引观者浏览方向,将园林的欣赏带入书法的线条美当中。此外,中国古代诗文对园林样式的直接描写不胜枚举,但诗文传达的意境和文人的思想境界却比其作为园林的描绘手段更为重要,因为通过诗文传达的意境内涵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明晰,对于文人内心世界窥探也更为准确。古代文人深受儒、道、佛三家学说影响,他们往往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下受隐逸思想的影响选择逃避现实。他们所建的园林既是平衡心中愤懑的避难所也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归隐处,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因厌恶官场倾轧,辞官后修建辋川别业,园中亭台楼榭山水溪流的设计思想均与其在《辋川别业》一诗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相同。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本质上都是古代文人的审美的体现。古代文人这种对自然认识和改造的方式历经千年传承,却在现代功利化的造园浪潮中显得越来越卑微,人们更多的把它看作一种静态的历史物。今日对传统园林和文人审美的回溯并不是盲目拟古和否定现实,而是借古代文人的造园活动对今天的景观学和建筑学实践起到批判性的启发作用。

摘编自钱坤《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文人审美刍议》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园林体现了文人的情趣与追求,历代各类园林的营造均表现出文人的审美取向。
B.传统园林设计与文人的诗、书、画渊源深厚,其所组成的艺术共同体表现出中国式的理想。
C.传统园林借鉴绘画中“虚”与“实”的关系运用,体现了将自然景观带回现实居所的理念。
D.西方几何式园林往往不具备中国书法艺术般的曲折的线性美,与中国传统园林存在差异。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释中国古代园林营造主体多是文人,为文章论证文人审美对传统园林的影响提供了前提。
B.第二段以园林设计中假山植物的设置效果为例,论证自古以来园林设计与文人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
C.文章主要从文人绘画、书法与诗文三个角度展开,阐述文人审美在中国传统园林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论证的核心在于中国传统诗、书、画对园林的作用,进而批判了当下社会功利化的造园现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文人理想境界与审美水平越高,那么他们生活的时代营造出的园林的艺术水平也相应会越高。
B.我们通过领会文人绘画的审美与情感,比通过文人书法与诗文来领会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更容易。
C.中国古代文人越注重园林营造,受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影响就越深刻,对现实不满的程度就越深。
D.我们对传统园林和文人审美的研究应与时俱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景观学和建筑学实践的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7:59: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攒点力气去寻死
刘正权
零点时,电话准时响了。
手机调的是震动,秦嫂探起身子,看对面病床,不是那有一搭没一搭的微弱呼吸,病房里可以用死一般沉寂来形容。
偏就不死,这老爷子。
跟阎王较劲呢,这是!主治医师晚上查完房,在外面冲秦嫂摊手自嘲说,老爷子多活一天,主治医师就被多打一天脸,根据他的经验判断,这老爷子根本活不过上月底,孰料,都月头到月中了。
才不是,秦嫂气鼓鼓地,老爷子是在跟她较劲呢。
请她当护工时说得明明白白的,就一个月,月满她走人。
眼下,月满了,她人却走不开,老爷子的子女一个都不在医院陪护,秦嫂甩不开手,也狠不下心。
只能在电话里发泄不满了。
还是那样?
不那样能哪样,一口气悠得长长的。
那是悠谁呢?
要悠死我呗,秦嫂没好气地挂了电话。
老爷子的儿女每晚轮番给秦嫂打电话,语气中很是尽孝道,用最贵的药,请最好的陪护,钱不是问题。
有钱人,忙的都是钱的事。
秦嫂没钱,忙的更是钱的事。
当护工钱多,她这种轻车熟路会伺候瘫子的护工不多。
老爷子的病多且杂,每一种都足以致命,古怪就古怪在这儿,这么多的病同时发作,居然就只是垂死,一口气悠着,让素以铁嘴著称的主治医师脸面全无。
秦嫂不要脸面,她要的是兑现跟男人的承诺,说好做一个月回去的,却拖了又十天,算怎么回事。
病房没开灯,秦嫂摸索着回到床前,刚要躺下,病床那边呼吸加重了,秦嫂眼睛一亮,赶紧开灯,扑过去。
意料中的老爷子并没眼睛翻白,相反,浑浊的眼球有了神采,老爷子嘴巴吧嗒着,饿,我饿!
秦嫂手忙脚乱冲营养米糊,心里盘算着,回光返照,肯定是。
老辈子讲究,人死之前会有一阵特别清醒的时光,以容交代后事什么的。
营养米糊吃了小半碗,老爷子有了气力,声音虽然还小,却不是断断续续的,以后,你每晚零点,给我冲营养米糊,半碗。
秦嫂奇怪,为啥每晚零点?
马无夜草,不肥呗!老爷子竟然还有心思说这话,我得靠这营养米糊攒点力气。
秦嫂不以为然,都这样了,攒点力气有啥用,挪得动身子还是迈得开步?
我攒点力气寻死,不行啊!老爷子忽然发了怒,喉咙一喘一喘的。
攒点力气寻死?秦嫂好笑,躺在医院有人看护着有药物保养着顺顺当当体体面面死去,多美的事。
美的是他们,老爷子摇头,他们那点算盘,当我不知道?我死了,他们名誉多好听,花了大价钱请专人陪护,那孝心,一般人做得到吗。
秦嫂承认,这孝心一般人真的做不到,不是看在大价钱份上,秦嫂怎么拔得开脚步来陪护。
我可不想让不相干的人给我送终!老爷子头一偏,说你睡去,一时半会我死不了,等我攒点力气再自己寻死。
完了闭目养神,那呼吸,竟一长一短,非常平稳。
呼吸不平稳的,倒是秦嫂,怎么都没能睡踏实,呼吸要么长,要么短,要么急促,要么悠长,攒点力气寻死,老爷子这是闹哪出?
只有被忤逆的老人,才会自寻死路,好端端的,谁不愿多看两眼世界,老爷子是想让世人戳儿女的脊梁骨呢。
戳吧,把脊梁骨戳穿才好,当人有钱就可以任性啊。
秦嫂不睡了,决定也任性一回。
谁说穷人不能任性的,不就是十天的钱,不要总行吧,一念及此,秦嫂掏出手机,准备回拨过去,走人。
还没摁键,手机呜呜振动起来,没任何征兆,秦嫂吓一跳,习惯性按下接听,那边声音很急促,妈,爸爸寻了短见!
秦嫂眼前一黑,临走前一幕清晰再现在脑海。
高位截肢躺床上几十年的男人说你给我床头屋梁绑根绳子,我睡疼了可以拉着绳子坐起来,免得生褥疮。
秦嫂说就一个月,那么巧就生褥疮了,等我挣这笔大钱回来给你买个电动轮椅,你该出去晒晒太阳,看看世界了。
该死的,怎么就答应他给绑了绳子,他可是有力气寻死的人啊!秦嫂眼里攒了几十年的泪一下子漫了出来。
(原载《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取了护工秦嫂的叙述视角,在叙述情节的过程中,凸显了秦嫂的心理活动,从而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形象。
B.小说开头“病房里可以用死一般沉寂来形容”和“偏就不死,这老爷子”前后两句,用“死”字串联了起来。后文中有多处类似的叙述,起到了巧妙转换情节、展现心理、表达情感等多重作用。
C.护工秦嫂对垂死的老爷子一口气悠着致使自己不能兑现跟男人的承诺按时回家充满了不满、抱怨。
D.老爷子要求在每晚零点吃米糊,是要攒点力气去寻死。对此,秦嫂不以为然,认为老爷子的儿女花大价钱请专人陪护的孝心一般人做不到,是老爷子的任性在作怪。
【小题2】小说中护工秦嫂的形象真实而复杂,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分析其形象特征。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秦嫂男人寻短见为结尾?试着从小说的主旨角度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尘埃里的上帝

李代金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

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样真好,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一大笔医药费顿时吓傻了他们全家。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就要因为她的死而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成天以泪洗面。

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我们跟蒂芬妮是邻居,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马克点点头,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然,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

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就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后来,她又换了辛苦的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钱,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钱。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倒是你,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

(选自2015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威尔逊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后无所作为的生活现状,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小说人物之所以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得益于作者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叙事有起有伏。
C.威尔逊为帮助蒂芬妮,让马克与比尔和大卫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并嘱咐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蒂芬妮手里。
D.蒂芬妮攒够钱后,第一时间找到威尔逊,善意地说明来意。但却被威尔逊巧妙地阻止,最后她带着钱,开心地离开了。
E.文中叙述蒂芬妮得到第一次帮助后“钱花的心安理得”,是为第二次得到帮助后“不由得喜出望外”的情节做衬托,以突出威尔逊的聪慧机敏。
【小题2】文中三次写威尔逊的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威尔逊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为何以“尘埃里的上帝”为标题?如果换成“上帝的恩赐”是否可以?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IG夺冠,新生代的另一种体育强国梦
哪怕你不是游戏玩家,IG夺冠那天的朋友圈也一定被“IG”刷屏了:韩国仁川文鹤体育馆内,伴随着现场观众的尖叫,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8)冠军诞生了,名为IG的队伍正是来自中国。这也是《英雄联盟》这款游戏自诞生以来,中国大陆战队首次站上全球总决赛——有着英雄联盟世界杯之称的冠军领奖台。
对于年轻的游戏爱好者来说,这场电子竞技领域的国家荣誉之战,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亚于任何其他体育竞技类的赛事。“IG”刷屏背后,不只是爱好者对电竞赛事的热衷,还有渗透在游戏领域的家国情怀,而主流媒体的接纳和祝贺,再一次给电子竞技洗清污名的机会。
有趣的是,在新的代际结构下,中国电竞战队夺冠,成了一个审美和兴趣群体差异的重要观察窗口。我们可以看到类似“全国高校沸腾,宿管阿姨都懵了”的新闻,也能看到很多旁观者一脸迷茫地问“IG是谁”。当然,那些指责电子竞技是奇技淫巧、年轻人玩物丧志的声音,也未曾消失。电子竞技走向正规化的过程中,依旧面临着来自社会传统眼光的审视,它所呈现的舆论分化,则成了价值观和风气变迁的一个缩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竞被等同于打游戏,“电子海洛因”的污名让这项相当前沿的体育竞技运动不被主流接纳认可。但事实上,早在2003年,电子竞技就被国家体育总局纳入了竞赛项目。2005年李晓峰(SKY)在WCG魔兽项目夺得世界冠军,这是中国电竞第一次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李晓峰身披国旗哽咽的场景,80后、90后游戏爱好者应该不陌生,它也将电子竞技项目带入主流视野,而官方的回馈是,李晓峰成为了2008年的奥运火炬手。
中国电竞的序幕就此拉开。2013年电子竞技国家队成立;2017年《英雄联盟》总决赛在体育圣地鸟巢上演。与此同时,电子竞技作为体育运动的共识,进一步落地,2018年雅加达第18届亚运会将电子竞技纳为表演项目,到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其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从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到中国主流官方的接纳,年轻人的电竞爱好有了正名的基础;各地涌现出来的电竞小镇等特色项目,说明电竞产业化的道路越走越远。
这个过程未必平坦。电竞国家队成立后,某跳水运动员曾提到,“电子竞技也算体育?玩儿游戏都可以拿奥运冠军,那我们这些项目练得这么辛苦真白干了”。的确,直到今天电子竞技算不算体育项目都存在很大争议,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担忧,依然是相当主流的情绪。代际间的价值观碰撞,或许意味着,哪怕再过十年,电子竞技也未必能被彻底接纳。
但无论如何,上至官方,下至草野,电子竞技走向正规化的趋势不会变化。伴随着社会话语权的更迭,以及自身的逐步产业化,电竞将加速去污名化的过程。未来年轻人热衷的竞技项目,可能不仅仅是足球、篮球,还有各类游戏赛事,这会是两代人之间的重大分野。
很难说哪种审美和价值偏好是正确的,在风气保守的年代,邓丽君的歌也被视为靡靡之音。如有论者指出,“我们都是从上一代人嫌弃的目光里昂起头的”。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电子竞技走向正规化,一方面意味着抛开那些不必要的偏见,去接纳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电子竞技所秉持的竞赛对抗精神,是它与网络游戏的截然分野。电竞正名,不等于网游正名。
任何前提下,游戏都和烟酒一样,需要对青少年的成长负责,国家层面的分级和限制,游戏企业层面的道德责任,这些都是将游戏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的手段。某种程度上,电子竞技告别偏见的发展,恰恰有赖于网络游戏规范这个大前提。
(光明网)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大陆选手2018年首次站上电竞全球总决赛的冠军领奖台。
B.IG夺冠使那些指责电子竞技是奇技淫巧、年轻人玩物丧志的声音消失了。
C.从2005年李晓峰在WCG魔兽项目夺得世界冠军开始,中国电竞序幕就此拉开。
D.随着中国选手在世界电竞舞台取得优异成绩,电竞在中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IG夺冠引出本文的议题:中国电子竞技逐渐去除污名化,艰难发展。
B.文章列举2003年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纳入竞赛项目是为了论证中国电竞很早就开始了产业化进程。
C.文章最后两段论述了网游与电竞的联系与区别。
D.本文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芳华》中文工团女团员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偷听邓丽君的歌曲《浓情万缕》,这是因为当时邓丽君的歌并不被所有人认可。
B.只要网络游戏规范了,中国电竞就可以告别偏见的发展。
C.随着越来越多的00后加入电竞的大军,中国电子竞技会被社会彻底接纳。
D.今天,中国年轻人对电竞的热爱已经超过了传统体育项目足球和篮球。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在写意油画的创作中,必须重视画家情感的表达,既包括我国传统的审美精神,同时也包含画面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质。油画所重视的是在实物描绘的基础上寄托画家的情感,这并不局限于描绘对象自身所具有的形态造型。画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体会描绘对象的美感,这种创作方式既会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进一步诠释现代文化观念。在现代油画的创作中,写意油画已经逐渐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作品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画面语言,在有些看上去十分简单的画面中也会存在较多的细节处理。画面的表现从构图与颜色等方面都会采用各种技法,具有中西结合的韵味,不仅仅能够展现出画面具有的厚重感,同时也能够充分表达出我国传统的写意精神。

油画具有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的是油画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画家更愿意表达个人的主观色彩,这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流露,试图通过绘画来展现真实的自己,这并不是单凭分析与研究客观事物就能够实现的。油画的创作与其他绘画有所不同,呈现出的画面并不是客观存在事物的再现,而是画家通过抒发与记录自己的感情,赋予了客观存在的事物更多的主观性因素,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多比较优秀的作品。在写意油画的创作中,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叫作借物抒情,能够借助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油画中的客观事物与画家的内心情感进行深度的融合,能够发现西方艺术与中国文化存在的基本区别,这是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家一直以来追求的最高境界。

油画造型的构造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画家更愿意在传统的绘画方式下融入西方的绘画技巧,同时也会在绘画中添加一些个人的生活经历,这样就能够形成比较独特的风格。画家在油画创作中的造型构造一般会与自身的修养和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不断地摸索,展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我国著名的画家林风眠在油画创作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会有一些留白,这是目前比较常见和普遍的构图方式。林风眠最典型的作品就是《秋艳》,在这幅作品中,颜色的运用十分大胆,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色彩,也能够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变化,体现出画面具有的层次感,也会给欣赏者带来一定的厚重感。油画的创作即使是十分简单的,也需要深入研究画面的细节,这样才能够发现许多从表面上看不到的亮点,这也是它耐人寻味之处。

(摘自《美术学刊》2017第9期,马玲《中国写意油画中的现代审美意识探析》,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写意油画创作中“画家情感的表达”不仅是指画家内心情感,而且包括我国传统审美精神、画面自身特质等。
B. 画家通过抒发与记录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更多的主观因素,就可以形成优秀的作品。
C. 油画造型的构造其实就是画面上景物的布局,比如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就特别注意留白技巧的运用。
D. 中国写意油画作品既采用传统的绘画方式,又融入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因此才具有了中西结合的韵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重点阐述了写意油画创作中不但要注重各种技法,还必须重视我国传统的审美精神的表达。
B. 文章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关于重视画家情感表达的话题,重点阐述了"借物抒情"这一油画创作中的常见表现形式。
C. 第三段运用林风眠油画作品《秋艳》色彩运用的例子,阐述了油画创作不可忽视细节,意在论证油画造型构造的重要性。
D. 文章分别从写意油画创作中的文化观念意识、表现形式意识和造型意识等三个维度层层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写意油画中的现代审美意识这一论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意油画要重视我国传统写意精神的表达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抛弃现代文化观念和来自西方的绘画技巧。
B. 油画创作中画家通过绘画展现自己,赋予了客观事物更多的主观性因素,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可见画中的实物是什么并不重要。
C. 现代画家愿意融入西方的绘画技巧,在绘画中添加一些个人的生活经历,充分展现了现代画家对审美价值的高度追求。
D. 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审美意识、传统文化和绘画主体的情感与技巧,是中国写意油画作家们共同的审美追求。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的雨

①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②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③我建议你去苏堤。

④雨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树梢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⑤呈现在你眼前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⑥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⑦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⑧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⑨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⑩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1)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2)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小题1】写出高中课本中苏轼的两篇文章的篇名________ 、_______
【小题2】分析第⑤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第(11)段写一代名将岳飞,用意是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倘若苏东坡的仕途不遇坎坷,他就无法写出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
B.文章第⑥段至第⑩段采用了顺叙的方式,记录了苏轼任职杭州期间的主要经历。
C.第⑥段引苏轼的“千古绝唱”,突出了苏堤春晓的非凡价值。
D.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拉近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苏轼的距离,使叙述与抒情更加亲切自然,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E.苏堤相较于白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因此雨中游西湖,作者建议人们去苏堤。
F.文章运用引用、想象、对比等手法,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这样一个心忧黎民、用智慧与生命造福于民的人物形象。
【小题5】本文的标题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