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夷陵县至喜堂记

欧阳修

①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②州居无城郭,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

③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以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④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⑤然夷陵之僻,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

⑥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注)①甓(pì):用砖铺。
【小题1】给下列句子断句,用“/”表明。
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小题2】简述朱公“变其俗”的具体措施。
【小题3】第④段“所以来之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因罪来到夷陵,知州朱公与作者有老交情并且同情作者。
B.作者在厅事堂东面为朱公兴建至喜堂,住在里面可以修养身心。
C.朱公治理峡州时开始建设修整夷陵城,并着手改变当地陋俗。
D.朱公让夷陵县令刘光裔加强治理夷陵,建起敕书楼,整修吏舍。
【小题5】简析“至喜堂”命名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0 08:0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 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 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 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 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 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 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 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引:引荐
C.则反相贼.害 贼:仇敌
D.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鉴:借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B.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C.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D.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及其对国家兴亡的利弊,论证务必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道理。
B.作者并不否认朋党的存在,并且提出真正的朋只存在于君子之间的创见,从根本上否定了小人之朋。
C.第三段引用《尚书》中殷、周的史实,是为了阐明“用小人之朋误国、用君子之朋兴国”的道理。
D.文章广泛列举史实,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比论证,大量运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增强了文章说理的气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2)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智兴,字匡谏,怀州温人。少骁锐,为徐州牙兵,事刺史李洧。洧弃李纳,挈州自归。纳怒,急攻洧。智兴能驶步,奉表不数日至京师告急,德宗出朔方军五千击纳,解去,自是为徐特将。讨吴元济也,李师道谋桡王师,数侵徐救蔡。节度使李愿遣智兴率步骑拒贼。其将王朝晏方攻沛,智兴逆击,败之,朝晏脱身保沂州。进破姚海兵五万于丰北,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元和十三年,伐师道,智兴以步骑八千次胡陵,与忠武军会,以骑畀其子晏平、晏宰为先锋,自率军继之。坏河桥。收黄队,攻金乡,拔鱼台,俘斩万计。贼平,进御史中丞。明年,召还为沂州刺史。长庆初,河朔用兵,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充武宁军副使、河北行营诸军都知兵马使,帅兵三千度河。属朝廷用崔群为武宁节度使,群畏智兴难制,密请追还京师,未报。李㝏攻宋州,智兴悉锐师出宋西鄙,破之漳口。㝏平,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李同捷以沧德叛,智兴请悉师三万赍五月粮讨贼,诏拜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沧德行营招抚使。既战,降其将十辈、锐士三千,遂拔棣州。诸将闻,战愈力,遂有功。入朝,燕麟德殿,赐予备厚。册拜太傅,封雁门郡王,进兼侍中。改忠武、河中、宣武三节度。卒,年七十九,赠太尉。

(节选自《新唐书·王智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
B.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
C.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
D.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古代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用于较重大的事件。“奉表”即“上奏章”。
B.王师,即天子的军队,杜甫有“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的诗句。
C.御史中丞,主要负责将百官的奏章呈递给皇帝等事务,职位略低于侍御史。
D.册,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册拜”即以册书授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智兴勇猛敏锐,能快速行进。刺史李洧率徐州归顺朝廷,受到李纳的攻打,王智兴迅速到京城告急,朝廷发兵击败了李纳。
B.王智兴听从调遣,常能克敌制胜。接受节度使李愿的命令,率领步兵和骑兵抵抗贼军,在沛县击败了前来攻城的叛将李师道。
C.王智兴屡立战功,深得朝廷器重。朝廷出兵河朔,任命他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充任武宁军副使等职;崔群请求朝廷把王智兴调回京师,朝廷没有答复。
D.王智兴忠于朝廷,主动请缨平叛。李同捷占据沧德反叛,王智兴请求率领军队前去讨伐,交战后,降服敌将和精兵,攻占棣州,取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兴以步骑八千次胡陵,与忠武军会,以骑畀其子晏平、晏宰为先锋,自率军继之。
(2)既战,降其将十辈、锐士三千,遂拔棣州。诸将闻,战愈力,遂有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B.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C.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D.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国号、尊号等。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
C.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唐末各部统一,建契丹国,后一度改称辽,后为金国所灭。
D.中军,古时军队多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主帅亲自率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命令下达,即率兵出城迎击,挫败敌方攻势,控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
B.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岗,亲自指挥,严明号令,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
C.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改变了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未尝少得志”的窘况。
D.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部下也以言相激,但他认为不能急攻,坚持围而不打,终使对方自乱阵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
(2)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认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活捉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而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在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注】①五原:地名。辖区在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②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曙希烈/退保蔡州
B.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古代军队编制。在古代军队编制中,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行”在这里泛指军队。
B.阙,本指古代帝王宫殿前的台阶,可借指帝王的住所。阙下,帝王所居之处,这里指朝廷。
C.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主要指居丧或逢其他凶事时所穿的衣服,也可指日常所穿的便装。
D.赠,死后追封官爵。皇帝赐予官员或官员的父母妻室等官职或爵位,生者称封,逝者称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图数月,危在旦夕,他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厚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土兵耕作,保障了军粮供给;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2)昌在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