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想念的是信!”午宴时同桌有人叹口气道,“现在没人写信了。要不是周末电话减费,恐怕我们全会失去了联络。”

“琼可是常写信的。”请吃饭的主人说。

大家都转眼望着我。“是吗?讲给我们听吧!”

我当时还不识字。只认识5个字母:J、O、A、N和X。这就够写一封示爱短柬给圣诞老人了。

“XXXXOOOO”,我在信里吃力地吐露心意,“X”代表吻,“O”代表拥抱。我把这样的感情填满整张纸,再用四种颜色的蜡笔签了名。妈写好信封地址,我贴上邮票,然后我们带着我生平第一封信走去投入邮筒。

那时我对地理、现实生活的范围或邮政局的工作,都一无所知。不过我明白可以把信托付给未知者,它自然而然会到达目的地。那个星期,我一想到自己的信到了圣诞老人手里,就兴奋得透不过气来。

他的回信来了。“阿琼,有你一封信。”妈喊道。

我手颤颤地拆开信,瞠目望着那些既神秘又美的字形。妈来到我身边,我顺她手指点着的地方,听她高声读那封信,一直读到那十分脱俗的结尾:“圣诞快乐,同时XXXXOOOO!圣诞老人。”我们母女俩瞪大着眼互相对望。

“再念一遍!”我说,有点哆嗦。

我就是那样地记住了通信的基本原则:有来才有往。而收到一封信实在是人生至乐之一。

从那时起我一直都在写信;每次听到邮车嘎嘎响转过街角,都引起我激动的期待。我希望在信里发现些什么?或许是二十年来对话的新转折,一段景色的描写,一个发我深思的问题,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奇。或世界还是太平无事,一切如常的保证。

任何一封信都会使我春风得意或改变我的生活。17岁那年,我拆开一封邀请信,就此决定了自己选择的大学。跟着遇到了所嫁的人;住在我后来住的地方;有了子女;而多年来都是按照那天早晨信件中出现的命运①来思想、感受、体验和做人处事的。

信件曾带我横过美国大地,进入外国原野,并且飘洋渡海。我有些极深厚的友情,全是靠信件建立维持的——没见过面,也从没听到对方声音。写信使我进入写作生涯而不感到困难。

但是即使没有这些事情发生,我也会写信,也会等待信件的。我爱信,尤其爱情书——不论什么样的信都爱。

我也爱说话。不过话说完了就忘记。信却是有形的——可以看了再看,传阅共读,或塞在衣袋中加以思索、考虑。

信中有斟酌、回想和沉思的余地。信依赖机智和哲思、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而滋长。信是人类寂寞感和合群性的表现,是我们签署后密封了的承诺,是我们对仪礼庆典和重大事件表示的敬意②

在信中可以夹些额外的东西。钱呀!娃娃的照片呀!飞机票呀!有一次我收到一只大甲虫——僵死得像木乃伊一样,但仍然斑斓华丽。

我年轻时每次收到一封信都很高兴,但是极少保存。后来妈快要去世了,我必须为她料理身后遗物,在沉寂的房子里我进行这桩伤心的工作。有一天我拉开一只抽屉,其中塞满了信——都是我的笔迹。有好几百封!

儿时我在街对面爷爷家过夜,总要写封闲聊的信回家。在家时我会用铅笔写些可笑的短笺给父母,吃晚饭时递给他们。离家在学校住读,我写了好多信。后来猫儿伏在我膝上,自己的三个子女围绕着我跑的时候,我继续不断地写温柔而满纸新闻的信给父母。原来每一封信都在这抽屉里。

我取出第一封来。信上写的是“XXXXOOOO”。那时强忍着的泪水终于使我两眼朦胧了。

破晓时分,我一直看到十几天前的一封信。引起回忆的那些岁月充实了我,也予我安慰。

家信是宝贵的资源。除了家信外,还有哪里能如此生动地记录下谁是我们心爱的人,以及我们是怎样过活的?我们即使没有很多的话可说,也都应该时常写信。

描写星期天的晚餐,学小提琴的情形,夏天的草长得多么长,以及猫儿干的蠢事,就够了。

我承认不容易有空。朋友们和我都是稍微有空不论在什么地方就写信的。信写出去不附带什么义务责任③。没人会记账或暗示说:“你欠我信债!”写信本身就是乐趣,没有别的。收信的人会感动,惊喜,而且会在能够执笔的适当时候作复。有巧运找到值得与人分享的半小时美妙时光而写出许多信,真是快事。我这封信就快写完了,还没有其他赶着要做的事情。你呢?

【小题1】画线句①的含意是    
【小题2】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我”写、发、收第一封信的情形?
【小题3】简析画线句②的表达效果。
【小题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用倒叙引出“我”的第一封信,表现对书信交往的想念。
B.“我”料理母亲身后遗物时,用插叙回忆了儿时写过的几封信。
C.现在看,“我”儿时写给父母的信虽很幼稚可笑,却极其珍贵。
D.以想收到信开始,以诲人抽空写信结束,深情真挚,循循善诱。
E.作者以“信”为线索,表明写信很重要,并赞颂了伟大的亲情。
F.本文自然而综合地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小题5】从本文看,写信不是一件难事,请简述理由。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作者在文末说:“信写出去不附带什么义务责任”,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1:4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莲的梦
张全友
从屋内出来,马莲有点蔫,像秋后的茄子。
她走过院里的篱笆,拉开猪圈门,心疼地把大花抱在怀里,又放下,再抱起来。心里说:你这小东西,可得给我刚强些。想到“刚强”这俩字,马莲的心动了一下。一股酸辛的滋味,莫名地涌上鼻子口眼窝。大花真是争气,竟然踉跄地站了起来。大花似乎在对她说:你不要担心,我不会死,我要好好地再活几个月,等把身上的肉膘长够,也就对得起你了。
马莲眼前一亮,笑了。
她到底没有挡住那股酸,哗的一下,就泛滥出许多。
还是在娘家的时候,马莲有个弟弟,人家天生学习好,她不好,爹娘就叫弟弟去读书,让她养猪。那一年,她才十四岁,瘦得像一根细细的麻秆儿,裤腿被风一吹,仿佛一面旗。背上背个草篓子,远远从后边看,就像一步一步往前移动的辘轳,根本看不着她的身子。每天,除了给自家的谷地薅秧苗,她还要从山上打两大篓子的猪草。背回来,喂她的那些猪。
那时候,马莲已经开始喜欢她的那些肉嘟嘟的猪了。后来,弟弟考上大学,家里没啥收入,他去上学的大半儿开销,还是马莲养猪的钱。再往后,马莲也开始慢慢地长高,苗条细秆儿的。还是那个老来她家买猪的临县人,看对了她,就和她爹背地里鼓捣,鼓捣了几个来去,就把她给鼓捣到了吴家窑,给那个人做了儿媳妇。
马莲做了吴家窑村的媳妇后,就开始相信命这个东西。不是吗?进了男方的门,马莲才知道,这个男人,原来是个有毛病的人,医生说是淋巴神经什么症,马莲搞不懂这个。反正是,这男人不顶用,干活没力气,养家糊口就靠她。
马莲喂下了十头猪。她想用卖下这些猪的钱,给男人治病。不管怎么说,凡人和事,既然让你遇到了,你就得承担起来。马莲这样嘱咐自己。
男人已经不能自己行动。马莲要背他走几里路去车站。那天是个大风天,马莲背着枯瘦的男人,走一会,歇一会,满头大汗的。男人说:还是不去了。马莲说:为什么不去?男人说:我想,去也是白去,人财两空,不如把钱留着,给你跟孩子用。马莲说:钱是人挣的,没了再挣,我还能养猪,人没了,就再挣不来了。男人不再说什么,伏在马莲的背上,落了不少泪,和马莲颈项上的汗,混到一起。
马莲并不觉得委屈,那会儿,小志刚已经六岁,为了这个小人儿,马莲已经没有余地回头了。她要救活她的男人,她给医生下跪,也去佛殿敬香。后来,她男人还是走了。马莲哭过了几天。马莲很会往开了想,她要适应这个现实,就开始送小志刚去读书。她一路嘱咐他:你甭像娘这样笨,要学舅舅的聪明伶俐,将来离开吴家窑,也去很远的城市读大学。
邻居家的母猪下了一窝小猪崽。马莲过去借东西,赶巧了,看到了那些小花猪。邻居看着她留恋这些猪崽的神色,想想,这个女人,男人刚刚死了,留下孤儿寡母的,也确实不容易,猪崽卖谁都是卖,就和马莲说:你要是想养几个,就从我圈里捉吧。马莲高兴得摇着身子,脸上却不好意思起来:可是眼下,还给不了你的猪崽钱。邻居说:看你说的,四五个月头上,不就卖了吗,那个时候再还也不迟。
马莲高兴得不得了,回家找下一条口袋,一下就把人家五个带花的小猪崽,给捉回了自己家。马莲把猪圈的地好好地洗,好好地消毒。等猪圈干了,马莲才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去。做完了这些,就给它们熬粥喝。再下来,就去山上挖猪草。
那一晚,马莲还做了个好梦:小志刚也和他舅舅一样,考到大学了。马莲在村里请了几桌,热闹了整整一天。小志刚考上大学,成了城里人,领回来一个城里的姑娘。姑娘懂礼貌,说:妈你辛苦了,喂猪累,你以后就不要再去喂猪了,有我们什么,就有你什么。马莲说:那可不行,我一个能走能动的人,不能给你们添麻烦。说到这里,马莲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猪还没有喂呢。她来到猪窝,一看却少了她的大花。她拼命地大喊:大花……
娘,你怎么了?
马莲被小志刚摇醒,环顾了一下四周:没什么,娘做了一个好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莲想到“刚强”俩字就心酸,这是为大花的病感到伤心,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B.马莲十四岁起就参加繁重的劳动,作者对这个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读来令人同情。
C.马莲的父母有着浓重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不送马莲读书,还包办马莲的婚姻大事。
D.马莲被包办嫁了个身体有毛病的男人,不到几年就成了寡妇,这说明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
【小题2】小说中马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马莲与丈夫的婚姻是被包办的,是没有感情基础的,而作品描写马莲背丈夫去车站的对话却饱含深情,不合常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滩上的一群羊
苏童
九岁的男孩将一把沙子从左手灌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左手,最后沙子从他的指缝间无声地泻下来。他的眼睛漠然地盯着海面上的一个红色浮标,除了鼻孔里偶尔吸溜几声,男孩对于他初次见到的大海不置一词。
你怎么不说话?工程师端详着儿子的脸,他说,大海与你的想象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它并非像你们语文书上说的无边无际,知道吗,大海其实很像一只碗,一只巨大的碗,里面盛满了咸涩的液体。
也有人把海洋比喻成荒原,只不过人不能在上面行走。你觉得海洋像一片荒原吗?工程师继续说,海其实是不平静的。
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了那阵清脆的铃当声,男孩循声望去,一眼就看见一个穿着褴褛的牧羊人赶着一群羊沿着海滩慢慢走来,因为蓝色的海水反衬着那群羊,它们看上去白得耀眼,也因为羊群走得缓慢而闲散,它们看上去就像被风吹散的几卷棉花。男孩不禁大叫起来,看呀,你看那边,来了一群羊!
带你来海边是让你来看海的,不许去看羊。工程师阻止了男孩。
整个下午工程师和他的同事都在疗养院里打桥牌,男孩到牌桌旁观看了一会儿,他们不关心男孩的存在,只顾研究各自手里的牌。大人们这样无视他的存在,男孩同样也不高兴,他绕着牌桌气势汹汹地走了一圈,突然从那个老头手里抽出一张牌扔在桌上,然后一溜烟地跑了。
男孩从走廊的这一头奔向另一头,一只海鸥嗖地从他脚下飞起来,吓了他一跳。地上有半块被扔弃的馒头,它一定是饿得没办法了,才飞来啄食又冷又硬的馒头。
那只饥饿的海鸥召唤着男孩,男孩后来找到了两只冷馒头,他把馒头掖在口袋里,偷偷跑出了疗养院。男孩是去给海鸥喂食的,但当他来到海滩上,看见的却是那个牧羊人和他的那群羊。
孩子,你喜欢羊呢,牧羊人跳下舢板,走到男孩身后说,我看出来了,你喜欢羊呢。
男孩蹲下来摸了摸一头绵羊的耳朵,那头羊的颈脖上套着一圈,他先是摸了摸铃铛,而后开始摸绵羊的背脊,然后贴着羊的肚皮听了听,这心跳居然有着与人的心脏一样的节奏与音色。真温暖啊!男孩不由得感叹。
我看你喜欢羊,你是真的喜欢羊呢,牧羊人的脸上堆满了笑,他说,孩子,你也买两头羊吧,很便宜的。
你说什么?男孩受惊似地跳了起来,你要把羊卖给我?
不卖没办法么,自己养的羊,能卖几个钱就是几个钱。牧羊人挤了挤眼睛说。
男孩不知该如何拒绝,掏出馒头开始喂海鸥。
那是白馒头。牧羊人说。牧羊人仍然满脸堆笑,说,这么好的白馒头,喂鸟多可惜,让我吃了吧。
男孩说,你不能吃这馒头,这是我在地上捡的,又硬又脏,这馒头只能喂海鸥。牧羊人用一种固执的眼神盯着男孩,他说,我用一头羊换你的馒头,那总行了吧?
男孩观察着他的表情,牧羊人说话好像是认真的,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朝羊群走去,边走边说,是你自己要我牵羊的,你可别反悔。
男孩挑选了那只脖颈上有铃铛的绵羊,他牵着羊跑了几步,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回头偷偷地一看,牧羊人已经躺在舢板上了。
我们知道男孩最后并没有把羊牵回到疗养院,走到半路上他就听见了工程师的呼唤,工程师的声音很焦灼也很愤怒,男孩下意识地松开了那只羊,他丢下羊朝旁侧跑了一段路,又朝前飞奔了一百米,最后站在工程师面前呼呼地喘着气。
夜晚窗外起了大风,男孩守望着海滩,他的智慧告诉他,牧羊人赶着羊离开了海滩,这么冷的夜晚,这么大的北风,他们不会留在海滩上的。男孩的眼睛却告诉他,他看见的那些白色的影子就是一群羊,一群羊正滞留在海浪飞沙之间,月光一片昏暝,他看见一头羊走进了海水中,像一朵棉花被风吹入了海里,然后便是第二头羊和第三头羊尾随着走进海水之中。男孩几乎大叫起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的就是一群投奔大海的羊,它们被牧羊人遗弃在海边,现在它们朝海上走了,它们漂浮在暗黑色的大海上,漂浮在汹涌的波浪之间。
男孩终于呜呜大哭起来,男孩的哭声使工程师感到震惊,你怎么回事?工程师慌忙抱着儿子,他说,你在想什么,你看见了什么?
羊群下海了,它们会被淹死的,男孩边哭边说,谁也不要那群羊,它们会被海水淹死的。
你在说些什么,海上哪来的羊群?工程师伏在窗台上,迷惑地眺望着远处的海面。
我们知道工程师无法安慰他的儿子。事实上男孩最挂念的是那头脖颈上挂铃铛的绵羊,是他扔下了那头羊,他不知道它是否与羊群在一起,他不知道那头羊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尖锐集中,写了一位父亲带孩子到海边度假,偶遇一群羊,孩子被羊吸引而父亲却不理解,父子之间由此产生隔膜的故事。
B.不仅是父亲,连同打牌的大人们都一样,他们都不理解孩子,不重视孩子的需要,他们对孩子的无视让孩子愤怒。
C.父亲用“成涩的液体”、“荒原”、“不平静”这样的话语向孩子描述海,暗示作为成人的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的情怀。
D.“隔膜”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一种精神困境,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借作品中的男孩、父亲、羊群等形象来传达这一主题。
【小题2】根据小说情节分析文中男孩的形象特点。
【小题3】请结合全文分析“羊”的象征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近年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一批影视作品热播,且受到社会普遍好评,引起了评论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探讨。
②从中外文学发展史来看,现实主义本来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批判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姑且不论,仅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发展而言,从新时期之初充满批判反思精神的反思文学,到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改革文学,都充分显示了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曾有的辉煌成就和社会影响力。
③然而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在大众文化消费转向的背景下,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现实主义文学一度陷于低迷,魔幻化、空灵化、娱乐化之作日渐流行。如果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状加以反思,无论从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度还是从文学对社会变革发展的影响力来看,都无法与新时期初的文学盛况相比。其中虽有多方面的社会原因,但从文学本身来看,现实主义精神的不断弱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作品引起的社会效应来看,当今时代仍然需要现实主义文学,或者说当代文学仍然需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当然,在今天开放性多样化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各种创作取向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但人民对文学介入现实生活的强烈需求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并致力于重铸现实主义文学精神。
④从创作题材来看,反映现实生活应当是现实主义的首要任务。只有直面现实生活,真实反映并强力介入生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现实主义精神。从反映生活的内容来看,不能只是满足于描写庸常化的生活,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中那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包括社会变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现实。
⑤现实主义并非自然主义式的照搬生活真实,而是要求高于生活真实达到典型化的高度。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化,并不仅限于按照生活真实进行综合创造,而是要用深刻的思想洞察现实,用高于现实的审美理想烛照现实,创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所谓创造典型人物,不只在于刻画人物鲜明独特的性格,更需要穿透人物的灵魂,在艺术审美理想的观照下,把人物真假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及其复杂性深刻揭示出来,这样才真正具有典型意义。
⑥罗兰•巴特说过,这里没有惟一的现实主义,只有不同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虽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当今也仍然呈现开放性发展状态,但其文学精神应当是相通的。倡导重铸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呼唤现实主义文学重返文学现场,使其更加有力地介入现实生活,是人民要求促进现实变革发展的需要。
(选自《上海采风月刊》2017年7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所述,不能体现文学创作“现实主义精神”的一项是(   )
A.强力介入生活现实并真实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
B.按照生活的真实进行综合创造并达到典型化的高度。
C.创造典型人物重在揭示人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复杂性。
D.引发人们积极关注文学并对社会变革发展产生影响。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批判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影响要比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更加深远。
B.大众文化消费转向使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魔幻化、空灵化、娱乐化之作流
C.当今文学创作成就无法与新时期初的文学盛况相比,为现实主义精神弱化所造成。
D.我们要倡导现实主义开放性发展,尊重不同的现实主义,也要尊重其它创作取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以市场投入为主体,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
(摘编自《政策解读:今年起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2017年06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推进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致富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目标之一。“我们想以绿橙、茶叶、石斛等种植采摘为特色,推动大里第一产业升级,同时以农旅结合的方式重点打造游客参与的特色旅游体验,游客可以自己亲手采摘新鲜茶叶和绿橙,并亲手制作自己的专属大里特色农产品。”深圳玉禾田集团项目经理薛峰介绍。
大里是黎乡,项目还计划在黎族文化上发力——打造以民宿为主,带动餐饮配套的黎族特色风情街;建设黎族手工创意园,让游客体验黎家古法酿酒等乐趣。
(摘编自《打造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2018年1月12日《海南日报》)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较于城市,必须看到农民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很脆弱,还有很多农民在为生活苦苦挣扎。一些农村修了路,却没有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面对这样的客观局面,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乡村振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改善农村经济不富裕、环境不宜居、乡风不文明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与担当,进行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真正深入乡村,为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踏踏实实做工作。
我们还应警醒,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官员出政绩的一场秀,或是只停留在专家学者理论上的热闹、媒体报道中的繁华。要找到乡村振兴的痛点、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让这股热度上下贯通,一直持续下去。
(摘编自《乡村振兴要力戒“花架子”》,2018年2月28日中国经济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提升农产品质量。
B.要确保农民全员参与和全面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
C.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绿橙、茶叶等种植采摘为特色,以农旅结合的方式重点打造特色旅游体验。
D.乡村振兴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各级政府要拿出勇气、智慧与担当,踏实工作,要改变农民的思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村经济基础仍然脆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乡村振兴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实现的。
B.海南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意在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增加大里村民收入,带动村民致富,有值得借鉴的做法。
C.有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加上媒体报道的监督,因此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花架子”现象,一定能得到及时扼制。
D.材料一是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顶层设计,材料二提供开发模式及案例,材料三表现了对乡村振兴热的冷静思考。
【小题3】建设田园综合体来振兴乡村,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二是打造创新引擎,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乡愁资源,要做好科学规划与引导。在宏观层面的总体布局中,应正确协调好新区与老区、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对乡愁特色资源有干扰影响的建筑、产业或项目,应明确处理措施。

此外,以“乡愁”为着眼点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要盲目求快、求大、求高,而要远近结合、量力而行。在模式机制上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推动小城镇特色发展方面,政府、市场、民间力量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守住乡愁文化底线;市场不能为所欲为,要遵守规矩、担起责任;民间力量不能盲目跟风,需要引导与培育。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定居者的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重新组合既有资源、要素,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就业岗位、住房保障等因素,摸清乡愁记忆的来龙去脉,充分发挥体制内外的合力,才能让小城镇保持特色、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小城镇特色发展来说,乡愁是一面镜子,一方面审视“旧”故乡过去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照亮“新”故乡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政府来讲,职责是守住底线,科学引导乡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于众多游子而言,将乡愁记忆化为建设故乡的行动才是祛除乡痛的最好良药。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记忆有一种无声无形的力量,它能让众多游子找到精神的源头。
B.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乡愁已经沦为人们记忆和节日返乡的一种痛。
C.只有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才能让小城镇保持特色、健康发展。
D.小城镇中的特色老街、有时代印记的建筑和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都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当前乡愁记忆面临困境出发,讨论了乡愁记忆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提出问题,之后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一段总说,重申乡愁的作用。
C.文章从保护原有文化和创新开发文化资源两方面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论证了怎样利用乡愁资源的问题。
D.文章论述严密,除了论证问题外,还给出了注意事项,对政府、市场、民间力量提出警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一面镜子,能审视“旧”故乡的过去,因而也能照亮“新”故乡的未来。
B.稀有的乡愁资源应该尽量保存,乡愁资源开发与利用上一定要合理。
C.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当地政府不能贪大求快。
D.如果能有效开发利用乡愁资源,就可以很好地引导我国小城镇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