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各题。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②次第:接着,转眼。③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④三五:指元宵节。⑤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⑥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⑦簇带:妆扮之意。
【小题1】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是宋朝______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
【小题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书写她流寓临安的凄苦心境。
B.“人在何处”,写词人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感慨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的身世。
C.“次第岂无风雨”,含蓄地表达经历不幸后,对世事难料、祸患不测的恐惧心理。
D.“谢他酒朋诗侣”、“怕见夜间出去”,表明词人虽逢元宵佳节,却无心外出游赏。
【小题3】这首诗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1 03:0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 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召李,使服隐姓名   易:改变
B.众皆不 顾:顾惜
C.众皆,或有怒者 哂:讥笑
D.然皆句读不之诗尔     葺:修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创作始于唐,到了五代的时候,《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开始流传。
B.李清照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指出这些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C.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萁之诗”。
D.李清照认为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⑵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4】对词创作,李清照提出了哪些审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