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给与)所善者上之。……《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赐以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2)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 :“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 :“公无归洛,留天子,活百姓。 ”

(3)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诏令子康扶入对,且曰:“毋拜。”遂罢青苗钱,复常平粜籴法。两宫虚己以听。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4) 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五》)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留天子(__________) (2)衣菲食以终其身(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第(2)段中“活百姓”的“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畀以所者上之B.田夫野老皆为司马相公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D.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赐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 皆手加额曰
B.以为贤苟悦《汉纪》 学无所不通
C.妇人孺子亦知其君实也 之益力
D.忽得语涩疾,疑死   诏令子康扶入对,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为现代汉语
(1)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
(2)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
【小题5】第(4)段提到——“光于物澹然无所好”,请联系材料《训俭示康》中的内容,加以印证。
【小题6】结合具体内容,试分析选文在塑造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10:1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
田况字元均,其先冀州信都人。晋乱,祖行周没于契丹。父延昭,景德中脱身南归,性沈鸷,教子甚严,累官至太子率府率。况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举进士甲科,补江陵府推官,再调楚州判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寻为陕西宣抚副使,还领三班院。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诏况处置之。既而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况督诸将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构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迁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忧,诏起复,固辞。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既葬,托边事求见,泣请终制,仁宗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况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况至,拊循教诲,以期其克自拔,岁余,蜀地晏如。至和元年,擢枢密副使,遂为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宣简。
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始,契丹寇澶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延昭生八男,子多知名,况长子也。保州之役,况坑杀降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后大用之。然卒无子,以兄子为后。
论曰:况有文武才略,言事精畅,然欲惩兵骄,乃坑降卒,弗忌阴祸,惜哉!
(节选自《宋史·田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B.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C.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D.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甲科”指参加进士科考试,也可指在该考试得中高第。隋朝始置进士科目,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B.“契丹”一般又称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直到如今俄语称中国,仍然是“契丹”。
C.“起复”指在封建王朝时代,官吏守丧尚未期满而重新起用,明清时称之为“夺情”。
D.“终制”指在父母、祖父母去世之后,按照礼制规定服满三年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庆之典等,也称“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年少有大志,喜好读书求学。后来他不但考中了进士,而且参与了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B.田况处事果决,但又残忍无情。在招降后,他将发动叛乱的四百二十九名士兵全部活埋。尽管受到朝廷赏识,但史臣并不以为然。
C.田况为人孝顺,为父守丧三年。在父亲去世后,他托言边疆有事需当面启奏,哭泣着恳求服满三年之丧,仁宗也为之感动并同意了。
D.田况宅心仁厚,十分爱护百姓。在升任右谏议大夫、成都知府之后,他对百姓实施教化政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至,拊循教诲,以期其克自拔,岁余,蜀地晏如。
(2)始,契丹寇渲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 ”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
②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青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日:“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阁远,书奏不报。
明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元大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从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拔为第一   拔:选拔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希望
C.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结交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 君其勉之 ②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① 建都督统御于其中 ②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① 为宰相,安事二姓 ②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D.① 然犹不忍 ②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文天祥为挽救时局所做的事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2)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为之延誉  延誉:传播美名
B.不先王之政故也    法:效法
C.乞不进用  次:次序
D.朝廷每欲以美官    畀:给予
【小题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陛下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孰能讥之乎
B.期合当世之变/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收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举匏樽相属
D.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安石才干及胆识的一组是( )
①其属文动笔如飞
②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③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
④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
⑤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⑥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解说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并且过目不忘。文思敏捷,曾受到欧阳修的赞誉。
B.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文彦博做宰相时,曾极力推荐王安石,希望皇帝破格进用,以激励世风。
C.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由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
D.朝廷曾屡次征召王安石,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士大夫都很遗憾未能与他相识。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2)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②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③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偿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④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祖尝与语,之(____)
(2)读之竟日(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朕固不为迁官(____)
A.本来 B.坚固
C.确实 D.坚持、坚决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____)
A.心灵肮脏默默无闻
B.心灵肮脏因循守旧
C.心胸狭窄默默无闻
D.心胸狭窄因循守旧
【小题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B.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C.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D.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小题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小题5】第③段“太祖乃悟”,是推断太祖悟出了什么?
【小题6】第④段赵普“力荐太祖嫌臣”,反映了赵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