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北京“红黄蓝事件”引发了幼教系统大地震,是对幼教产业化的一记警钟。数据显示,今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已经有直营园80家,加盟园175家,直营+加盟的亲子园853家。业内人士分析,幼儿园属于重资产业务,拥有100家以上直营幼儿园的幼教集团屈指可数,必须借助简单粗暴资本的力量并购整合,而幼教项目毛利率不到20%,为保障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在师资、内容等方面的投入比重将难以保证。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幼儿园营利性的迟到确认,以及全面二胎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在中产阶级父母普遍的育儿焦虑下,幼教产业化将迎来政策和人口双重红利。幼教社会化乃至产业化势不可当。那些早教机构、知名幼儿园已经通过各种营销渠道为父母们做了早期的市场培养,父母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想为下一代选择更好的幼儿机构,而选择时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一些“高大上”的标签—双语、国际、外教、簇新的校舍及各种时髦的教育理念。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对教育中人的因素的忽视,那其实是一个幼儿园更本质的活性因素—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以及师生关系的构建。
材料二
中欧幼儿教师现状比较
项目 | 财政投入(占GDP) | 薪资(人民币) | 学历 | 工作量 |
中国 | 0.04% | 3000元\月 | 专科及以下79% | 10小时\日 |
欧盟 | 0.5% | 45000元\月 | 本科及以上93% | 5.5小时\日 |
赫尔曼财政投入与回报比
学段 | 0—3岁 | 3—4岁 | 小学 | 大学 |
投入(美元) | 1 | 1 | 1 | 1 |
回报(美元) | 18 | 7 | 3 | 1 |
[注]赫尔曼: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材料三
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唯独学前教育没有立法,而填补学前教育的刚需又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儿童的数量为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这个数字比上年增加了19.56万人。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教师和孩子的比例是1:17.6,也就是一个老师要看近17.6个孩子。而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规定,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国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7—1:9.即便按照师幼比最低标准1:9来计算,幼师缺口也在240万人。
材料四
2003年,正值民间办园爆涨期,毕业于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胡华,带着一种给中国幼教事业开创新时代的使命感,受中华女子学院的邀请,在亚运村办了一所体制内的私营幼儿园,并出任园长。第一年只收了14个孩子,如今已有246个孩子,54名教师。这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幼儿园,与它良好的口碑与名气相比,校园朴素得令人惊讶,操场甚至没有塑胶,就是普通砖地。胡华告诉记者,看一所幼儿园好不好,其实特别简单。不是看硬件或标签,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看看孩子的眼睛亮不亮,看看老师是不是仁慈。学校通称为“花花草草幼儿园”,胡华就叫“蒲公英老师”。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应动员起来,为孩子重建爱的庇护所。
(以上材料均出自《生活周刊》966期)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幼教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幼教系统早就存在很多问题,“红黄蓝事件”只是导火索,诱发了诸多弊端大曝光。 |
B.中国幼儿教师学历偏低,薪酬又不高,却超负荷工作,这都源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
C.根据赫尔曼的调查数据,政府教育投入回报与学段成反比,学段越低,教育投入回报率越高。 |
D.中国现阶段师幼比与国家标准相比,明显偏低,师资缺口较大,加大培养幼师力度刻不容缓。 |
A.材料一以红黄蓝集团为例,暴露了中国当前幼教市场的发展乱象,并指明未来发展前景。 |
B.幼教产业化发展迅猛,与生育开放、家长焦虑、商家趋利等因素有关,与政府干预无关。 |
C.四则材料出现大量数据,增强了新闻的准确、客观、真实性,对比中又能突出新闻的感染力。 |
D.材料三揭示了中国幼教现阶段存在的根本性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
E.胡华的幼儿园是成功的范例,这主要是因为它摈弃奢华与空洞,回归教育本真,关注爱和人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