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11:0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推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騲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化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中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英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要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美加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英知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卷九)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而周此以兴 用:因此
C.尽党人而释之     解:释放
D.而舜为聪明之圣者 称:宣称
【小题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二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三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2)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需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高祖、炀帝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

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完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

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亩、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

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太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B.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C.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D.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始于战国,即帝王侍从官。隋唐时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
B.待诏,唐初置翰林院,凡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使待诏命,唐玄宗时遂为官名,称翰林待诏。
C.表,就是奏章,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用来谢恩的文体,如《陈情表》,与“疏”相同。
D.刺史,汉文帝始设,以巡行郡县监察各地,后来职权进一步扩大唐代刺史就是地方的军事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家世显赫,少年丧父,后来家境贫穷,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B.元稹担任谏官后,事无不言,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于是主张选用正直有品行之士任宫官,并呈献《教本书》给皇上。
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遭受责罚,也引起与严砺关系深厚的人对他的嫉恨。
D.元稹与白居易齐名,被时人并称为元白。诗作引起当朝宰相令狐楚的欣赏,令狐楚读了元稹的诗作后认为他就是当时的鲍照、谢灵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
(2)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
【小题5】元稹身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小题1】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B.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C.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D.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没有年号,秦及秦以后才有年号的出现。
B.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设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时五品以上的官员着绯袍,佩银鱼袋。
D.京畿一词出现于唐朝,当时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适擅长写诗,又有过人的才识,因而受到赏识,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来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唯一一位诗人。
B.高适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招致李辅国等权贵的忌恨,故因谗言由谏议大夫一职降为太子少詹事职务。
C.高适有政治远见,曾判断永王叛乱必定失败,肃宗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
D.高适喜欢谈霸王之道的大方略,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又讲究节义,但是他的言谈超过了他的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
(2)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

同类题5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日;“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软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简注)
①金石遗文:指欧阳修《集古录》中所收的金石拓本。②太山:泰山。③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④涿鹿之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⑤轩裳珪组:指古代大臣所乘的车马、所穿的服饰、所拿的印信、所佩的绶带,这里借指官场事务。⑥赐其骸骨:指皇帝准许其告老退休。
(阅读指要)
《六一居士传》是欧阳修写的一篇自传。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生动抒写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情趣和超然心态。文章语言幽默,生动形象,恬淡多姿,真摯感人,情趣盎然,一个对人生有深刻体验、淡泊功名利禄,自得平静闲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本文称得上是传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六一居士初滁山(__________)
(2)而屡其号(__________)
(3)使吾形不病而已(__________)
(4)一日天子恻然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六一,谓也 ②徐公能及君也
B.①是为五一,奈何 ②无他,但手熟
C.①方其得意五物也 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①贪过分荣禄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本文中“客”起到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回答。
【小题4】作者希望摆脱“世事之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全文看,作者自号“六一居士”的意图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小题6】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