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2005~2010年图:“外来人口流向调查统计图”,回答题。
该市外来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大。
B.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下降,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C.郊区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使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
D.使城市化水平下降,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3-12-17 10:3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表示欧洲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2000~200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小题2】促进这些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城市环境的改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同类题2
读“日本某市区域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城区人口过多,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图中能够反映该市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
(2)A城区时有酸雨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生活大量燃烧
。夏季,酸雨可能向
方向移动。
(3)图中B海域曾出现“赤潮”,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同类题3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一定低于发达国家。
同类题4
图为某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图中的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10年该省城市化水平进入了后期阶段
B.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同类题5
下图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城市化水平最接近50%的是
A.1980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10年
【小题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产业结构改变
B.科学技术进步
C.社会经济发展
D.对外开放程度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