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4年底我国某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50.22%,较2013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城市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
【小题2】该省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增长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B.农业现代化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
C.农村人口大量到沿海地区打工
D.工业化水平提高, 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8-11 06:2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示意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小题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其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的观念
B.发展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小题3】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合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同类题2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B.在发展中国家暴露的最早
C.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D.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类题3
“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对就地渗透、吸收、存蓄雨水;遇到干旱时再将存蓄的雨水“吐”出来,加以循环利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更具生态魅力。2015年4月,济南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读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及指标分解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大气循环
B.水循环
C.生物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小题2】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
① 水资源化利用 ②缓鳃城市内涝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3】为了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济南市需大力推行的合理措施有
A.大型地下管网建设
B.开挖大型湖泊
C.建设下凹式绿地
D.硬化河床
同类题4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小题2】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小题3】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同类题5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人口密度很小
C.农村人口为2500万
D.大约30%的人口在城市居住
【小题2】此图的人口构成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印度
B.美国
C.中国
D.韩国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