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皖南地区毗邻长三角, 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皖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
B.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
C.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
D.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充足,技术雄厚
【小题2】皖南地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①小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镇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③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待遇不平等
④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3】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关于该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已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B.目前该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程度高
C.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
D.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使用大型机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7-19 10:1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关于中心商务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心商务区只提供商务服务
②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③中心商务区的建筑物往往在市区里是最高的
④中心商务区服务遍及全市,各种交通工具都可以方便地到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2
下表示意江苏省南京市1980—2012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注:表中3.2表示1980—2012年有3.2%林地转变为耕地),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
耕地
林地
绿地
水面
建设用地
合计
1980年
耕地
39.5
0.9
5.6
5.5
15.8
67.3
林地
3.2
14.1
0.4
0.8
1.6
20.1
绿地
0
0.1
0.2
0.1
0.6
1.0
水面
2.2
0.1
0.3
1.8
1.2
5.6
建设用地
2.7
0.1
0.6
0.6
2.0
6.0
合计
47.6
15.3
7.1
8.8
21.1
100
【小题1】1980—2012年南京市下列土地利用类型比重明显减少的有
①耕地②林地③绿地④水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1980—2012年南京市绿地主要转化为
A.水面
B.建设用地
C.林地
D.耕地
【小题3】1980—2012年南京市建设用地占比的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气温升高②降水减少③下渗减少④径流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同类题3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A.a—b—c
B.b—c—a
C.c—a—b
D.b—a—c
【小题2】图中能显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
A.广州
B.香港
C.深圳
D.澳门
同类题4
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哪些?(至少答三点)
(2)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3)城市化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哪些?(至少答三点)
同类题5
我国已形成东(上海浦东)中(武汉和长株潭等)西(成渝)、南(深圳)北(天津滨海)兼顾的改革试点版图,改革逐渐从外围走向核心。下图为我国试点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我国试点新区分布图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内 ②沿海和沿江分布 ③北方多,南方少 ④东部多,中西部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下列关于试点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浦东——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B.天津滨海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旅游资源
C.长株潭城市圈——石油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
D.成渝都市圈——天然气和水能资源丰富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