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小题1】某学生收集整理古诗,适合收录这首诗的自编集是( )
A.《格律菁华》B.《古体集锦》C.《诗余精选》D.《乐府诗选》
【小题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刚劲凝练B.清新隽永C.哀婉柔美D.沉郁顿挫
【小题3】赏析这首诗颈联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8 12:4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上人书

王安石(北宋)

(1)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2)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独谓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

(3)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4)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耶?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小题1】可填入第(3)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盍B.孰C.其D.何
【小题2】不符合作者为文主张的一项是(    )。
A.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B.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C.以适用为本
D.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
【小题3】对第一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要讲求文化性,绝句这一点,文章就无法传播。
B.语言要有文采,人们认为拒绝这一点,文章就无法传播。
C.语言要讲求文化性,但人们认为文采也是必要的。
D.语言要讲究文采,但辞藻彩饰并不是语言的第一要素。
【小题4】王安石的文章以逻辑严密著称,请结合第(3)段进行分析。
【小题5】请对作者为文的主张加以评析。

同类题4

阅读《游褒禅山记》的有关文句,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世。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B.夫夷以近  夷:平坦
C.不随以止也 随:随便
D.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小题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②句用法相同,③④句用法相同B.①②句用法相同,③④句用法不同
C.①②句用法不同,③④句用法相同D.①②句用法不同,③④句用法不同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