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苏武传》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小题1】《苏武传》选自《    》,它是一部    (体例)断代史书。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武益愈(______________)   (2)会论虞常(_____________)
(3)马畜弥山(______________) (4)畔主背亲(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中与例句“剑斩虞常已”中的“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使其从者褐(《廉颇蔺相如列传》)
B.范增数项王(《鸿门宴》)
C.秦伯素服次(《秦晋殽之战》)
D.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小题4】下列四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犯乃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单于壮其节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空以身膏草野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与君为兄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小题6】根据第②段文字,从对比的角度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苏武这个人物形象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11:5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选自《汉书•周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以为可大事  属:委托
B.东乡坐之 责:要求
C.为我语  趣:赶快
D.勃太子胜之之    尚:尊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
B.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C.周勃质朴倔强,不喜文辞。他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皇帝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
(2)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卫律,原为汉朝官员,曾出使匈奴,后投降匈奴,被封为丁零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马畜山( )(2)知我不降明(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斩常虞//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其长吏B.反欲两主//吾妻之我者
C.空以身草野//鱼虾而友麋鹿D.羝乃得归//置人所鱼腹中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选文通过“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的环境及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假吏常惠,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副使张胜。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小题5】第①段表现出苏武那些品质?请结合文意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及卫律所降者 及还,须发尽白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C.虞常果引张胜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幸蒙其赏赐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单于愈益欲降之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
A.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以勇气闻于诸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日:“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B.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 秩:有条理
C.霍光其奏,免武官 寝:搁置不理
D.以武著节老臣,令朔望,   朝:入朝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足下还归,扬名匈奴 青,取之于蓝,而青
B.陵泣下数行,与武决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
B.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C.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D.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小题4】下列对文段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在匈奴和汉达成和议后,汉廷寻求苏武等人,还撒谎说苏武已死,直到汉使者使用计谋说收到大雁传书,才承认并道歉,可见单于的狡诈。
B.李陵得知苏武将回汉,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起舞泪别的一番话,说明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投降匈奴也深感羞愧,体现了他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C.大将军霍光明知苏武的儿子参与了谋反,他属下主管刑狱的长史官又上书请求逮捕苏武,却置若罔闻,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可见他对苏武的敬重。
D.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同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可见他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确实令人敬佩。
【小题5】请把下面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吏,数为掾吏所詈。蔡父奇其貌,日“有封候貌,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安,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尊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史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丁母忧,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方进内惭,上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重如此。
绥和二年,薨。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注)①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显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C.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D.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是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C.外戚,是指帝王的亲戚,但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也称“外家”“戚畹”。
D.疏,又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外还有奏、表、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宽容谦逊。方进在处理胡常问题时,没有与他针锋相对,而是派遣门下诸生去他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胡常最终被感动。
B.翟方进忠直敢言。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傲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符合上下之礼,王道纲常,于是上奏皇上。
C.翟方进严于律己。方进加强自身修养,供养后母十分孝顺,后母去世,他遵从国家制度,待守丧期结束才回来做官。
D.翟方进备受重视。崔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因大逆不道被诛杀,与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皇上也因他是重臣为其隐瞒。
【小题4】把下面两个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