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给我一个解释

张晓风

①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么美丽的石榴。石榴装在一个麻包里,由乡下亲戚扛了来。石榴在桌上滚落出来,浑圆艳红,微微有些霜溜过的老涩,轻轻一碰就要爆裂。爆裂以后则恍如什么大盗的私囊,里面紧紧裹着密密实实的、闪烁生光的珠宝粒子。

②那时我五岁,住南京,那石榴对我而言是故乡徐州的颜色,一生一世不能忘记。和石榴一样难忘的是父亲讲的故事:“从前有对兄弟,哥哥老是会说大话,说多了,也没人肯信了,但他兄弟人好,老是替哥哥打圆场。有一次,哥哥说:‘你们大概从来没看过到这么大的风——把我家的井都刮到篱笆外头去啦!’大家不信,弟弟说:‘不错,风真的很大,但不是把井刮到篱芭外头去了,是把篱笆刮到井里头来了!”

③我偏着头,听着离奇的兄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所感动。只觉心头沉甸甸的,跟装满美丽石榴的麻包似的,竟怎么也忘不了那故事里活龙活现的两兄弟。

④那故事一直尾随我,连同那美丽如神话如魔术的石榴,全是我童年时代好得介乎虚实之间的东西。

⑤四十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感动我的是什么——是那弟弟娓娓的解释,那言语间有委屈、有温柔、有慈祥和悲悯。或者,照儒者的说法,是有恕道。

⑥长大以后,又听到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几个人在联句,有人为了凑韵脚,居然冒出一句“飞来柳絮片片红”的句子,用者无不面面相觑。天下柳絮当然都是白的,但“白”不押韵,奈何?解围的才子出面了,他为那人在前面凑加了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那柳絮便立刻红得有道理了。我每想及这样的诗境,便不觉为其中的美感瞪目结舌。三月天,桃花渡口红霞烈山,一时天地皆来,不知情的柳絮一头栽进去,当然也活该要跟万物红成一气。这样动人的句子,叫人不禁要俯身自视,怕自己也正站在夹岸桃花和落日夕照之间,怕自己的衣襟也不免沾上一片酒红。圣经上说:“爱心能逃过错。”在我看来,因爱而生的解释才能把事情美满化解。所谓化解不是没有是非,而是超越是非,就算有过错也因那善意的解释如明矾入井,遂令浊扬沉淀,水质复归澄莹。

⑦女儿天性浑厚,有一次,小学年纪的她对我说:“你每次说五点回家,就会六点回来,说九点回家,结果就会十点回来——我后来想通了,原来你说的是出发时间,路上一小时你忘了加进去。”我听了不知该说什么。我回家晚,并不是因为忘了计算路上的时间,而是因为我生性贪溺,贪读一页书、贪写一段文字、贪一段山色……而小女孩说得如此宽厚,简直是鲍叔牙。

⑧两千多年前的鲍叔牙似乎早已拿定主意,无论如何总要把管仲说成好人。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多取利润,鲍叔牙说:“他不是贪心,是因为他家穷。”管仲三次做官都给人辞了,鲍叔牙说:“不是他不长进,是他一时运气不好。”管仲打三次仗,每次都败亡逃走,鲍叔牙说:“不要骂他胆小鬼,他是因为家有老母。”鲍叔牙赢了,对于一个永远有本事把你解释成圣人的人,你只好自肃自策,把自己真的变成圣人。

⑨在红尘素居,诸事碌碌中,更是不免需要一番解释的。孩子小的时候,做母亲的糊里糊涂地便已就任了“解释者”的职位。记得小男孩初入幼稚园,穿着粉红色的小围兜来问我,为什么他的围兜是这种颜色。我说:“因为你们正像玫瑰花瓣一样可爱呀!”“那中班为什么就穿蓝兜?”“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蓝色又高又亮啊。”“白围兜呢?大班穿白围兜。”“白,就像天上的白云,是很干净很纯洁的意思。”他忽然开心地笑了,表情竟是惊喜,似乎没料到小小围兜里居然藏着那么多的神秘。我也吓了一跳,原来孩子要的只是那么少,只要一番小小的道理,就算信口说的,就够他着迷好几个月了。

⑩十几年过去了。午夜灯下,那小男孩用当年玩积木的手在探索分子的结构。黑白小球结成奇异诡秘的勾连,像一扎紧紧的玫瑰花束,又像一篇布局繁复却又条理井然无懈可击的小说。

 “这是正十二面烷。”他说,我惊讶这模拟的小球竟如此匀称优雅,黑球代表碳、白球代表氢,二者的盈虚消长便也算物华天宝了。

 “这是赫素烯。”

 “这是……”

我满心感激,上天何其厚我,那个曾要求我把整个世界一一解释给他听的小男孩,现在居然用他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向我解释我所不了解的另一个世界。

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签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回首再看一看这可惊可叹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注定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并且也欣喜地看到人们如何用智慧、用言词、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做出圆融的解释。

【小题1】第①段和第④段两次写到“石榴”,其作用分别是:
(1)第①段:________;(2)第④段:________。
【小题2】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站在作者构思的角度,简析第⑧段和第⑨段之间的关联。
【小题4】联系全文,对文章标题“给我一个解释”做出阐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3 09:4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你美丽的流域

张晓风(台湾)

推着车子从闸口出来,才发觉行李有多重,不该逞能,应该叫丈夫来接的,一抬头,熟悉的笑容迎面而来——

“不是说,叫你别来接我吗?”看到人,我又嘴硬了。

“你叫我别来的时候,我心里已经决定要来了,答应你不来只是为了让你惊喜嘛!”

我没说话,两人一起推着车子走,仿佛举足处可以踏尽天涯。

“孙越说,他想来接你。”

“接什么接,七十分钟的飞机,去演一个讲就回来了,要接什么?”

“孙越有事找你,他想发起个捐血运动,找你帮忙宣传。”

“他怎么想到我的?”

“他知道你在香港捐过血——是我告诉他的。”

孙越——这家伙也真是,我这小小的秘密,难道也非得公开出来不可吗?

1983年9月我受聘到香港去教半年书。临先前是虽然千头万绪,匆忙间仍跳上台北新公园的捐血车,想留下一点别时的礼物,可惜验血结果竟然说血红素不够,原来我还是一个“文弱女子”。

1984年2月合约期满,要离开的那段日子,才忽然发现自己爱这座城有多深。窗前水波上黎明之际的海鸥,学校附近大树上聒噪的黄昏喜鹊,教室里为我唱惜别曲的学生,深夜里打电话问我冬衣够不够的友人,市场里卖猪肠粉的和善老妇,小屋一角养得翠生生的鸟巢蕨……

用什么方法来回报这个拥抱过的地方呢?这个我一心要向它感谢的土地。

我想起在报上看到的一则广告:

有个人,拿着机器住大石头里钻,旁边一行英文字,意思说:“因为,钻石头是钻不出什么血来的——所以,请把你的血给我们一点。

乍看之下,心里不觉一痛,难道我就是那石头吗?冷硬绝缘,没有血脉,没有体温,在钻探机下碎骨裂髓也找不出一丝殷红。不是的,我也有情的沃土和血的川原,但是我为什么不曾捐一次血呢?只因我是个“被拒绝捐血的人”,可是——也许可以再试一下,说不定香港标准松些,我就可以过关了。

用一口破英文和破广东话,我按着广告上的指示打电话去问红十字会,这类事如果问“老香港”应该更清楚,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只好自己去碰。

还有什么比血更好呢,如果你爱一块土地,如果你感激周围的关爱,如果你回顾岁月之际一心谢恩,如果你喜欢跟那块土地生活时的自己,留下一点血应该是最好的赠礼吧。

那一天是2月6号,我赶到金钟,找到红十字会,那一带面临湾仔,有很好的海景。

“你的血要指定捐给什么人。”办事的职员客气地拿着表格要为我填上。

我一时愣住,不,不捐给什么人,谁需要就可以拿去。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是光与光的互照,水与水的交流,哪里还需要指定?凡世之人又真能指定什么、专断什么呢?小小的水滴,不过想回归大地和海洋,谁又真能指定自己的落点?幽微的星光,不过想用最温柔的方式说明自己的一度心事,又怎有权力预定在几千几百年后,落入某一个人的视线?

“不,不指定,”我淡淡一笑,“随便给谁都好。”

终于躺上了捐血椅,心中有着偷渡成功的窃喜,原来香港不这么严,我通过了,多好的事,护士走来,为我打了麻醉针。他们真好,真体贴。我瞪着眼看血慢慢地流入血袋,多好看的殷红色,比火更红,比太阳更红,比酒更红,原来人体竟是这么美丽的流域啊!

离开红十字会的时候,办事小姐要我留地址。

“我明天就回台湾呢!”

谁又是真正有地址的人呢?谁不是时间的过客呢?如果世间真有地址一事,岂不是在一句话落地生根的他人的心田上,或者一滴血如何流相互灌注的渠道间——所谓地址,还能是什么呢?

快乐,加上轻微的疲倦,此刻想做的事竟是想到天象馆去看一场名叫《黑洞》的影片,那其间有多少茫茫宇宙不可解不可触的奥秘,而我们是小小的凡人,需要人与人之间无伪的关怀。但明天要走,有太多有待收拾有待整理的箱子和感情,便决定要回到我寓寄的小楼去。

那一天,我会记得,1984年2月6日,告别我所爱的一个城,飞回我更爱的另一个城,别离是一袋血。那血为谁所获,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自己的收获。我感觉自己是一条流量丰沛的大河,可以布下世间最不需牵挂的天涯深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呢?

(有删节)

【小题1】文章写的是献血,开头却写爱人来接行的情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2】文章结尾说“可以布下世间最不需牵挂的天涯深情。”既是“天涯深情”,又为什么说“最不需要牵挂”?请分条概述其理由。
【小题3】这篇文章中有不少语句意蕴丰富,结合修辞手法的使用,品味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①钻石头是钻不出什么血来的——所以,请把你的血给我们一点。
②多好看的殷红色,比火更红,比太阳更红,比酒更红,原来人体竟是这么美丽的流域啊!
【小题4】某著名的编辑评价作者是一位“有传统教养的现代女性”。请你依据本文,探究作者“传统教养”或“现代女性”的具体体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鼻子底下就是路

张晓风

走下地下铁,只见中环车站人潮汹涌,是名副其实的“潮”,一波复一波,一涛叠一涛。在世界各大城的地下铁里香港因为开始得晚,反而后来居上,做得非常壮观利落。但车站也的确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却偏偏会走回来。

我站住,盘算一番,要去找个人来问话。虽然满车站都是人,但我问路自有精挑细选的原则:

第一、此人必须慈眉善目,犯不上问路问上凶煞恶神。

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须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话没说完,他已窜到十公尺外去了,问了等于白问。

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对夫妇或情侣最好,一方面“一箭双雕”,两个人里面至少总有一个会知道你要问的路,另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当自危,陌生人上来搭话,难免让人害怕,一对人就自然而然的胆子大多了。

第四、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问上话也不错,他们偶或一时兴起,也会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第五、站在路边作等人状的年轻人千万别去问,他们的一颗心早因为对方的迟到急得沸腾起来,那里有情绪理你,他和你说话之际,一分神说不定就和对方错过了,那怎么可以!

今天运气不错,那两个边说边笑的、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看起来就很理想,我于是赶上前去,问:

“母该垒,(不该你,即对不起之意)‘德铺道中’顶航(顶是“怎”的意思,航是“行走”的意思)?”我用的是新学的广东话。

“啊,果边航(这边行)就得了(就可以了)!”两人还把我送到正确的出口处,指了方向,甚至还问我是不是台湾来的,才道了再见。

其实,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图的,但我喜欢问路,地图太现代感了我不习惯,我仍然喜欢旧小说里的行路人,跨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马唱声喏,对路边下棋的老者问道:

“老伯,此去柳家庄悦来客栈打哪里走?约莫还有多远脚程?”

老者抬头,骑者一脸英气逼人,老者为他指了路,无限可能的情节在读者面前展开……我爱的是这种问路,问路几乎是我的碰到机会就要发作的怪癖,原因很简单,我喜欢问路。

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问路,则和外婆有很大的关系。外婆不识字,且又早逝,我对她的记忆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欢自己捻棉成线,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线,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点却是从母亲听来的:

“小时候,你外婆常支使我们去跑腿,叫我们到XX路去办事,我从小胆小,就说:‘妈妈,那条路在哪里?我不会走啊!’你外婆脾气坏,立刻骂起来,‘不认路,不认路,你真没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听不懂,说:‘妈妈,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来才明白,原来你外婆是说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问路!”

我从那一刹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识字的智慧,她把长工短工田产地产管得井井有条的精力以及她蛮横的坏脾气。

由于外婆的一句话,我总是告诉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宁可一路走一路问,宁可在别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宁可像赖皮的小幺儿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风。渐渐的才发现能去问路也是一桩权利,是立志不做圣贤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权利

每次,我所问到的,岂只是一条路的方向,难道不也是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颗犹温的心吗?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贤以求大音,所要问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吗?

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谁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天涯的道路也无非边走边问,一路问出来的啊!

【小题1】文章开头描写了车站人群汹涌的情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2】作者为什么喜欢问路?请结合全文,简要解说。
【小题3】请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作简要分析。
渐渐的才发现能去问路也是一桩权利,是立志不做圣贤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权利。
【小题4】“问路”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体触碰陌生人心灵的过程,请依据文本探究作者对这一点的体会和思考。

同类题3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我看多了

张晓风

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

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

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

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

“这古堡200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岁呢?)没有人见过那栋100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1000栋,也会有500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他不过是跟200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

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

【小题1】简析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
【小题2】作者花大量笔墨引述导游的话的作用是
【小题3】画线句“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中“窃取”一词的妙处
【小题4】对画线句中“有人”的观点,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其理由是什么?
【小题5】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以“我看多了”为题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顿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着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棵间忽然幽阒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像,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像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像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像去弥补假设。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小题1】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文章一开头就说自己老是听到“你们来晚了!”这句话?
【小题2】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划线部分句子的含义
(1)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2)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小题3】作者经常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他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阐述其心态的变化过程。
【小题4】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请你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替作者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有

张晓风

那天下午回家,心里好不如意,坐在窗前,禁不住地怜悯起自己来。

窗棂间爬着一溜紫藤,隔着青纱和我对坐着,在微凉的秋风里和我互诉哀愁。

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总得不到你所渴望的公平。你努力了,可是并不成功,因为掌握你成功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我也许并不希罕那份成功,可是,心里总不免有一份受愚的感觉。就像小时候你站在糖食店的门口。那里有一份抽奖的牌子。你的眼睛望着那最大最漂亮的奖品,可是你总抽不着,你袋子里的镍币空了,可是那份希望仍然高高地悬着。直到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份奖额,那些藏在一排排红纸后面的签全是些空白的或者是近于空白的小奖。

那串紫藤这些日子以来美得有些神奇。风一过的时候,醉红乱旋,把怜人的红意都荡到隔窗的小室中来了。唉,这样美丽的下午,把一腔怨烦衬得更不协调了。翠生生的叶子簌簌作响,如同檐前的铜铃,悬着整个风季的音乐。这音乐和蓝天是协调的,和那一滴滴晶莹的红也是协调的——只是和我受愚的心不协调。

其实我们已经受愚多次了,而这么多次,竟没有能改变我们的心,我们仍然对人抱着孩子式的信任,仍然固执地期望着良善。仍然宁可被人负,而不负人。

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可是扑进来的总是蝙蝠。

我站起身,眼前的绿烟红雾缭绕着,使我有着微微眩昏的感觉,遮不住的晚霞破墙而来,我在那光辉中立着,洒金的分量很沉重地压着我。

“这些都是你的,孩子,这一切。”

一个遥远而又清晰的声音穿过脆薄的叶子传来,很柔和,很有力,很使我震惊。

“我的?”

“是的,我给了你很久了。”

“唔,我不知道。”

“我晓得。”他说,声音里流溢着悲悯,“你太忙。”

我哭了,虽然没有责备。

等我抬起头来的时候,那声音便悄悄隐去了,只有柔和的晚风久久不肯散去。我疲倦地坐下去,疲于一个下午的怨怒。

我真是很愚蠢,比我所想像的更愚蠢,其实我一直是这么富有的,我竟然茫无所知,我老是计较着,老是不够洒脱。

有微小的钥匙转动的声音,是他回来了。他总是想偷偷地走进来,让我有一个小小的惊喜,可是他办不到,他的步子又重又实。

现在他是站在我的背后了,那熟悉的皮夹克的气息四面袭来。

“不值得的。”他说,“为那些事失望是太廉价了。”

“我晓得,”我玩着一裙阳光喷射的洒金点子,“其实也没有什么。”

“人只有两种,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幸福的人不能因不幸的事变成不幸福,不幸福的人也不能因幸运的事变成幸福。”

他的目光俯视着,那里面重复地写着一行最美丽的字眼,我立刻再一次知道我是属于哪一类了。

“你一定不晓得的,”我怯怯地说,“我今天才发现,我有好多好多东西。”

“真的那么多吗?”

“真的,以前我总觉得那些东西是上苍赐予全人类的,但今天我知道,那是我的,我一个人的。”

“你好富有。”

“是的,很富有。我真的相信,如果今天黄昏时宇宙间只有我一个人,那些晚霞仍然会排铺在天上的,那些花龙儿仍然会开成一片红色的银河系的。”

忽然我发现那些柔柔的须茎开始在风中探索,从窗棂间望出去,晚霞的颜色全被这些纤纤约约的小触须给抖乱了,乱得很鲜活。

我再也想不起刚才忧愁的真正原因了。我为自己的庸俗愕然了好一会儿。

有一堆温柔的火焰从他双眼中升起。我们在渐冷的慕色里互望着。

“你还有我,不要忘记。”他的声音有如冬夜的音乐,把人圈在一团遥远的烛光里。

我有着的,这一切我一直有着的,我怎么会忽略呢?我还能要求些什么呢?

那些叶片在风里翻着浅绿的浪,如同一列编磬,敲出很古典的音色。我忽然听出,这是最美的一次演奏,在整个长长的秋季里。

(摘自《张晓风经典作品》)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遥远而又清晰的声音”告诉“我”拥有一切,这一场景看似玄幻,实则表现了“我”在美好自然面前的自我觉醒。
B.文章善用对话表现人物,如“我”与家人的对话,既能表现家人的睿智、体贴,又能传神入微地表现“我”的聪慧、知足。
C.文章重点突出了“我”一直拥有的紫藤和晚霞,通过描写紫藤和晚霞前后不同的特征,艺术地表现了“我”的内心变化。
D.文章语言形象优美,意味深远,如将叶子的声响比作檐前铜铃悬着的音乐,营造出空灵的意境,暗示出生活本身的美好。
【小题2】请简要梳理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标题“我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