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发展延续到今天,其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已经数不胜数,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学者 也随之数不胜数。如果以是否掌握、传承体系性的历史知识为基准来划分,则除了历史学者外, 其余学者都可笼统地称为非历史专业学者;而历史学者中又可细分为中国史学者、世界史学者、 某种专门史学者等。

各种历史学者,不言而喻,都重视对历史的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至于非历史专业的学 者是否也对历史注意观照,即具有“历史情怀”,从实际情况说来,似是除部分人重视观照外,不 少人并不观照或观照较少,或虽然实际行动有所观照而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和主观自觉。在笔者 看来,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自觉地观照历史,要根据需要,给予历史以足够的观照。

一般说来,学者们所研究的对象千差万别,其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多有不带“史”字者,这即是 本文所说的“非历史专业”。但是,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质上并非完全与“史”无关,因为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演变、最终消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总与其他事物 发生这样、那样的关联和相互影响。这些过程、关联、影响,岂不正是该事物的“历史”;研究这些 事物“历史”的学问,岂不正是这些事物的“历史学"。世界上除了人类以外,笼统说来其余即为 大自然。人为万物之灵,其既对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对本身以外的全部客观存在即大自然 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鉴于这种情形,有人将人类的全部知识概括为人类史和自然史两大种。 这一概括是正确的。做出这一概括的着眼点,就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或称大自然)如实地以 变化之物和互相关联之物来对待。

由此看来,今天所谓“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以变的观点观察自己研究的对象,重视了解、掌握其长期以来变化的历史及其中所体现的规律,由之很可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为解 决面临的学科发展新难题找到原来不曾想及的出路。另外,非历史专业的学者在增强“历史情怀”中,也可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论述了人类认识和 改造自身及大自然的大量经验和教训,其中某些方面很可能使非历史专业的学者获得启示。如 果所选读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所研究的对象主体,正与从事选读的非历史专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主体完全一致,例如研究历法某一专题的非历史专业学者,选读某一历法史学家的相应研 究成果,尤其易于获得有益的启发。

(摘编自南炳文《说说学者的情怀与史家的情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8 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多寡,学者可以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
B.历史学者都有“历史情怀”,与非历史专业的学者相比,他们都重视对历史的观照。
C.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学科名称大多不带“史”字,但实质上并非完全与“史”无关。
D.非历史专业的学者也应该选读一些与自己不同行的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获启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将学者分为历史学者和非历史专业学者,为下文议论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
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历史学者和非历史学者对历史观照的不同态度,进而提岀论点。
C.第三段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指出非历史专业所研究的对象实质上也与“史”有关。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严谨,条理清晰,突出了“历史情怀”对学者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掌握、传承各种学问的学者数不胜数,所以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种类也因之数不胜数。
B.作者研究了非历史学者对历史的观照情况,对其“历史情怀”缺失状况做出了准确判断。
C.历史学是对人之外的客观世界的产生、演变、最终消失过程以及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研究。
D.对《民法》感兴趣的非历史学者,可以阅读复旦大学叶孝信教授所著的《中国民法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3 09: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以创建“宜居·宜养·宜游”为目标的“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农业小镇、科技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新小镇,它有一个让人更加充满想象力,诗意、美丽、富有亲和力的名称,是一个让我们人类更加向往和追求的地方,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据了解,我国“森林小镇”或者生态价值最好的地市集中在南北“四十八”地区,北部包括黑吉辽、内蒙地区,南边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两广、云贵川等省份。这些地区除了森林资源与水资源丰富外,还具有海拔错落有致的特点,更适宜成为“森林小镇”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
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森林小镇”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在盘活现有森林资源存量的同时,扩大森林资源的增量。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只是世界的1/4,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在守护金山银山。
建设“森林小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在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中提出两条支持渠道: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当然,“森林小镇”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森林小镇的建设方面,应该发挥多种机制的作用,不仅要吸引开发银行政策性资金的介入,还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吸引各类资金进入,形成共建模式,更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
2012年-2017年中国森林旅游游客数量及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统计

(摘编自《中国森林小镇研究报告(2017)》)
材料二: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小镇的“灵魂”。但学者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特色小镇在建设热潮中形成了“一拥而上”“遍地开花”的快速发展态势,出现了“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而作为特色小镇一部分的森林小镇,同样也面临着小镇特色产业不鲜明的问题。
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化挖掘没有充分联系历史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小镇无特色文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有待加强。一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体验领域,从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
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
首先,在林场改革中,国有林场需要对“办社会”职能进行剥离,场办学校、场办医务室和承担的其他社区功能逐步从林场中剥离出来,绝大部分要移交给当地政府承办和管理,人员要进行建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另外,建设用地问题由于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新浪财经《森林特色小镇之争:不仅有高颜值,还要有高业绩》)
材料三:
到2020年惠州将建设26个省级森林小镇。
每到傍晚时分,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瑶蓝森林公园里,就会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里悠闲地散步游憩。公园里树木葱葱,“啾啾”的鸟鸣声,让这里增添了一份寂静。
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山清水秀,葱葱郁郁。瑶蓝森林公园、石马山森林公园、蓝田文化广场、乌妮夫滨河公园……在这个偏僻的乡镇,处处是公园。跟城市里的公园不同的是,这些农村里的公园最大的特点,便是浓浓的绿意。
去年9月,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森林小镇”,成为惠州首批省级森林小镇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6.07%、全乡有古树群落7个、绿化覆盖率达到40.8%、公园绿地19.2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为38.4m2……如今的蓝田瑶族乡,处处都被绿色包围着。“生态环境秀丽、人文景观优美、乡村风貌整洁、乡土文化厚重、可憩可游、美丽宜居”——这是外界对该乡镇的评价。
(摘编自《南方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小镇属于特色小镇的一类,不过它又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不同,它更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B.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25%,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保护森林资源。
C.森林小镇的“灵魂”是特色文化。如果不能充分挖掘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那么这一森林小镇就可能难以开发成功。
D.森林覆盖率高、人文景观优美、乡土文化厚重等条件,是惠州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森林小镇的重要因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2年至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翻了一番,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增加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B.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促进森林小镇发展的措施,材料二主要介绍森林小镇目前遇到的问题,二者都很客观理性。
C.材料三用惠州瑶族乡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开发成功的森林小镇的状况,但语言的主观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
D.三则材料有的是政府研究报告,有的是网络新闻,有的是传统报刊报道,三者都关注同一话题,可见森林小镇已引起广泛关注。
【小题3】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也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的原因。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意,认为这是标准的“老皇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也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入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人们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表明其除了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自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订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会、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会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与保护行列,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首先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说起,接着交代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根本原因。
B.材料二首先否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意的态度,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C.材料三首先肯定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D.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话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三者在内容上从概念到文化意义再到传承保护,构成了有机联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新闻媒体关注,这使得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了新闻价值。
B.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下半年在6日、21日前后。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气候、天气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失去指导功能。
D.南北方的网友对具体时节吃什么的“论战”,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E.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题3】结合材料三,简要概述如何实施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错 放
三石
“二狗被警察抓走了!”
村里人奔走相告,大家极兴奋,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争先恐后地数落这些年来二狗的种种劣行。
张三说:“这狗日的,去年冬天,他带着几个人到我酒店里喝酒,酒足饭饱,钱一分不付,还耍酒疯,将我的腿都打折了。到现在还没好利索,走路还不便呢。”说罢,张三还一瘸一拐走了几步给大家看。
李四说:“就上月,二狗在村头调戏邻村过路的一闺女,我看人家闺女吓哭了,就上前劝二狗两句。这二狗,正正反反地扇了我十几个耳光,牙都给打落了好几颗。”说罢,李四还张嘴给大家看。
王五说:“今年春上,有一天中午,二狗翻墙到我家偷东西,恰巧被我给撞见了,他不但不跑,还耍横,操起我家的菜刀劈了我两刀。喏,疤还在这里呢。”说罢,王五把袖子捋起,露出胳膊上两条赤色的伤疤给大家看。
夜里,不过年不过节的,村里好些人家都放了炮仗。
别看二狗平日在村子里横行霸道,进了号子就成了酱黄瓜,竹筒倒豆子,把几年来造的孽干的坏事,一五一十地都招了,其中便包括打折张三的腿、扇落李四的牙、偷盗不成刀伤王五的事情。
警察便到村里来调查核实。
找到张三,张三却说:“二狗倒是隔三差五地会来我酒店里喝酒,可都是村里人,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喝酒不付钱呢?”至于腿是如何折的,张三解释说:“那是上山砍树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折的。”
找到李四,李四也说:“没有的事,二狗这人,虽然说不正经,可也不至于光天化日之下行不轨之事,没这胆量。”至于牙是如何脱落的,李四解释说:“唉,没办法,年纪大了,牙都掉得差不多了。”
找到了王五,王五更是一脸迷惑:“哪有这事?二狗在村里霸道不假,可借他个胆,他也不敢跟我耍横。你们打听打听,方圆几十里地,谁敢动我王五一根毫毛!”至于胳膊上的伤疤,王五笑着解释说:“这怎么会是刀疤?这是我当年做篾匠时,被毛竹片划伤的,已经好些年了。”
警察还找了些人,但这些人都跟张三李四王五说的一样。
二狗被关了不到一个礼拜,便被放了出来。
于是,村里人又经常看见二狗趾高气扬走街串巷,就有人悄悄发泄对警察的不满来。
张三说:“警察有个鸟用,二狗干的坏事多如牛毛,竟然查不出来,我看只配回家给老婆洗裤头。”
李四说:“据说警察在村里办案的吃喝费用都是二狗家给开支的,这样能查出案子来才怪呢!”
王五说:“二狗有人,他表舅的女婿的姑父的一个同学,在公安局当科长。你们说,有这关系,能不放人吗?”
不过,大家也就背后发发牢骚,对二狗却是不敢造次,老远看见二狗,就躲。躲不掉的,就低声下气跟二狗打招呼。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篇幅短小,巧设悬念,环环相扣,总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颇具匠心。
B.警察到村里来调查核实,张三李四王五以及村里的一些人都没有说实话,主要是想突出他们对二狗的畏惧以及善良的本性。
C.二狗被警察抓走,村里人奔走相告,极其兴奋,争先恐后地数落这些年来二狗的种种劣行,说明村里人内心多年的压抑得以宣泄,抓住机会落井下石。
D.小说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简练,而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题2】小说中二狗缘何得以“错放”,请简要分析。对此,你有什么启示?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孤”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内容,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强调脱离“群”之后的孤独感受;二是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强调超“群”,独守贞节;三是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虽然孤独无依,但孤傲的精神不变。八大山人的作品可算典例。
八大山人晚年喜欢画小雀,体态渺小,无树木可依,多是独立悬崖暂栖身,如《巨石小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一朵玉簪兀自开放,上有一黄口小雀,在悬崖峭壁中嗷嗷叫,无以为助。《孤鸟图轴》,从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爪,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似展还收着的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别无长物,简易至极。八大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
画虽简单,其中蕴藏着八大山人有关孤独的智慧。八大山人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运,而是借物抒情。这幅《孤鸟图轴》,或许画的就是“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般的思考。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孤鸟,人的生命就是一趟孤立独行的历程,无所依靠是人的本来命运。八大通过画,从多方面展现他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
八大山人的艺术也是对人的尊严的礼赞。八大的画喜欢创造一种孤独而危险的势态,造成剑拔弩张的气势,由此突出人的形而上的思想。如《秋花危石图轴》,中部巨石矗立,摇摇欲坠,山人以枯笔将石头力压千钧的态势突显出来,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草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但花儿不因有千钧重压而颤抖,而是从容自在地开着,绽放着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是可以超越的,淡定却是深层的,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
身世飘零的八大,孑然一身,在其精神错乱之时,粗头乱服,形同乞丐,晚年更是吃了上顿无下顿。他艺术中的孤独,很容易使人想到,他是不是在暗自抚慰,是凄然的可怜。但细细体味,不但没有这样的情绪,相反却充满着快乐,他不是在孤独中躲避,而是喜欢孤独,吟味孤独,享受孤独。他通过他的艺术要证明,生命哪里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应是淡定如微、平如秋水。
八大山人又是高蹈的,常以诗来吟味孤独的意味。他在《题竹石孤鸟》中写道:“朝来暑切清,疏雨过檐楹。经竹倚斜处,山禽一两声。闲情聊自适,幽事与谁评。几上玲珑石,青蒲细细生。”这诗就透露出八大所隐去的世界。他一生怀着愤懑的遗民情绪,把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推到极致,将画中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
八大作品中体现的孤独精神,是他长期关于人的存在价值思考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形而上思想。当然,八大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常以独鸟、独木等为尚,但这只是表象,孤独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他的一双鹌鹑,也是独立;两条游鱼,也是孤独。一般的孤独感常伴着无望,甚至绝望,但在八大这里却充满了希望。如《鹿图》,一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起头。向着椿(春)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此图构思精心,主题向往春天,这春天不是他的旧朝,而是清净的世界。
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追求,没有绝望,没有脆弱无助,孤独是脱略一切束缚的高蹈,是凛然不可犯的生命尊严的呈现。
(节选自《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孤独精神》,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不能体现八大山人艺术“孤独而危险”的特征一项是
A.《巨石小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玉簪开放,上有小鸟在悬崖峭壁中嗷嗷叫,无以为助。
B.《秋花危石图轴》:巨石矗立,摇摇欲坠,巨石之下,又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
C.《孤鸟图轴》: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
D.《鹿图》:一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头向着椿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艺术中,“孤”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和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
B.八大的画虽简单,实则借物抒情蕴藏着他有关孤独的智慧:生命不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是淡定如微、平如秋水。
C.作为遗民的八大虽身世飘零,生活艰辛,但其艺术作品依然蕴含着他的孤傲情怀,体现着中国绘画的形而上思想。
D.八大山人绘画崇尚独鸟、独木等,这只是表象,是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而且其孤独实质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
【小题3】(小题3)(小题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在京联合召开“剑网2016”专项行动新闻通气会,下发《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启动“剑网2016”专项行动。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通报了“剑网2016”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专项行动从2016年7月开始,利用5个月的时间,突出整治未经授权非法传播网络文学、新闻、影视等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保障有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重点查处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广告联盟、私人影院等平台的侵权盗版行为,维护网络版权正常秩序;进一步規范网络音乐、网络云存儲空间、网络转载新闻作品的版权秩序。
(选自《中国知识产权》)
材料二
2017年8月﹣11月,青海省版权局、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厅、通信管理局联合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7”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聚焦新闻出版影视行业的网络版权保护及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成的版权整治,以规范影视和新闻作品网络版权秩序为重点,以查办大案要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媒体”传播侵权盗版作品行为,集中整治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商店版权秩序,巩固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云存儲空间、网络广告联盟版权治理成果,强化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维护良好的网络版权秩序。
(选自《中国防伪报道》)
材料三:

昨天,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剑网2018”专项行动,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作为第14年的“剑网”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自7月上旬开始,将持续4个多月。“洗稿”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互联网侵权行为,是一种变相的侵犯知识产权方式。“洗稿”行为需要严格监管和整治,否则可能就没有网络原创了。此次行动将坚决垫治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囊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并规范搜索引擎、浏览器、应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网络转载的行为。
目前短视频领城存在的主要版权问题,包括未经授权复制、表演、网络传播他人影视、音乐、摄影、文宇等作品,以合理使用为名对他人作品刪减改编并通过网络传播,短视频平台以用户上传为名,滥用“避风港规则对他人作品进行侵权传播等。此次专项行动将一方面重点打击视频领城的各类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引导短视频平台企业规范版权授权和传播规则,构建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
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将集中力量、快途查办各类网络侵权盗版案件,对群众意见强烈、杜会危害大的侵权盗版网站,将从严查处,并提请管理部门依法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注lCP备案、停止提供网站接入服务等。专项行动鼓励社会各界向版权执法部门授诉举报,案件查处后,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选自《新京报》)
材料四:
近几年自媒体迅猛发展,可能会逐步取代传统媒体,自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例如:灵活、接地气等等,但由于自蝶体非常自由,更缺乏监督和管理,所以会出现不少短圾内容。某些自碟体平台或账号运营者,为了流量推送一些打擦边球的违规内容。而部分自媒体作者也成了事实上的内容搬运工,从互联网上寻找内容再加工进行发布。这方面比较严重的是短视频类的自蝶体账号,由于大部分自蝶体运营者都没有条件和金拍摄原创视频,所以盗取再编辑成为主要的内容。庞大的自媒体行业,必须实现自我的监督和净化。这点各个自媒体平台的责任非雪大,企棉号、百家号、大鱼号等自媒体平台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行业监督的平台。现在自媒体账号基本都是实名制了,所以很客易就能发现平台上的那些违规作者。对于此类侵权作者应该给予严重的处罚,并且禁止其在其他自蝶体平台注册账号。实际上就是永久被行业封杀了,这样或许能够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如此一来自媒体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选自《读书屋》)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7月份启动的第14次“剑网行动”整治的重点在网络转载侵权、短视频版权侵权和个版权问题重点领域,将持续4个多月。
B.网络转载侵权主要是指那些未经许可就摘编整合纂改新闻作品的行为和主流自媒体变相侵权的”洗稿”行为。
C.凡不经授权而复制他人影视作晶的,或假借合理使用的名义删减改编他人作品并通过网络传播的,都在第十四次”剑网行动”重点整治之列。
D.2018年版权执法部门将对动漫、网络直播、网络云空间、有声读物平台、网络音乐、知识分享、出版物等领域版权问题进行严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网2016”专项行动历时五个月,通过突出整治、重点查处的方式,打击侵权盗版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网络的版权秩序。
B.青海“剑网2017”专项行动重点是规范影视和新闻作品的网络版权秩序,通过查办大案要案,强化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
C.自媒体灵活自由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监管性,所以当前部分自媒体的作者充当了内容搬运工,直接造成侵权行为的发生。
D.大部分短视频类的自媒体运营者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拍摄原创视顿,其视频内容大都依靠盗取再编辑的方式获得。
【小题3】结合上面的材料,就如何实现自媒体中的短视频健康合理地发展提三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