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草。
B.“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3:10: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刘对文中曲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B.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C.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D.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也是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生员专称。
B.诸子百家,是对中国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影响深远。
C.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取,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超迁,指破格提拔。迁表示官职调动时,一般指升迁。左迁表示降职,右迁表示升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听说河南郴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B.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C.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这些人诽谤他年轻学浅。
D.贾谊被从长沙召回,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文帝被贾谊的回答折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 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 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 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 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臵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 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 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 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 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 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臵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 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 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 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 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 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 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B.覆武其上,蹈.其背 蹈:踩
C.惠等哭,舆.归营 舆:抬,扛
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凿地为.坎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B.给其.衣食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君因.我降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单于愈益欲降之.  郯子之.徒 (《师说》)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汝为见?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乃设九宾礼于庭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B.且陛下春.秋.高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上行至于柏谷,夜投亭长宿,亭长不内,乃宿于逆旅。逆旅翁谓上曰:“汝长大多力,当勤稼穑;何忽带剑群聚,夜行动众,此不欲为盗则淫耳。”上默然不应,因乞浆饮。翁答曰:“吾止有溺,无浆也。”有顷,还内。上使人觇之,见翁方要少年十余人,皆持弓矢刀剑,令主人妪出安过客。妪归,谓其翁曰:“吾观此丈夫,乃非常人也;且亦有备,不可图也。不如因礼之。”其夫曰:“此易耳!鸣鼓会众,讨此群盗,何忧不克。”妪曰:“且安之,令其眠,乃可图也。”翁从之。
②时,上从者十余人,既闻其谋,皆惧,劝上夜去。上曰:“去必致祸,不如且止以安之。”有顷,妪出,谓上曰:“诸公子不闻主人翁言乎?此翁好饮酒,狂悖不足计也。今日具令公子安眠无他。”妪自还内。时天寒,妪酌酒,多与其夫及诸少年,皆醉。妪自缚其夫,诸少年皆走。妪出谢客,杀鸡作食。
③平明,上去。是日还宫,乃召逆旅夫妻见之,赐姬金千斤,其夫为羽林郎
④时,丞相公孙雄数谏上,弗从,因自杀。上闻而悲之。后二十余日,有柏谷之逼,乃改殡雄,为起坟冢在茂陵旁。
(选自班固《汉武故事》,有删改)
注①羽林郎:皇帝禁军的官员。
②茂陵:汉武帝的坟墓。汉朝的制度,皇帝即位后,就建造陵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上行至于柏谷()(2)汝长大多力,当勤稼穑()
(3)此易耳()(4)其夫为羽林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安之,令其眠,可图也/今其智反不能及
B.不如礼之/击沛公于坐
C.有柏谷逼/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上闻悲之/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使人觇之,见翁方要少年十余人。
(2)去必致祸,不如且止以安之。
(小题4)根据文意推断:(用自己的话回答)
(1)第④段“丞相公孙雄数谏上”中“谏”的内容是
(2)汉武帝“改殡雄,为起坟冢在茂陵旁”的原因是
(小题5)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用四字短语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
(1)汉武帝:    (2)店老板:    (3)老板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更:更加
B.见骞,喜,问欲何之    之:到
C.是岁元朔六年也 是:这
D.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 拜:封拜,授予官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及教材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节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写了汉文帝曾派遣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
B.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写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滕王阁序》是作者王勃为《滕王阁诗》写的诗序。
C.古代有特定称谓纪日法,如朔表示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表示农历每月的十五,农历每月十六叫既望,晦表示农历每月的三十。
D.有人给一寿星写了一副祝寿对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从此对联中可以推断出该寿星一百四十一岁了。
【小题4】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
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
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
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