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误
的一项是()
A.闻一多,“新月派”代表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代表作品有《红烛》《死水》等。
B.《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23 05:19: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希腊的神话和悲剧一般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一种不可逃避的
A.性格
B.命运
C.矛盾
D.悲剧
同类题2
下列各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
B.孔子评价人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所以管仲因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受到了孔子的褒扬,而季氏则因要讨伐颛臾而被冠以不行德政、不能兼爱百姓的罪名而大加驳斥。
C.《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把隐士和孔子放在一起,并不是要否定谁或者肯定谁,其实无论是孔子还是隐士,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做法两样。当然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衬托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D.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
同类题3
1.(1)《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_______,字______,别号_______,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聊斋”是指________,“志”即 _____,“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由刘义庆《________》志人志怪小说开创的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________》和袁枚的《________》最出名。
(3)作者在文中把失虫和失子安排在一起,这是一种________手法,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目的是________。
(4)课文中有两个幻想的情节,即________及________,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同类题4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瓒战败,吕布举画戟要刺,一旁的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上阵来战吕布。接着张飞挺丈八蛇矛来夹攻,两人仍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最后吕布退兵,刘、关、张紧追至虎牢关下。
B.《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C.董卓到长安后更加骄横,自号“尚父”,自比为周武王时吕望,司徒王允看不惯董卓作为,想利用府中歌伎貂婵采用连环计刺杀董卓。
D.“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形象。
同类题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刺秦王》选自《国语》,《国语》是国别体史书,《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左传》属于编年体史书。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
D.“陛”,殿前的台阶。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