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及安禄山反,昌始从河南节度张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及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国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今河阳有李光弼制胜,且江、淮足兵,此中有数千斤麸,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查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颇;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

贞元三年,玄佐朝京师,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后充四镇、北庭行营,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复筑连云堡,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又于平凉西别筑胡谷堡,名曰彰信。平凉当四会之冲,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加检校工部尚书。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葬之。昌上奏,德宗下诏深自克责,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馔、内造衣服数百袭,令昌收其骸骨,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于浅水原。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家”。诏翰林学士为铭志祭文。昌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焚其衣服纸钱,别立二石堆,题以冢名。

昌在西边仅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美。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刘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B.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C.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D.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指古代存放粮食的粮仓。而把收藏钱财的府库称作“帑”。
B.中使:指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
C.铭志:镌刻在钟鼎等器物或碑石上用以称述功德或警戒的文字。
D.牢馔:文中指祭祀用品,可分为“太牢”“少年”,祭祀时用牛、羊各一头称为“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昌面对困境,沉着应对。宋州被围,城中粮尽,城池将被攻陷,刺史李岑无计可施,刘昌献计将麸皮弄碎食用,等待援兵前来救援。
B.刘昌积极献策,平定叛乱。李灵曜占据汴州叛乱,刘昌派曾神表暗中劝说李僧惠,并且带着奏章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最终平定汴州叛乱。
C.刘昌守边有方,边疆安定。刘昌为了筹备军粮,亲自率领士兵,勤苦耕作三年,使得军粮充足;刘昌把守住平凉交通要道,使边疆得以安定。
D.刘昌重情重义,收聚骸骨。他初到平凉就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下弥,并将此事上奏皇上,墓修好后,刘昌和大将都穿素服前往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6 04: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孟容传

①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孟容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甲科。无几,德宗知其才,征为礼部员外郎。

②有公主之子,请补崇文馆诸生,孟容举令式不许。公主诉于上,命中使问状。孟容执奏,竟得迁本曹郎中

③十七年夏,好畤县风雹伤麦。上命品官覆视,不实,诏罚京兆尹顾少连已下。敕出,孟容执奏曰:“府县上事不实罪止夺俸停官其于弘宥已是殊泽。但陛下使品官覆视后,更择宪官一人,再令验察,覆视转审,隐欺益明。事宜观听,法归纲纪。此敕既非急,宣可以少。”诏虽不许,公议是之。

④十九年夏旱,孟容上疏曰:“京师是万国所会,强干弱枝,自古通规。其一年税钱及地租,出入一百万贯。臣伏冀陛下即日下令,全放免之。若播种无望,征敛如旧,则必愁怨迁徙,不顾坟墓矣。户部所收掌钱,非度支岁计,本防缓急别用。今此炎旱,直支一百余万贯,代京兆百姓一年差科,实陛下巍巍睿谋,天下鼓舞歌扬者也。”事虽不行,物议嘉之。

⑤神策吏李昱假贷长安富人钱八千贯,满三岁不偿。孟容遣吏收捕械系,日命还之,曰:“不及期死。”自兴元已后,禁军有功,又中贵之尤有渥恩者,方得神策吏。故军士日益纵横,府县不能制。孟容以法绳之,一军尽惊。自此豪右敛迹,威望大震。

(节选自《旧唐书·许孟容传》

〔注〕①品官:唐时称宦官为“品官”;②宪官:执掌外出巡察的监察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宣可以少 (2)日命还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物议嘉之
A.事件的论断B.事物的评议C.公众的非议D.公众的评论
【小题3】下列对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府县上事不实/罪止夺俸/停官其于/弘宥已是殊泽
B.府县上事不实/罪止夺俸停官/其于弘宥/已是殊泽
C.府县上事/不实罪止夺俸/停官其于弘宥/已是殊泽
D.府县上事/不实罪止/夺俸停官/其于弘宥已是殊泽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孟容举令式不许。公主诉于上,命中使问状。孟容执奏,竟得迁本曹郎中。
【小题5】对第④段中许孟容进谏放免京城百姓差科的理由推断错误一项是
A.以地方税收代替京城税收是惯例。
B.中央财政税收,足以备灾荒急用。
C.旱灾影响农耕,百姓将流离失所。
D.体现皇上智慧,百姓将歌舞颂扬。
【小题6】第⑤段如何塑造许孟容形象的?对此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领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课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①,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班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兖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②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 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敬速,每朝延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①称制:代行皇帝的职权。②奸宄:指违法作乱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几,监察御史  谨表以闻
B.今谋此,直为亲,不为身  世誉之而不加劝
C.出为扬州长史  蒙国恩,除臣洗马
D.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  战败而亡,不得已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优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日用善于交接,升职很快。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崔日用恪尽职守,刚正为官。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弹劾他,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崔日用审时度势,善于自谋。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表示愿意效劳,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成功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崔日用才能出众,死后荣宠。朝廷每有祸事,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

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永徽中,又赠荆州都督。

史臣曰:公谨投龟定议,志助储君。所谓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旧唐书·卷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甚合旨,渐亲遇 表被动,“受到”
B.太宗深其言    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C.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古今异义,“画出形貌”
D.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固定称谓,“现有的唐朝”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B.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C.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D.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军队主将府署设在帐幕内,因此称“幕府”,后也称军政官员的参谋团队。
B.屯田:古时封建王朝组织士兵或农民在官地进行开垦耕作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
C.出次: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也指派出军队驻扎。文中即指后者。
D.凌烟阁:唐朝为表彰功臣所建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二十四功臣”闻名于世。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公谨有才学。李建成、李元吉嫉妒李世民,李世民召见张公谨问自安之策,张公谨对答很合乎李世民的心意,渐渐得到重视。
B.张公谨有勇力。玄武门之变时,他与长孙无忌等九人闭门奋力把守,挡住了建成、元吉属下兵马的强势进攻。后被封定远郡公。
C.张公谨有见识。在李靖讨伐突厥时,张公谨作为副手向唐太宗进言,列举了六条可以战胜突厥的缘由。后来唐军果然大获全胜。
D.张公谨受恩遇。唐太宗听到张公瑾在襄州都督任上病逝的消息,为他痛哭,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后改封郯国公。
【小题5】下列对原文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
翻译:当初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李勣、尉迟敬德也都(向李世民)提及他。
B.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
翻译:等到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的党羽前来攻打玄武门,军势非常强盛。
C.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
翻译:又前前后后进呈十多件关于时事政治得与失的建议,一并被采纳施行。
D.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
翻译:君王和大臣的恩义,和父子一样,感情从心中生出,怎么才能避开辰日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今融充使推勾。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上书威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馀万,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今集百像于尚书省议。公御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唯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藉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瑒出为外职。融乃驰传巡历天下。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十七年,拜黄门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待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祎为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祎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贬昭州平乐尉。在岭外岁馀,配流岩州。卒于路。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B.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C.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D.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驰传”,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马的马车。
B.“海内”,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朋党”,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同附权贵的政治团体。
D.“配流”,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融精明干练,改革举措有效。他主张收编流失人口,派出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散人口及与此相当的田地,征得税钱数百万。
B.宇文融知人善任,善于选拔人才。他赋予派出的劝农判官代理御史职务;他推荐的右丞相宋璟、户部待郎裴耀卿等人深得朝廷认可。
C.宇文融为政有才,官员百姓认可。他受到皇上重用,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百姓也非常感激他的善意,甚至流泪称他为父亲。
D.宇文融性急多言,人生连遭打击。他因牵涉李宙弹劾信安王李祎一案而遭罢相,又因交结朋党及儿子贪赃被贬,流放岩州,死在路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
(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逐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三年,迁黄门待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泊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惩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威云:“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而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逊言者之路。”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我意。洎进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十九年,太宗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泊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泊、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太宗问周,周对与洎所胨不异。遂良又执证不已,乃赐洎自尽。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洎文集十卷,行于时。则天临朝,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谮而死,诏令复其官爵。
(选自《旧唐书》第七十四卷,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B.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C.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D.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男”是爵位名,唐朝有“开国县男”之爵,位列“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之前。
C.“玄武”“青龙”“白虎”“朱雀”本为中国古代的四种神兽,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而“玄武”对应北边,因此“玄武门”是唐代宫城的北正门。
D.“婕妤辞辇”,是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认为天子出行应有贤臣在侧而不应有妃子形影相随,因此拒绝与皇帝同乘辇车,后世用“却辇之德”来形容女子贤德明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洎做过两次黄门侍郎,一次是在隋朝末年侍奉自称梁王的萧铣时被授予此职,次是归唐后,被太宗授予此职。
B.唐太宗十分倚重刘洎,远征时令他辅佐太子,但又担心他粗疏直率的性格会使他道遇不测,所以嘱咐他要谨慎小心。
C.褚遂良与马周诬陷刘洎在太亲重病时,想学伊尹、霍光独揽大权,甚至干涉新帝废立之事,诛杀意见不合的大臣,使得太宗賜洎自尽,他的冤屈一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才得以洗雪。
D.刘洎文武双全,早在追随萧铣时就带兵攻城略地,取得岭外五十余城。他所著文集多达十卷,风行于当时。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
(2)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