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贾诩传

⑴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甥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⑵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⑶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⑷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⑸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②袁本初(袁绍)与刘景升(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决其机     ②若旧楚之饶
③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④退无私交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
②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小题3】第⑵段画曲线处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第⑷段“太祖大笑”,是因为  
【小题5】文章叙述了贾诩自保之“智计”,请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0:4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B.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C.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D.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和“征”都是指征召布衣出仕,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察茂才”“举孝廉”则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B.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C.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济机智有谋略,多次替太祖解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蒋济假称消息,孙权相信,烧毁围城的营阵撤离;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想要迁都,蒋济献策,解除樊城之围。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上谏。文帝问他天下“风教”,他大胆直言;明帝时,他直言告诫文帝要估计老百姓能力,安抚他们的疾苦。虽开始都触怒君主,但最终还是获得原谅。
C.蒋济文武兼备,深受赞许。他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深得明帝称赞。
D.蒋济为人谦虚,淡泊名利。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蒋济被加封为都乡侯,但他认为赏赐一定要给有功之人,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谋划,也没亲自统帅打仗,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宁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土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②,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宁厨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欺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节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注〗①憍:同“骄”。②业业:畏惧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土心怨
B.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C.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土/吏士心怨
D.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土心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古人幼年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
B.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之意。在文中指汉皇帝的地位。
C.建安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只能有一个。
D.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宁年少时就善于交往,有侠义。他常聚合一伙言行不庄重的少年,成为他们的首领;投靠刘表不受重用,投奔东吴后,孙权非常器重甘宁。
B.甘宁开朗豪爽,足智多谋。在给孙权的建言中表现了他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先取黄祖的战略,孙权对他的分析非常赞赏。
C.甘宁言而无信,杀性很重。部下有过,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了有过的部下,没有将其归还。甘宁答应吕蒙不杀,等部下放回,还是杀了他。
D.甘宁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建安二十年;甘宁跟随孙权攻打合肥,赶上军中瘟疫流行,曹操乘机发动袭击。甘宁奋力拉开弓箭射向敌人,与凌统等人殊死搏斗。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2)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州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祎。祎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趾,交趾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斗。”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的官员。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和,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B.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C.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D.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两汉三国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目的是推举出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才,同样是察举科目的还有茂才、贤良方正等。
B.在古代官员体系中,“入”指入朝为官,与此相对的是“出”,即到地方任职。
C.豫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D.践阼,亦称为“践祚”,一般指帝王登基,统治国家,也可指皇子被立为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的人,此举不仅得到人们的好评,还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曾担任廪丘长、广川令、彭城相、丞相主簿、扬州刺史、侍中、魏郡太守、凉州刺史等官职,最后功业未竟,病逝在赴任途中。
C.温恢富有谋略,深受太祖器重。曹操曾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告诉自己的手下张辽、乐进等人,遇到事情可以多和通晓军事的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召集裴潜等人是让他们赶去支援襄阳,但在危难之际却没有急着让众将前往,是不想造成太大惊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
(2)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