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PQ河段相比,MN河段
A.流速较慢
B.河道较窄
C.流量较小
D.河床较浅
【小题2】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出现逆温,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
【小题3】影响该区域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资源
B.气候、地形
C.交通、地形
D.政策、宗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7-16 08:5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在京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考站泰山站的建成开站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南极地区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
A.跨经度最广
B.地处高纬度
C.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
D.受海洋影响大
【小题2】南极地区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严寒的根本原因
B.是降水稀少的根本原因
C.产生烈风酷寒
D.加剧烈风酷寒
同类题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小题2】冬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
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
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
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
D.能增加地面辐射
【小题3】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且大气逆辐射弱
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最可能符合当地情况的是
A.热量条件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C.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地形崎岖,多小型“坝子”
【小题2】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同类题4
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区域气候
A.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多雨
B.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旱少雨
C.南北差异显著,热量差异明显
D.东西差异显著,降水差异明显
【小题2】乙区域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小题3】甲、乙两区域均
A.位于中纬度
B.临印度洋
C.位于东半球
D.位于南半球
同类题5
下图为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2)用箭头在图27的线段上标出环流方向。近地面(甲乙之间)吹
风(填风向)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
,乙地
,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水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