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高铁建设的热潮。各城市都想借助高铁及高铁站的建设,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高铁站一般远离主城区,布局在郊区,原因是()
A.避免高铁对城区的污染
B.促进郊区城市化
C.避开城区,有利于提高行车速度
D.城区中老的火车站不适合高铁的运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8-26 12:2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小题2】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小题3】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
A.汽车尾气,建设施工扬尘
B.工业燃煤,土壤扬尘
C.工业燃煤,汽车尾气
D.生活燃煤,汽车尾气
【小题2】下列改善该城市环境质量中不正确的是
A.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对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
B.商贸区搬离市中心
C.制订规范,减少建筑和道路扬尘
D.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
【小题3】下列关于图中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
B.商贸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广,交通便利
C.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D.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便于货物集散
同类题3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同类题4
下列城市被称为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武汉
B.乌鲁木齐
C.广州
D.株洲
同类题5
下表反映西安市主城区地铁开通前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变化情况。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表中用地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类用地为住宅用地
B.乙类用地交通通达度最高
C.丙类用地距市中心最近
D.丙类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
【小题2】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A.陕西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
B.地铁是西安地价提高的首要原因
C.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
D.为抑制房价西安应严控地铁建设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