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小题2】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1 10:4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9月19日至23日,第十二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将在滨江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今年文博会的主题是“融—创意城市·美好生活”,将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展会+高峰论坛+专业指数发布、线上+线下联动”的办展模式。
除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外,本届文博会将设立中国网络作家村、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桐庐分水笔业国际博览中心等分会场。
本届文博会首次推出“国家主题展区”,英国将以“国家文化主题馆”主办方的身份参加展会,该展区由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诺丁汉市政厅、英国独立设计师品牌联合打造,规模达1000平方米,将全面展现英国设计师眼中的生活美学。
本届文博会首次取消了标准展位,引入“街区化”的策展理念。根据各展区的策展主题,采取街区式、主题场景式的布展方式。展会将艺术装置、休憩洽谈、造景内容、安全出口、温馨提示及通道等进行有机结合,用斑马线、路灯等视觉化的城市元素来呈现,让逛展会如逛街一样有意思。

(摘编自新浪网《2018杭州文博会发布会召开 揭晓五大展会亮点》)

材料二: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创新,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一方面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技术的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首先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必须存在一定的文化基础,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科技馆都先突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特有的特色,所有的城市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时得结合本地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再者,城市的公共文化得有活力,要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中去。另外这些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也应该获得人们的欢迎,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人,所以这些建设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另外,还可以将本地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流行元素以及人们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多吸引人们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来。然后就是创建绿色健康、积极向上且富有创意的公共文化建设。

(摘编自康玉琼《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材料三:
数字媒体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范式,更加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从而触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手法、新空间。数字媒体艺术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奇特的艺术效果,表现绚丽的风格,降低了成本,加大了差异性,提高了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由于现代传播媒介高速发展,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信息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载体,同时数字媒体是创意产业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文化创新提供主要驱动力,通过数字内容设计和制作,使图像、语言与数据融合,打破了先前文化艺术固有的边界,丰富了传统文化产业内涵,为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摘编邓秀君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性》)

【小题1】下列关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9月19日召开的杭州文博会主题明确,办展模式多样,除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外,还设立了众多分会场。
B.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促进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设计密切关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C.要让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首要的是找准当地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D.数字媒体艺术紧扣时代气息,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路、新空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立“国家主题展区”和引入“街区化”的策展理念是本届杭州文博会的亮点,这有助于扩大本届杭州文博会的影响力,提高展览效果。
B.若要让城市的公共文化有活力,可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中去,同时要满足人们的需要。
C.创建健康向上、有创意的公共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展和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力点。
D.数字媒体艺术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机遇和开拓了新空间。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侧重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论语·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从生产关系的转化、权力的转移上来看都与孔子所崇尚的“周礼”大相径庭。孔子所在的鲁国早已被“三家”专权,士大夫越级行使着诸侯的权力,“三家”的家臣们也不同程度地把持着士大夫的权力,这以下凌上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孔子希望当权者回归到自己的权力范围以内,不要越级把持不属于自己的更高权力。

而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理解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对待工作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工作,我们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

【小题1】请你根据上述时代背景,判断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否准确并简述理由。
【小题2】请结合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精神,谈谈你对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创新时代的智慧学习
在传统学习方法下,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也学不完人类所有知识,图书馆再大也不可能装下人类文明积累的成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短暂,学海无边,但大道至简。能否像电脑一样快速地从“不懂”到“懂”?能否借助互联网,用信息工厂使人脑更加有效地学习?能否集各方之大成、系统性解决问题?答案或可成为检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特别需要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在信息工厂、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迅速组成有效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人、方法或工具。创业需要优化的、低成本或者零成本的高质量要素资源,创新需要灵感,是一个多变量、不确定的过程,需要在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方法上的不断优化改进,并直接应用到具体问题的实时解决,达成这些目标离不开智慧学习。
有人将智慧学习称为“学习的新革命”。相较传统的学习而言,智慧学习是从传统学习到“智慧+”的过程。它包括内部自我知识的识别定位,外部核心问题的识别定位,内外互动产生知识优化、进化,最后才是解决问题和收集意见反馈并进行改进。在此过程中,人的知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同时问题得到持续优化解决。
智慧学习与传统学习不同,它是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和协同创新与知识融合的全新学习方法。对学习者而言,只要你具有娴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以及优化的学习方法,即可迅速掌握某个领域的最权威最前瞻的资讯信息,并科学地加以运用。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果按照传统的研究生硕士博士的训练方法,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毕业,而且不能够保证他们可以获得国际上顶级机构或者专业领域的权威认同。
对于初学者而言,智慧学习是这样的感觉:我可以不懂,但不表明我的团队不懂;我可以没有导师,但不表明我的团队没有导师;我可以在一个角落里,但我却能拥有世界;我可以没有有形市场,但我的产品和服务却可以无处不及;我可以是现实的,是历史的;是国内的,是国际的;不要以为我初生牛犊,其实我站在巨人肩上。所以,带着对历史和现实的科学审视与把握,提出智慧学习的概念和方法正当其时。
人类正在经历从知识爆炸时代向智慧爆发时代的演变,智慧学习正在快速崛起,传统学习的“排他性”正在被智慧学习的“协调性”取代,“智慧型创新人才”也正通过培训锻炼逐渐养成。智慧学习提出的解决方案一定要有建设性和实效性,近可经世致用,远则兼济天下。
智慧学习要有发展观点,提倡持续学习。它力求全面发展,学习上不能偏科,同时重视劳动技能、体育技能的学习,伦理道德素养、审美情趣等也要兼顾培养。当然,要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尊重自己的兴趣、特长,应该得到重点发展,要围绕中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纵深发展,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献身精神,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王捷汤继强2015年05月04日)
【小题1】(小题1)下列有关“智慧学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智慧学习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在信息工厂、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迅速组成有效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人、方法或工具。
B.智慧学习包括内部自我知识的识别定位,外部核心问题的识别定位,内外互动产生知识优化、进化,最后才是解决问题和收集意见反馈并进行改进。
C.智慧学习是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和协同创新与知识融合的全新学习方法。
D.智慧学习力求全面发展,学习上不能偏科,同时重视劳动技能、体育技能的学习,伦理道德素养、审美情趣等也要兼顾培养。
 
【小题2】(小题2)为什么有人将智慧学习称为“学习的新革命”?请概括说明。
【小题3】(小题3)创新时代,提倡智慧学习,对人类进步有何意义?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八月的故乡

(1)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楞楞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的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2)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3)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浩浩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4)素素淡淡的鲁西大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5)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

(6)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和小伙伴常趁大人不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们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7)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

(8)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很想打个盹儿。我愿梦见母亲慈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地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杆”的童年……

(9)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云雾已罩上了原野。

(10)哦,此时此刻,母亲是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呢,还是坐在灶前为她的儿子准备晚餐?是晚风吹乱了她满头苍发,还是火光映红了她多皱的脸颊?啊,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

(11)我的心切切的,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唤——小河用它欢唱的浪花,白杨用它朗朗的秋韵,藏在枝叶里的红枣用它甜甜的羞涩,挂在枝头上的石榴用它迷人的微笑,连场院里那座小草屋也在呼唤,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

【小题1】“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楞楞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的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2】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3】作者写自己故乡的种种趣事是通过回忆和梦想来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小题4】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这句话的内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学立场,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

网络文学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网络技术可以“无中生有”,网络文学却需要技术联姻和精神传承。有网络作家曾说过:“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科技与人文在网络文学旗帜下达成统一。网络文学创作同人类任何一种精神生产一样,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另类”,但网络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它仍然需要赓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不仅网络写作的语言表达古已有之,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受益于传统文学千百年的艺术积淀。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观念层面的东西也无不渊源有自,可以从传统文学的文化母题中找到它们的历史基因。比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写神魔、《三国演义》写历史、《水浒传》写侠义、《红楼梦》写才子佳人,可以说是类型化的长篇小说。网络上数量最大的幻想类作品如玄幻、仙侠等,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择天记》等众多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均可在传统神话中找到源头。

文学是变化的,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特别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更是这样。不过,不管怎么变,网络文学终归还应该是文学,大凡是文学就该有一些属于文学的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多年前就有作家提出,网络改变的只是文学载体、阅读习惯和表现方式,不能改变文学本身,如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离不开文化立场的主体定位,即时接续优秀文学传统,使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建设性的积极力量。从古代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优秀文学传统,这一中国文脉对于网络文学创作不仅有用,而且有效,不仅不能终止于网络,而且应该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吸取养分,必将促使自己从“高原”走向“高峰”,创造出新境界。

(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人们好像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但事实上网络文学蕴含着中华文学的传统和立场。
B.网络文学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
C.网络文学虽有些另类,但其中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则与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D.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正为我国文艺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便直入论题,点明网络文学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全文论述的基础。
B.第二段引用某网络作家的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学赖以存在的两个基础。
C.文章列举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论证了网络作品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D.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要表现的观点进行论证,既有说理,又列举实例,易于读者接受。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类其他精神生产一样,网络文学创作不存在从零开始和随心所欲,而是在继承之上的创造。
B.网络文学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其语言表达、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
C.文学的发展是求变的,但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本身的要素却不会因时代而变化。
D.网络文学要想从“高原”达到“高峰”,创造出新境界,就需从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