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并一直在指导它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投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表示:“中国运营商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而大多数全球电信公司试图平衡竞争因素,因此自然会放慢投资步伐。”

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的运营商相比,这种安排要宽松得多,在这些国家,运营商向监管机构支付数十亿美元,以获得使用频谱碎片的权利。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的中国塔公司表示,在政府分配频谱后的3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实现5G覆盖中国。在美国,这一进程可能会慢得多,因为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

诺基亚全球5G技术开发主管迈克墨菲表示,中国运营商将主要使用与3G和4G类似的频段,这将使它们能够重用一些现有的基站。但在美国,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威瑞森计划使用一种高频频段,这种频段的信号传输距离较短,所需的基站数量是4G的3至4倍。运营商需要与每个城市就安装这些站点的合同进行谈判,一些城市已经发出了抵制的信号。

(摘编自《中国为何在5G领域遥遥领先》)

材料二:

5G的“领跑”优势,来之不易,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以中兴通讯为例,2013年至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563.1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约12%。2018年1-9月,研发投入为85.2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

专利数字更为直观。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兴通讯专利累计超过7.3万件,全球授权专利累计超过3.5万件,其中5G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

中兴通讯研发的业界首个基于AI的5G网络切片商用运营系统,实现切片敏捷部署、智能分析和快速自愈,极大地简化5G网络运营,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建网成本降低约20%。

截至2019年2月底,中兴通讯已与全球30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

(摘编自《5G争夺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

4月2日,在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深度诠释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观点,他通过实际案例对“5G改变社会”进行了阐述。

5G可以实现4K超高清直播。1月13日,通过中国移动的5G试验网络,成功将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机房,实现了我国首次5G网络4K传输。

5G可以实现VR远程实时教学。中国移动通过VR将成都一个小学和四川凉山一个小学实时连接,经过5G传输,实现了“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不同教室进行同一场教学。”

5G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手术。3月16日,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

5G可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比如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此外,5G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李跃认为,5G既是一个高速率低时延的移动网,又是一个可以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专用网,5G发展将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摘编自《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5G发展将为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材料四:

在5日闭幕的2019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受关注。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出了这种新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

德国凤凰接触器公司通信软件研发负责人弗兰克·哈克梅尔在工博会上说,随着无线网络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5G时代的网络安全需要更加重视,而网络运营商应该负起更大责任。

此外,也正是由于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这些因素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不过,对于5G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业界专家总体仍持乐观态度。德国博世公司通信和网络技术部负责人安德烈亚斯·米勒认为,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新技术的问题总是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解决,而且全球业界已经有不少抵御网络风险的传统方法和安全机制。

(摘编自《工业领域的5G之路仍存挑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获得政府分配的5G频谱后,中国移动运营商将使用类似3G和4G的频段,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站,在三年内实现5G覆盖中国。
B.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兴通讯2013年至2018年9月间研发投入接近650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高投入获得了大量专利。
C.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高清信号回传,成都与凉山小学远程实时教学等,表明5G具有网络传输信号更清晰,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
D.5G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环境监控、智能路灯、智慧政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智慧生产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体制下,5G的推进得到了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大力支持,这使中国在5G领域遥遥领先,这是国外一些运营商很难做到的。
B.5G争夺战让中国相关企业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有些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C.相对于4G重在关注人民的生活,5G跳出生活层面,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发展,服务于各行各业,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D.5G技术要想在工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需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建设、维护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业生产。
【小题3】同样是对5G相关消息的报道,前三则材料在报道内容上各有怎样的侧重?是怎样突出各自的侧重点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1 07:0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想起苏州
胡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伞。苏州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城是梦幻迷离的,天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
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别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是不是与曹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就是拙政园或留园的大家闺秀,10岁以前她就在那里吟诗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多愁善感,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玉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难道不认为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和她的兰香蕙质不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多情和柔软。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骛,只在山林。虽然在我是梦的幻影,然而,我思故我在。我见到的游人,以及那一个个红男绿女难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吗?你看他们多么相爱,多么风流袅娜。
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
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他挥刀砍下她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吴国的军队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所以世界上的东西绚丽总是暂时的,唯有平淡才是永恒的。天心月满,人有几何?
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想必苏州的雨也分外撩人,那拙政园的荷塘,那枫桥的绿水,以及那满街满巷的俏丽女子和他们手中的小花伞都牵动着我的情思。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看到唐伯虎既是潇酒的也是哀怜的两面,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苏州城也具有两面性,如拙政园大气,留园小巧玲珑。
B.散文开头概写苏州城的梦幻迷离,风姿绰约,并以拙政园和留园的特点引出散发着幽香的故事,以及那故事里的动人歌谣和图画。
C.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不在眼前的,乃是回忆,此为虚;结尾处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在,此为实。
D.“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淡,又寓意永恒。
【小题2】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中的唐伯虎、林黛玉、孙武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
(高路)
公平对中国而言的重要性,看看高考改革就知道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关于高考改革的几项措施个个都很有分量,但个个都跟公平相关。明年将有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这是为了公平;今年将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只保留扶持性的加分项目,这同样是为了公平;至于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等,这更是为了公平。
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人人都希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当然不能要求经历的考试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有其存在价值。这些政策推行之初也绝对不是拍着脑门决定的草率之举,也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这些政策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功绩,可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现实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让权力和金钱钻了空子。
高考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大过人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一场灾难了。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一轮深层次的改革可能仅仅只是开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一个方面是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更从容地应对效率的问题了。以前说一考定终身,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大为减少,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确实没有必要把棋子都押在进名校进热门专业上。甚至是不是一定要读普通高校也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从人生的选择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固然让人羡慕,但换个角度,其实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得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的,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人生梦想的人。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就现阶段而言,公平可能会牺牲掉一部分效率,但公平本身难道不是一种效率?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都出了问题,又如何能解决效率的问题。没有公平,社会上充满对高考招生的质疑,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机体功能。高考的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指望它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
(《光明网》)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高考改革”的相关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改革”的几项很有分量的措施个个都跟公平相关,因为公平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
B.“高考改革”向现实妥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想,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在更公平基础上的重新起航。
C.“高考改革” 过去的一些措施因为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公平的问题无一例外的都遭遇到了水土不服无功而返。
D.“高考改革”只能跟随社会改革同步进行,不能超越社会独立于时代,社会对公平的呼声很高,所以要更加突出公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管是加分政策还是各省独自命题,或者是高校的自主招生,虽然有些地方有违公平,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B.如何才能更公平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因为追求公平,改革就要向现实妥协,就要适当的放弃理想。
C.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让个人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相应的持一考定终身观点的人也就大为减少。
D.公平本身就是是一种效率,如果没有公平,高考的存在基础就会出问题,也就更无法解决效率问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分政策、各省独自命题、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适应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不同要求。
B.加分政策、高校的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不是草率之举,都是在一轮轮的质疑声中一步步推进的。
C.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有足够多的职业能容纳下有着各种各样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读高职、走匠工的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明年将实行的25个省份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制作的试卷、取消全部鼓励性加分项目、取消自主招生方面的推荐学校限制都是为了公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情况,那担菜就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B.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和老李头卖菜弄虚作假欺骗顾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D.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小题2】小说突出了菜大爷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御宴簪花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以花为美并不是女子的专利。杜牧有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又咸通年间唐懿宗大宴新科进士于曲江,“命折花一金合,遣中官驰至宴所,宣口敕曰:‘便令戴花、饮酒’,世以为荣”,可知男子簪花在唐代已是一种社会风尚,不会引起非议。不过,簪花在唐代宴会中有没有成为固定礼仪,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如《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没有看到士人簪花的影子。

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更为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宋史·礼制》就说“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簪花之礼正式在宫廷宴会中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为了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大搞天书封禅,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也与此有关。宋真宗以后,御宴簪花开始盛行起来。御宴簪花礼仪在宋徽宗朝进一步推广,徽宗巡游之时,“卫士皆戴花”,赐宴过后,回宫途中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簪花。”

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可分为赐花、簪花、谢花三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簪花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随着《正安之乐》的响起,整个宴会已达高潮。这时皇帝宣布赐花,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宫花捧送于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则自己簪花。有时皇帝还会亲自为某位官员簪花。群臣簪花完毕后要向皇帝谢恩,宴会结束后,参加宴会的官员要簪花而归,不戴归私第或由仆从持戴的行为则视为对皇帝不敬,“违者纠举”,并要受到惩罚。

宋代宫廷宴会中所簪之花可分为鲜花与人工花两种。宋代宫廷宴会中的御花大多是人工制作的布花。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徽宗朝的三种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以金丝镶嵌制成,“极其珍藿”。其次是罗帛花,用于春秋大宴,“甚美丽”。再次是绢帛花,材质最为普通,只在接待辽使时使用,目的是“示之以礼俭”。

随着簪花成为一种正式的礼仪,它也不可避免地附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例如最初御宴官员在谢花时可以不离开座位,宋真宗时期改为集体于殿庭中跪谢,意图明显在于强调君恩浩荡。再如高宗对赐花数目的繁琐规定,显然是借此来强化现实权力结构。南宋以后,簪花逐渐淡出宫廷,至明清时期男子已不再簪花,“俗惟妇女簪花”,大致已与今日无异。

(选自《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宫廷宴会上,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B.杜牧的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资料显示,男子簪花在唐代已是一种社会风尚,不会引起非议。
C.咸通年间,唐懿宗大宴新科进士于曲江,遣中官驰至宴所传敕令命戴花,这是朝廷重视簪花的发端,因此,后来簪花成为固定的礼仪。
D.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宋代宫廷宴会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礼仪叫御宴簪花。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会……中饮更衣,赐花有差”,这表明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更为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
B.宋真宗时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宋真宗当时正大搞天书封禅,粉饰太平,以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
C.宋真宗以后,御宴簪花开始盛行起来,他巡游之时,“卫士皆戴花”,赐宴过后,回宫途中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簪花”。
D.簪花作为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通常情况下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簪花有三个环节,即赐花。簪花。谢花。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簪花开始,内侍将宫花捧送给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自己簪花,有时皇帝会为某位官员簪花,以示对他的宠幸非同一般。
B.宋徽宗时期的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其次是罗帛花,再次是绢帛花。绢帛花用于接待辽使,目的是彰显天朝的富贵繁荣。
C.官员接受皇帝簪花之后,如果不带花回到私宅或者让仆从持戴,会被视为对皇帝的不敬,被举报后会受到惩罚,因此,宴会结束之后,参加宴会的官员都簪花而归。
D.宋真宗时,御宴官员在谢花时由之前的可以不离开座位改为集体跪谢;宋高宗时,赐花数目规定烦琐:簪花礼仪被附加了政治色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 福 大 道
符浩勇
她的宝马车缓缓地逆向驶入了单行路段,像一条游走在岸上的鱼。
她不担心警察来追她。这个时候,警察还没上班。这个城市里的多数人正将自己蜷缩在钢筋混泥土浇筑的格子楼里,享受着夏日的正午时光。而逆向行驶于单行路段,又奈她何?对她来说,什么都缺,独不差钱。
没有了车鸣人喧,这个路段变得幽静。路的两侧,高大的棕树将自己伸展成一把把撑天大伞,遮天蔽日。在它们的庇护下,来往的行人一改往日的行色匆匆,脸上多了几分休闲与自在。她的宝马车也仅快于行人的速度。
在她的视线里,一帮光着膀子的人,驮着大蛇皮袋子,很小心地避让着行人,正在横穿马路,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仿佛只要穿越了大街就能抵达他们幸福的彼岸。
就在前方几步远,她的目光越过棕树下沉浸在爱情幸福中的年轻男女,定格在路旁。
一对中年男女正在小憩。他们席地而坐,背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刚才已经有很多辆三轮车从她的宝马车身边经过,她不知道这是其中的哪一辆,它们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连蹬三轮车的人也几乎全都一模一样——粗壮、结实,有着强壮的骨骼,脖子上都缠着一条被汗水浸得发黄的毛巾。只有他们,能够把一辆装满了煤球的三轮车蹬得轰轰烈烈,让人感到有一阵风猛烈地从身上扫过。而这时候,背靠三轮车的女人睡相很美,将头斜倚在男人的肩上。也许是想让女人睡得更舒服些,也许是怕惊醒了女人,同样斜侧的姿势,男人看上去睡得并不舒服。
忽起的一阵风将女人的一缕头发吹拂到了男人的脸上。男人醒了,他瞧瞧熟睡的女人,将秀发拢到女人的耳后。男人的目光停留在女人的头上,或许是一根草屑,或许是一只小虫,男人小心翼翼地将其摘下,轻轻地弹到一边,还好,女人仍在酣睡,男人又轻轻地闭上眼睛。
此时,她的眼里已经浮出了泪水,她轻轻地将眼睛闭上,等到再睁开的时候,强忍太久的泪水肆无忌惮地落下。她感受到了幸福。不!是看到了幸福。她曾想要的幸福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但它不属于她,竟在一对从乡下进城的拾荒者的身上。
她能感受到行人投向宝马车的羡慕眼光,但他们不明白,她的宝马车敌不过路旁男人一个抬手的动作。
一对老人迎面走来,都已是鬓发花白,他们手牵着手,气定神怡,一脸慈祥地向前迈着步子,与她的宝马车擦肩而过,男的搀扶了一下女的,随后不知说了什么,一抹淡笑便在另一嘴角荡漾开来。
她的心再次被灼伤,泪水汹涌而下,恸哭失声。她的泪眼看到了一幅人间最美的图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记得每次在这条街上走过,都会有三两个卖花的小女孩,忽然从各个方向围了过来,那一张张尖瘦的小脸都脏得跟猴儿似的,一双双黑幽幽的眼睛被风吹得泪汪汪。她知道在她们的后面,一个形迹可疑的男人此时正混在行人中,朝这边张望。她已经被鲜花包围了。全都是没有根、修剪得很整齐的花,用保鲜膜包着,散发出短暂而恍惚的花香。面对这些最无辜最弱小的生命,她感到这是她最软弱的时候。她买了,每次都买了。而今她买花送给谁呢?
就在几个小时前,她离婚了,那个承诺给她一辈子幸福的男人,将幸福廉价出卖给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女人,飞到了大洋彼岸。
她轻轻地将车窗落下,阳光顷刻洒了进来。她买下三朵百合花,分别送给街边一个擦皮鞋的女人,一对卖唱的盲人夫妇,一个忧郁的流浪歌手,这些花不贵,她想让他们的眼中闪放出一丝幸福的亮光。
她的宝马车缓缓地驶出了单行路,驶上了一条洒满阳光的大道。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没有对女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进行正面描绘,而是让读者沿着她目光所及、心灵所至一起探求究竟何为真正的“幸福”。
B.小说结尾女主人公买了三朵百合花,送给了市井中处于弱势的三种人,是想传递自己的善意和真情,让他们感到幸福。
C.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开着宝马、善良而有点任性的贵妇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然而真正的幸福并不属于她。
D.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将青年男女、中年男女和老年夫妻活动的三个场景进行对比,含蓄地暗示了“幸福”的主题。
【小题2】小说的首尾两段独具特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带给你关于“幸福”的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