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小叔,河东县人。为河津水手。贞佑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枢密院奏:“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气假符节。”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帅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去何之?”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枢密院奏:“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选自《金史·卷一百二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B.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C.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D.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节,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降等事务的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的上面。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打仗时常用进军的信号;文中指与友军进军联络。
D.汴京,北宋国都,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大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小叔出身贫寒,体恤民情。先前在河津当水手,后因有功被提拔为官,升任河中府判官,保护农民进入城中,用家财奖赏战士。
B.侯小叔拒绝投降,忠君爱国。当吴德劝他投降时,他喝令将其斩首,当张先委婉劝降时,他也同样将张先杀死。
C.侯小叔善于用兵,把握战机。在石天应夺取河中府时,他镇定自若,召集各路兵马,突裘石天应,于双市门斩杀石天应。
D.侯小叔面对困境,审时度势。他和孙昌、李仁智约定对敌人进行内外夹攻,但在关键时刻,孙昌、李仁智按兵不动,侯小叔暗中派人突围后禀报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
(2)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3 04:48: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焕字德文,中山人。宋末兵起,城中久乏食,焕尚幼,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浓厚者供其母,乡里异之。稍长就学,天寒拥粪火读书不怠。登天德元年进士。调任丘尉。县令贪污,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调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悦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至是,始重之。

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北京警巡使。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自是,众皆畏惮,毋敢犯者。召为监察御使,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其靴镫,曰:“我欲复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

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焕奏曰:“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若青铜可铸,历代无缘不用。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从之。

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

以廉升郑州防御使,迁官一阶,转同知北京留守事。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希恩赏,焕所部唯平治端好而已。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卒。

(节选自《金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B.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C.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D.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小题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德元年”中,“天德”是年号,“元年”这里指天德皇帝即位的第一年。
B.“进士”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和探花。
C.“迁”、“左迁”一般指升迁。“转”,是指官职调动。
D.“摄”,是暂代官职。另外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假”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焕从小懂事,很有孝心。他在饥馑缺粮的情况下,煮糠麸来吃,把浓稠的给母亲吃,自己只喝清汤。
B.刘焕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敢于鞭笞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牟利于市的绦结工,因此被调任为中都市令。
C.刘焕计谋长远,使民向善。他认为国家铸钱应从天下长远利益来考虑,主张全用黄铜来铸钱,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D.刘焕德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他调任为监察御史和迁升为管州刺史时,当地百姓都极力挽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
(2)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
(3)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授巡尉职,以旌其忠。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凡射 死数百人。夏人震恐,乃出降。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 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虾蟆忠于国家。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郭虾蟆很有谋略。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郭虾蟆擅长射术。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郭虾蟆作战英勇。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2)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元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文艺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   用:任用。
B.人或少忤你     忤:触犯,冒犯。
C.众议属二君     属:交付,委托。
D.不果立也。     果:实现。
【小题2】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名,始于隋朝。至唐,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唐宋元明清各州府均设置判官。
B.“哀宗”即金哀宗完颜守绪,金国第九位皇帝。“哀”是谥号,像“成、桓、昭、穆、景、明”一样表示对皇帝的褒奖和同情。
C.《滹南遗老》书名是以作者的名号来命名的,因为作者自称“滹南遗老”;古代有些著作以官名来命名,如《杜工部集》;也有以郡望来命名的,如《韩昌黎集》。
D.“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若虚从小就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进入仕途后,爱护百姓,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以至他离任时百姓们都依依不舍。
B.崔立发动兵变,一些小人就附和他,请王若虚为崔立写功德碑文,王若虚坚守人格,誓死不从,直接回绝了翟奕的无耻要求。
C.翟奕等人仗恃崔立的势力作威作福,人们稍微有不合他心意的地方,马上就被他罗织罪名加以屠杀,因此王若虚也作好了死的准备。
D.金朝灭亡后,王若虚穿着百姓的衣服回到镇阳,在和好朋友东游泰山的时候,发现这里风景美丽,于是支开自己的儿子,自己在山石上瞑目而逝。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2)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3)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徒单恭传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和,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臣逮事康宗逮事:逮捕伏侍。
C.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会韩王亨改广宁尹会:恰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当以金铸之斜也以赃免
B.由是复用为会宁牧斜也为相
C.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
②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
③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