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小叔,河东县人。为河津水手。贞佑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枢密院奏:“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气假符节。”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帅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去何之?”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枢密院奏:“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选自《金史·卷一百二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B.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C.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D.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节,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降等事务的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的上面。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打仗时常用进军的信号;文中指与友军进军联络。
D.汴京,北宋国都,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大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小叔出身贫寒,体恤民情。先前在河津当水手,后因有功被提拔为官,升任河中府判官,保护农民进入城中,用家财奖赏战士。
B.侯小叔拒绝投降,忠君爱国。当吴德劝他投降时,他喝令将其斩首,当张先委婉劝降时,他也同样将张先杀死。
C.侯小叔善于用兵,把握战机。在石天应夺取河中府时,他镇定自若,召集各路兵马,突裘石天应,于双市门斩杀石天应。
D.侯小叔面对困境,审时度势。他和孙昌、李仁智约定对敌人进行内外夹攻,但在关键时刻,孙昌、李仁智按兵不动,侯小叔暗中派人突围后禀报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
(2)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3 04:48: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勖,字勉道。本名乌野,穆宗第五子。好学问,国人呼为秀才。年十六,从太祖攻宁江州,从宗望袭辽主于石辇铎。太宗嗣位,自军中召还,与谋政事。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太宗使勖就军中往劳之。宗翰等问其所欲。曰:“惟好书耳。”载数车而还。
天会六年,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命勖与耶律迪越掌之。勖等采摭遗言旧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综为三卷。凡与契丹往来及征伐诸部,其间诈谋诡计,一无所隐。事有详有略,咸得其实。十五年,为尚书左丞加镇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预平宗磐之难,赐与甚多,加仪同三司,以“皇叔祖”字冠其衔。勖皆力辞不受。
皇统元年,撰定熙宗尊号册文。上召勖饮于便殿,以玉带赐之。所撰《祖宗实录》成,凡三卷,进入,上焚香立受之,赏赉有差。制诏左丞勖、平章政事弈职俸外别给二品亲王俸傔。旧制,皇兄弟、皇子为亲王给二品俸。宗室封一字王者给三品俸,勖等别给亲王俸,皆异数也。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熙宗猎于海岛,三日之间,亲射五虎获之。勖献《东狩射虎赋》,上悦,赐以佩刀、玉带、良马。能以契丹字为诗文,凡游宴有可言者,辄作诗以见意。时上日与近臣酣饮,或继以夜,莫能谏之。勖上疏谏,乃为止酒。进拜左丞相,兼侍中、监修如故。八年,奏上《太祖实录》二十卷,赐黄金八十两。出领行台尚书省事,召拜太保,领三省、领行台如故,封鲁国王。
勖刚正寡言。海陵方用事,朝臣多附之者。一日,大臣会议,海陵后至,勖面责之曰: “吾年五十余,犹不敢后,尔少年强健,肪敢如此。”海陵跪谢。九年,进拜太师,进封汉国王。海陵篡立,加恩大臣以收人望,封秦汉国王,领三省、监修如故。及宗本无罪诛,勖髭鬓顿白,因上表请老。海陵不许,赐以玉带,优诏谕之。有大事令宰臣就第商议,入朝不拜。勖遂称疾笃不言,表请愈切,海陵不怿,从之。以本官致仕,进封周宋国王。正隆元年,与宗室俱迁中都。二年,例降封金源郡王。薨,年五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B.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C.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D.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汉以来成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文中指学校生员。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三省,即三省制度,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勖治学严谨。修撰国史,采集撷取流传的遗言旧事,自金始祖以下十位皇帝的事迹,综合编写为三卷。记事有详有略,都符合真实情况。
B.完颜勖深受皇帝器重。熙宗在海岛打猎时,每日与近臣酣饮,有时甚至日以继夜,没有人能够劝谏他。完颜勖上书劝谏,皇上才停止这样饮酒。
C.完颜勖耿直忠君。出任尚书左丞时,因平息了宗磐之难,太宗赐与他仪同三司,并以“皇叔祖”三字冠其衔,但是完颜勖只接受了前者。
D.完颜勖刚正寡言。大臣会议时,海陵后到,完颜勖当面指责他,海陵只好跪下道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撰《祖宗实录》成,凡三卷,进入,上焚香立受之,赏赉有差。
(2)勖遂称疾笃不言,表请愈切,海陵不怿,从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玉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注)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推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使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改动)

(注)勤王:指当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B.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C.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D.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表字。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辞赋,在本文中指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C.大安,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檄,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玉文采出众。他奉旨起草文书可一日百篇,且一气呵成,不用修改;撰写的《元勋传》,连章宗都赞叹不已。
B.韩玉战功显赫。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头,敌人最终连夜撤退。
C.韩玉率军与西夏人作战大获全胜,功不可没,但遭到掌权者的嫉妒。
D.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
(2)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复从泽,泽琼为七百人长。泽死,调戍滑州。时宗望伐宋,将渡河。戍军乱,杀其统制赵世彦,而推琼为主。琼因诱众,号为勤王,行且收兵。比渡淮,有众万余。宗弼复河南,以琼为山东路弩手千户,知亳州事。

宗弼再伐江南,以琼素知南方山川险易,召至军与计事。从容语同列曰:“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将士视之,孰敢爱死乎?江南诸帅,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制敌决胜委之偏裨。不即覆亡,已为天幸,何能振起耶?”众以为确论。

及宗弼问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琼曰:“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初,琼去亳未几,宋兵陷之而不守,复弃去,乃以州人宋超守之。及大军至,超复以州事委其钤辖卫经而遁去。帅府使人招经,经不下。及城溃,百姓惶惧待命,琼请于元帅曰:“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之有,愿慰安之。”元帅因止戮经而释其州人,复命琼守亳。凡六年,亳人德之。迁武宁军节度使。八年,为泰宁军节度使。九年,迁归德尹。贞元元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官,年五十。

(节选自《金史·列传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B.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C.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D.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暂任、代理官职之意,文言中权、摄、行、除等字都有相同意思。
B.勤王,多指君王统治受到威胁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C.钤辖,宋代军职名,以职权、官资、驻地的不同区分为若干等类。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队及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琼投笔从戎,受到名将赏识。盗贼兴起的时候,郦琼弃文从武,回到家乡召集义军,被宗泽委以军职。
B.郦琼深孚众望,武装势力壮大。郦琼被推举为首领,引导众人,打着勤王的旗号,一路收兵买马,渡过黄河时,军队已发展一万多人。
C.郦琼远见卓识,观点引人共鸣。当宗弼再次讨伐江南时,被召回军中参与谋划军事的郦琼所讲的一番话被同僚视为正确的言论。
D.郦琼心怀仁爱,赢得百姓感念。宋军弃守亳州,老百姓惊慌待命,因为郦琼的劝谏,州民的性命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
(2)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之有,愿慰安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盏晖,字仲明,其先附于辽,居张皇堡,故尝以张为氏。后家来州。晖体貌雄伟,慷慨有志略。少游乡校。辽季以破贼功,授礼宾副使,领来、隰、迁、润四州屯兵。

宗望初伐宋,孟阳之战,敌之中军径薄宗望营,晖与诸将击败之,追杀至城下。讫师还,数立战功。明年,再举伐宋,攻下保州、真定,晖皆与焉。进围汴,宋人夜出兵二万焚我攻具,晖以二谋克兵击走之。凡城中出兵拒战,晖之所当,无不胜捷。

从睿宗经略山东,既攻下青州,复从阇母攻濰州。晖督其裨校先登,而城中积刍茭乘风纵火发机石,晖率将士冲冒而下,力战败之。军还,复以三十骑破敌于范桥。帅府承制加静江军节度使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移军攻济州,既败敌兵,因傅城谕以祸福,乃举城降。晖约束军士,无秋毫犯,自是曹、单等州皆闻风而下。

从攻寿春、归德,及渡淮为先锋,遇重敌于秀州、苏州,皆击败之,遂至余杭。通粮饷,治桥道,晖之力为多。乃还,载《资治通鉴》版以归。大军过江宁,徙其官民北渡,时暑多疾疫,老弱转死道路,其知府陈邦光者诉于宗弼,怒将杀之,晖曰:“此义士也。”力营救之,竟得免。

宋州旧无学,晖为营建学舍,劝督生徒,肄业者复其身,人劝趋之。属县民家奴王夔者,尝业进士,晖以钱五十万赎之,使卒其业,夔后至显官。密州吏庞乙卒于官,其孤贫,不克葬,晖为营治葬事,且资给其家。

十三年,复从大军渡淮。还镇,丁母忧,寻以旧职起复。既废齐,为安化军节度使。天眷三年,复河南,宋人乘间陷海州,帅府以登、莱、沂、密四州委晖经画,敌无敢窥其境者。正隆初,出为兴平军节度使。正隆降王爵,为枢密副使,封景国公。未几,复为左丞,封济国公。寻除大兴尹,封荣国公。薨,年六十五。大定间谥曰武康。

(节选自《金史·赤盏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B.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C.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D.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校是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最早在西周春秋时设立,《左传》中有相关记事。
B.节度使初仅设于边境地区,其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后,内地也相继增设节度使。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D.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离职。在古代,朝廷在位官员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盏晖作战能力强,数立战功。他在辽国末年攻破盗贼有功,后来进兵包围汴京时,凡是城中出兵抵御交战,他所接战,无不取胜。
B.赤盏晖能身先士卒,对士兵要求严格。跟随睿宗攻打潍州时,他率领将士冒着火、石冲下城墙,奋力作战。进攻济州时,他约束军人,对城内人的财产不能有丝毫的侵犯。
C.赤盏晖身为武将但重视教育。从余杭撤回时,他装载《资治通鉴》这部书的雕版而归。他为宋州营建校舍,劝导督促学生,并使这些修习学业者终身免除劳役。
D.赤盏晖身为武将,守土安境有方。收复河南时,宋人攻破海州,元帅府把登、莱、沂、密四州委托给赤盏晖经营筹划,敌军中没有谁敢窥视这些地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知府陈邦光者诉于宗弼,怒将杀之,晖曰:“此义士也。”
(2)密州吏庞乙卒于官,其孤贫,不克葬,晖为营治葬事,且资给其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昌,本名挞懒,穆宗子。宗翰袭辽主于鸳鸯泺,辽都统马哥奔捣里,挞懒收其群牧。宗翰使挞懒追击之,不及,获辽枢密使得里底及其子以还。诏增赐银牌十。又降遥辇二部,破兴中兵,降建州官属,得山砦二十,村堡五百八十。挞懒请以遥辇九营为九猛安上以夺邻有功,使领四猛安,五猛安之都帅,命挞懒择人授之。挞懒与刘彦宗举萧公翊为兴中尹,郡府各以契丹、汉官摄治,上皆从之。及宗翰、宗望伐宋,挞懒为六部路都统。宗望已受宋盟,军还,挞懒乃归中京。天会四年八月,挞懒、阿里刮破宋兵二万于杞,覆其三营,获京东路都总管胡直孺及其二子与南路都统制隋师元及其三将,遂克拱州,降宁陵,破睢阳。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天会十五年为左副元帅,封鲁国王。明年,挞懒朝京师,倡议以废齐旧地与宋,熙宗命群臣议,会东京留守宗隽来朝,与挞懒合力,宗干等争之不能得。宗隽曰: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宗干折之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勿与便。”挞懒弟勖亦以为不可。既退,挞懒责勖曰:“他人尚有从我者,汝乃异议乎。”勖曰:“苟利囯家,岂敢私邪。”是时,太宗长子宗磐为宰相,位在宗干上,挞懒、宗隽附之,竟执议以河南、陕西地与宋。久之,宗磐跋扈尤甚,宗隽亦为丞相,挞懒持兵柄,谋反有状。宗磐、宗隽皆伏诛,诏以挞懒属尊,有大功,因释不问,出为行台尚书左丞相,手诏慰遣。
节选自《金史·完颜昌传》)
【注】①穆宗:金太祖完颜旻的叔父盈哥。②猛安:金时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编制单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B.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C.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D.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使,中国古代官名,负责统帅全国军政,辽时为最高朝官。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约相当于明清时的省。
C.行台指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在其所驻扎的地方设立临时性机构,又称行尚书台
D.手诏指古代帝王身边的宠臣或远在边疆的钦差大臣代替帝王临时所手写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挞懒岀身名门,深受信任。他听从完颜宗翰的命令追击辽军,虽然没有追上,但俘获了辽国枢密使和他的儿子。
B.完颜挞懒屡立战功,深受恩宠。他因为战功卓著,多次升迁,曾得到皇帝恩赐的银牌,后被封为鲁国王。
C.完颜挞懒自矜功伐,干涉朝政。他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干预朝政,不顾朝廷大臣的反对,把已荒废的齐国旧地给宋朝。
D.完颜挞懒心怀异志,事败被赦。他手握兵权,密谋反叛朝廷,事情败露后,金熙宗因他有很大的军功而赦免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夺邻有功,使领四猛安,五猛安之都帅,命挞懒择人授之。
(2)宗干折之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