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下面材料,给“文人画”下定义。(不超过30字)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有特定身份的人(如限定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指具有“文人气”(或称“士大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文人意识,大意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意识。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这就是“文人画”的根本特点,就是它的价值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03-06 10:4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照要求答题。
标题:     
据美国政府资助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已有数千所公立学校停开外语课。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国家需要更多通晓外语的人才拓展全球业务和外交。但与此同时,外语教学出现了一个让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兴奋的趋势:全国许多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
一些学校是自费开设中文课,而有数百家学校得到了一些资金帮助。中国政府从国内向世界各地派出汉语教师,而且负担部分的薪水。当前由于金融危机,许多美国学校预算吃紧,中国的援助让他们难以拒绝。
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据美国政府的调查粗略估算,现在美国可能有1600所公立及私立学校开设汉语课,而10年前只有约300所。而且,开设汉语课的学校数量还在急剧增加;参加汉语高级考试的学生数量正迅速增长,今年有可能超越德语成为高级考试的第三大外语门类,仅次于西班牙语及法语,而德语、阿拉伯语等课程则在部分学校被逐步取消。
专家们说,汉语热的出现基于若干因素。家长、学生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中国正成为一个全球重要国家,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中国教育部所属的“汉办暠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与美方的合作项目,也起到推动作用。
——节选自美国《纽约时报》1月21日朱庆和译
(1)给这则新闻加上标题。(2分)
标题:     
(2)结合材料内容,请你简要概括美国出现“汉语热暠的原因。(4分)
答:




同类题3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
但如果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施政目标中,政绩考核需要对幸福进行量化,而幸福本身又很难被量化,这很容易让人怀疑,一些地方虽有建设“幸福××”的良好意愿,但其会不会和民众的主观感受形成“一个目标,两种表述”的割裂呢?现在就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这等于把幸福矮化为财富指标。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
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比如说,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是幸福,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
【小题1】文章对地方政府把施政重点转向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持什么样的态度?(4分)
【小题2】文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公众的幸福感?(4分)
【小题3】“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倾向的社会原因。(7分)